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十五讲名词解释.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3869897
  • 上传时间:2017-08-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6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十五讲名词解释1.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从表面看一个句法结构是词的线性序列,其实一个复杂的句法结构里词与词之间结合的松紧程度是不一样的,词和词的组合有着层次的透景,各个组成成分总是按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一层地进行组合的,而并不是像人排队那样,只是简单地相邻两个词挨次发生关系句法结构的这种构造特性,称之为“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或者是“句法构造的层次性”2. 替换 :是语言学里最基本的一种分析方法,是在一个语言组合里一个语言项目替代另一个语言项目的过程;可以用来确定音位、语素和划分词类;替换分为等量替换和不等量替换;等量替换是不改变结构长度的替换,不等量替换分为超量替换、差量替换;超量替换是用以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超过被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超量替换的结果造成句法结构的扩展;差量替换是用以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小于被替换的语言项目的长度,差量替换造成结构的紧缩3. 扩展 :扩展就是一个句法结构由简单变为复杂扩展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扩展式在长度上超过模型;扩展式与模型能有替换关系,能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出现;模型中被替代的语言项目,到扩展式里后,在那个用来替换的语言项目中居核心地位扩展都是通过替换实现的,但替换不一定都造成扩展扩展的三种类型:更迭性扩展、组合性扩展、插入性扩展更迭性扩展:这种扩展是模型里的某个语言项目被一个包含该语言项目但长度超过该语言项目的新的语言项目所代替,从而构成一个长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扩展式;如:老师的衣服——我的老师的衣服组合性扩展:这种扩展是以模型作为一个整体跟另一个词的序列进行组合,从而构成一个长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扩展式;如:去——我去插入性扩展:这种扩展是在原模型中间插入一个词的序列,从而造成一个长度超过原模型的新的句法结构;如:看得/不完更迭性扩展中,模型与扩展式都是实序列;在组合性扩展中,模型里被替代的是个零形式序列,扩展式里那个用来替代的语言项目是个实序列;任何一个复杂的句法结构都可以看作是由一个简单的句法结构通过扩展而形成。

      4. 层次分析法 :在分析语言结构时,将语言结构的层次性考虑进来,并按其构造层次逐层进行分析,在分析时,指出每一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这种分析就叫“结构的层次分析” ,又叫“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或“直接成分分析法”或“IC 分析法” 语法研究中的层次分析,应包含切分和定性;切分指解决一个语法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到底是哪些;定性指解决切分所得的直接组成成分之间在语法上是什么样的关系层次分析的精神:1)承认语言结构有层次性,并在分析语言结构时按照其内部的构造层次进行分析;2)每一次分析,都要明确说出每个一构造层面的“直接组成成分” ;3)就语法分析来说,在分析中只需要管直接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结构关系,不管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5. 句式变换分析法 是语言学里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通过句式间的变化来达到化解歧义的目的变换主要是句式间的变换,而不是具体句子的变换变换分析法的依据是语言表达要求经济和细致的原则,使得一种意义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大量同义句式如分析:反对的是他 可以理解为:A 反对他 B 反对…的是他 假设按 A 理解的格式为 A 式,按 B 理解的格式为 B 式A 式可变换为 C 式,B 式可变换为 D 式,如下:(1)A 式:动词[及物]+的+ 名词语→C 式:动词[及物]+名词语a1. 反对的是他 →a2. 反对他b1. 吃的是馒头 →b2. 吃馒头c3. 看的是电影 →c3. 看电影……(2)B 式:动词[及物]+的+ 名词语→D 式:动词[及物]+实词语+ 的+是+名词语a1. 反对的是他 →a2. 反对搬迁方案的是他b1.苦练的是他 →b2. 苦练基本功的是他c3. 违反的是他 →c3. 违反纪律的是他……(3)A 式:吃的是馒头 →C 式:吃馒头A 式:吃的是馒头 →D 式:*吃…的是馒头B 式:苦练的是他 →D 式:苦练基本功的是他B 式:苦练的是他 →C 式:*苦练他所以“反对的是他”有两种变换式,有歧义。

      6. 语义特征 :原指某个词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语义学) ;语法学中所讲的某一小类词的“语义特征”是指该小类实词所特有的、能对其所在的句法格式起制约作用的、并足以区别于其他小类实词的“语义要素”7. 语义特征分析 :是语言学里一种分析方法,指通过分析某句法结构格式的各个实例处于关键位置上的实词所具有的共同语义特征,来解释、说明代表这些实例的句法格式之所以独具特色,之所以能与其他同形句法格式相区别,之所以允许这一部分词进入而不允许那一部分词进入的原因例如:为什么可以说“大姑娘了” 、 “研究生了” ,却不能说“胶卷了” 、 “泡沫了” 通过名词所具有的语义特征来分析,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只有带顺序性又周而复始出现的名词或具有顺序性而又可推移性的名词才可以进入这个句式另外一些问题,例如“看了三天” 、 “等了三天” 、 “死了三天” 、 “挂了三天”这类句法结构意义的不同,也是因为“看、等、挂”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不同还比如, “停车场里有车”具有歧义,也可以通过语义特征来化解, “有”既表示领有,也表示存在8. 配价分析 :动词的“价”决定于动词所支配的不同性质的名词性词语的数目;零价动词:不强制要求与某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大多是反映自然现象的动词;(下雨、刮风)一价动词:强制要求与一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差不多是不及物动词;(病、休息)二价动词:强制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差不多是及物动词;(爱、参观、讨论)三价动词:强制要求与三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的,差不多就是双宾动词;(给、送、收)配价分析:利用动词与不同性质名词之间、形容词与不同性质的名词之间、名词中隐含谓词与不同性质的名词之间的配价关系来研究、解释某些语法现象,这种研究和分析的手段就称之为“配价分析” ,由此形成的语法理论就称为“配价理论”如分析“动词语+ 的”结构,如“ 开车的” , “开”是及物动词,即二价动词,强制要求与两种性质的名词性词语关联,即施事和受事, “车”在这里作受事。

      A.开车的=开车的人,是因为“人”是“开”的配价成分“施事” ;B.开车的技术= 开车的,因为 “技术”不是“开”的配价成分,所以 “开车的”只能指开车的人9. 空语类 :是相当于“实语类”或“语类”而言的;“语类”可以看作是所有能够充当语法成分的词和词组的总称,也可以看作是所有由词和词组充当的句法成分的总称;该出现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的位置上没出现的,就叫“空语类” (指在语句中的某些句法成分位置上没有出现的一些词和词组,就是说这些句法成分的位置是空的) ;主要是指结构中没有出现的名词成分;主要是指没有出现名词成分的位置;是具有强制性和系统性的特殊句法成分;尽管笼统地说“空语类”可以指所有没有出现词语的句法位置,但更确切地说,这些位置是根据一种抽象的原型结构严格限定的,当且仅当某些特定句法位置上没有词语时,才存在空语类,而且也一定存在空语类可见空语类本质上是反映动词类型和结构类型的系统性的;如:a. ( ) 病了 b.弟弟吃了( ) c.( )吃了( )这些没有出现主语名词和宾语名词就是一种空语类,其中没有出现的主语叫“空主语” ,没有出现的宾语叫做“空宾语” 10. 空语类和省略 “空语类”不同于“省略”1) “空语类”主要是指结构中没有出现的名词成分,而“省略”的成分可以不限于名词性成分;2) “空语类”主要是指没有出现名词成分的位置,而“省略”主要是指没有出现的具体词语;3) “空语类”是具有强制性和系统性的特殊句法成分,而“省略”带有某种“随意性” ;◆从动词看,空语类保证了一类动词性质的一致性;◆从结构看,空语类也保证了所有动词结构的整齐性;11. 语法同构分析所谓“语法同构问题” ,就是如何判断两个结构的句法形式是否相同以及两个结构的基本语义关系是否相同这样的问题。

      语法同构是有不同层面标准的如“吃面包”和“穿衣服”都是动宾,而且名词和动词的语义关系也一致,是“狭义的同构” ;“快走”和“好书”都是偏正,也算同构,但内部小类不同,成分的语义关系也没有共同点,所以只能算“广义的同构” 借助空语类来建立语法同构分析,主要有两种,即“扩展同构”和“变换同构” “扩展同构”是基本结构形式的扩展同构,也就是要承认结构中有些 NP位置上没有出现词语,出现了的词语又可能不是 NP 位置成分,如:a1.小李去过了←b1.[s 小李去过了 e] a2.去年去过了← b2.[s(去年)e 去过了 e] a3.北京去过了←b3.[s(北京) e 去过了 t] “变换同构”是基本结构形式基础上的变换同构,也就说得承认结构中有些 NP 位置的词语移动了位置,就是加进了空语类(主要是“移位 t”)的同构如:a1.客人来了←a2.[s 客人来 e 了] a2. 来客人了←[s t 来(客人)e 了]11. 成分提取分析 :汉语的“的”字结构,即“X 的” ,可分为两类,语法上一般把可独立使用并有指称作用的“X 的”叫做“转指 X 的” ;把不能独立使用并且没有指称作用的“X 的”叫做“自指 X 的” 。

      而其中在构造“转指 X 的”时先让“X”中出现空位,再使“X 的”修饰或指称原来在这个空位上的名词的语法操作过程,就叫做成分提取,用术语表示就是从 X(VP)中抽出一个带有 NP 空位的 X(VP)’,而X(VP)与 X(VP)’的区别就在于使得 X(VP)’至少要比 X(VP)少出现一个 NP;也就是说在“转指 X 的”的“X”中“提取”一个主语或宾语名词和造成一个名词空位,这个空位就是空语类如:[s 他开_(的)]车,可以提取为[s 他开_(的)](=车)12. 移位与易位、倒装术语 特征条件 移动后的成分可为这个结构的句法成分移动后 NP 回得去 只限于动词的论元 NP成分移位 + +- +易位 - + -倒装 + + -13. 移位 :当本来应该出现在原型结构某个位置的成分离开原来位置跑到结构中其他位置上去了,就是移位如:原型结构“那只羊跑了”经过移位后变为“跑了一只羊” 如果把移位成分原来的位置,即一只羊,看作留有“(移位)语迹”空语类(用“t”表示) ,用圆括号来表示“移位成分” (语法上又称为“先行词” ,包括“向前先行词”和“向后先行词” ) ,并用相同下标符号 i 表示“语迹 t”与“移位成分”的所指关系,“跑了一只羊”的移位变化就可以表示为跑了一只羊 [s ti V1 (NP1i)],显而易见,名词词组“那只羊/一只羊”在结构中发生了移位,即从原来动词前的主语位置移到动词后的宾语位置,至于名词词组在移位前后会有“那只羊”和“一只羊”的区别,是名词性成分在语义指称上“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影响我们说这个名词成分作为原型结构中原来位置的成分发生了变化。

      14. 语义所指语义所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句子里面的词语成分与外部客观世界中的哪个具体的人或事物相联系,如:王老师买了一本新书,这里的语义所指意思是“王老师”指谁,具体哪个人, “一本新书”指什么书,具体哪本书,而和句法结构形式和结构内的其他成分无关狭义是指句子里面某个成分 A 与句子里面的另一个成分 B 是不是指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事物, A、B 都不大可能是词语性成分,一般当 A 是代词(包括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或空语类(空主语或空宾语)时,才能涉及与词语成分 B 的所指是相同还是不同的问题如:小李知道小王喜欢她 ,这里的语义所指意为“她”是指结构内的“小李” 、 “小王” ,还是两个人都不是,这种所指是跟句法结构和结构内成分有关的语义所指问题,基本上不需要设计语言环境和客观世界的人和物就可以作出判断,主要用来解决人称代词、反身代词和空语类的语义所指问题15. 语义指向分析通过分析句中某一成分的语义指向来揭示、说明、解释某种语法现象,这种分析手段就称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