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必修二氧化硫.doc
8页硫氧化合物——二氧化硫一:教学课题1背景介绍二氧化硫一课所属人教版必修1化学,位于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第3课时二氧化硫是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章节中的重点一课,一方面,该课在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环保意识方面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二氧化硫是空气质量报告中含量指数的有害气体,同时该气体也是导致我国酸雨性质为硫酸型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为了便于同学们更好的理解氧化还原理论的有关知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具有典型性,其中的硫元素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具体体现为该物质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一个典型的化学素材便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氧化还原知识的价态规律从侧面也更好的证实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这一学习这一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思维主线此外,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这一性质和前面学习过的过氧化钠和次氯酸的漂白性大相径庭,通过对比性的学习拓宽了同学们的学习视野和丰富了学习内涵,通过本课的学习也可以很好的指导同学们在理解化学知识的异同也有很好的示范作用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SO2的物理性质,掌握SO2的酸性、氧化性、还原性SO2和漂白性等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模式,通过实验对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推测及验证,培养学生们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们的知识的迁移能力。
体会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思维主线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SO2的性质学习,帮助学生们通过事物的现象来认识其本质,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了解我国酸雨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帮助同学们树立较高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3教学重点 SO2的化学性质4教学难点 SO2的化学性质;可逆反应5教学方法 自主性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启发性教学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设计目的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每天阅读报纸、收听广播或收看电视节目时,经常可以获得关于空气质量的信息空气质量报告各项指标中,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指数?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什么呢?它们是从哪儿来的?空气中有多种物质,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污染物的指数来报告?酸雨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有什么危害,与这两种气体又有着怎样的了解呢?教师板书:二氧化硫同学们观看投影,通过老师的提问进行对本课学习内容的思考创设新课情景,启发同学们思考硫的性质初中时候我们学习过硫,硫在空气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硫投影展示硫单质图片,引导同学们观察硫的物理性质,引导学生总结硫的物理性质复习硫的性质,引入SO2的学习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实物展示:向同学们展示已制备好的一瓶二氧化硫的气体。
引导同学们回忆氯气的物理性质,从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溶解度和密度同时老师进行补充板书: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通过观察和预习教材,小组讨论让同学们每组选个同学代表总结其可能具有的物理性质学生们进行总结: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1∶40),易液化体现启发性合作性学习过度学习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师引导同学们:之前学习过氯气可以溶于水成为氯水,氯气能溶于水,设疑: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吗?教师演示性质实验向盛有二氧化硫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水发现塑料材质的集气瓶被压扁启发同学们深入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了什么,小组讨论进行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能够说明的问题同学们陷入沉思,积极思考回归实验来解决老师的提问同学们观察实验,分析现象,推出结论瓶子被压扁说明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压力进一步说明二氧化硫溶于水中,导致瓶内气压减小通过已有的知识进行新课设疑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引导同学们回顾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成为碳酸,二氧化硫是简单的溶于水吗?还是发生了化学变化?同学们顺着思路探究二氧化硫的水溶液的性质回顾旧知识,对比新知识的学习同学们继续思考:探究二氧化硫水溶液的化学性质沿着探究碳酸的性质思路,可用石蕊试液或pH试纸来探究实验。
对比学习,培养同学们的知识迁移能力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酸性邀请同学们上讲台进行演示实验,重点指导实验操作,同时请学生指出可能出现的错误总结:二氧化硫的水溶液为酸性教师讲解:生成了新的物质——亚硫酸同学演示实验:得出结论:二氧化硫的水溶液具有酸性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 继续演示实验:当加热二氧化硫的水溶液时引导学生们观察实验现象溶液颜色变浅引导学生们小组讨论,并说明溶液颜色变浅的几种可能引导学生思考:可能导致该现象的原因小组讨论得到结论:生成的亚硫酸又消失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逆反应老师进一步讲解:这是因为生成亚硫酸不稳定又分解得到了二氧化硫和水提出新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性质相似,事实上它也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同学们重点听讲新知识的分析同时完成笔记重点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培养学生们汲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对比及知识的迁移能力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教师书写板书: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1 酸性引导同学们总结酸性氧化物具有的化学性质SO2 + H2O H2SO3同学们总结回顾:1与水反应;2 与碱的反应;3 与碱性氧化物的反应;4 与某些盐的反应;知识的总结和归纳从化合价来预测二氧化硫具有的化学性质过度质疑:我们知道元素的结构决定性质,二氧化硫的硫元素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那么可能具有的性质有哪些呢?学生们回答: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当在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时候:化合价降低,还原剂的时候:化合价升高通过理论知识的回顾来学习性质,找到学习的主线引入新的化学反应,介绍方程式老师给出板书:2 还原性催化剂2SO2+O2 2 SO3(可逆)过度:事实上二氧化硫也有3氧化性通过习题课再向同学们介绍同学们总结并认真体会新知识的和可逆反应通过化学实例来说明二氧化硫的性质介绍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演示]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之后再加热试管引导同学们注意实验现象,并启发总结联想我们之前学习过的漂白剂老师讲解:事实上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以使品红褪色黑板板书:4 漂白性强调:其漂白性是暂时的,和氯水和过氧化钠的漂白性不同观察实验现象:品红褪色,加热后,又恢复了原来的颜色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推断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同学们认真理解通过实验来学习化学,强调实验是化学的基础通过对比的学习来理解漂白原理的不同小结引导同学们总结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认真体会和总结知识的归纳能力作业介绍酸雨并为下节课做铺垫同学们做好预习新课笔记培养学生的预习知识的习惯板书设计:二氧化硫一. 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容易溶于水二 化学性质:(1) 酸性氧化物 可逆反应:(2) 还原性(3) 氧化性(4) 漂白性三 酸雨的形成(简单介绍,下节课重点介绍)三: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和方法总结过程,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一个教学“导演”。
2学生需要先猜想如何分解更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然后再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设计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在实验的过程中,既可以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和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性,又可以亲自总结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这一教学环节实际上是让学生参与了一次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实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结合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8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