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高中历史第单元和平与发展第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课时跟踪检测新人教版选修.doc
4页第3课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课时跟踪检测一、选择题1.推动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提高的直接因素是( )A.新的科学技术革命B.当今世界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C.发展是当今世界主题之一D.经济全球化解析:选A 20世纪下半期,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本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故选A2.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B.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C.维护世界和平,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祖国尊严解析:选C 任何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是由这个国家的国内需要决定的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急需稳定的外部环境因此,和平的国际环境对我们有着重要的作用故选C项3.邓小平说:“如果世界和平的力量发展起来,第三世界国家发展起来,可以避免世界大战这句话最能说明( )A.和平是发展的前提B.新的世界大战是不会爆发的C.发展是和平的保障D.第三世界的落后和贫困是潜在的战争威胁解析:选C 邓小平讲话中,前两句话指发展,后一句话是指发展的结果,这充分说明发展是和平的保障故选C项。
4.“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的新中国外交活动中,能有力地印证这句话的是( )①首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在解决朝核问题等地区争端和紧张局势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③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④积极倡导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C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时间限定词“改革开放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是1953年,故①不符合题意,排除含①的选项故选C项5.读下图,其中不属于同一个主题的是( ) ①把子弹 ②把手雷 ③把枪管 ④美国 做成口红 做成花瓶 做成麻花 “9·11”事件A.① B.②C.③ D.④解析:选D 题中①②③所反映的主题是和平;④反映的主题是威胁和平的因素——恐怖主义故选D项6.某老师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举例说明和平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下面是学生所举的例子,其中错误的是( )A.欧盟的成立及其经济发展促进了欧盟各国的和平共处B.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是在和平时期完成的C.在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D.中东地区经济落后,导致战争冲突不断解析:选D 中东地区战争不断的根源不是经济问题,而是领土和主权问题,故D符合题意要求。
7.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时候,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主要有( )①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 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③恐怖势力 ④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选C 当今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恐怖势力、分裂势力和极端势力等,①②③④均正确,故选C项8.目前有13亿人生活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每天人均收入不足1美元,8亿人忍受着饥饿,8 000万人完全不能享受医疗服务,超过2.6亿人不能上学第三世界国家外债总额达2.5万亿美元这说明( )①发展问题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自身的发展问题 ③外债问题是影响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④必须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选B 发展问题仅仅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之一,①表述不完整,所以排除带①的选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伊朗同美国的斗争曾经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当时美国媒体称美政府已决定把伊朗革命卫队列为国际恐怖组织,伊朗总统内贾德则针锋相对宣布伊朗已成为“核国家”,并公开称伊方已有超过3 000台用于铀浓缩活动的离心机投入运行。
随即又有媒体说,美国已拟定针对伊朗的“三天闪电作战计划”,伊美两国关系似有加剧紧张之势材料二:目前,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占78%,发展中国家占22%;而世界人口发达国家只占不到20%,发展中国家占80%以上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依然存在的什么问题?(2)造成材料一、二反映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问题,你认为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答案:(1)材料一:和平与安全问题;材料二:发展不平衡问题2)原因:材料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威胁,超级大国凭借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插手地区事务或他国内政,以争夺和控制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局部地区本身存在的矛盾与冲突材料二: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造成贫富差距扩大;发展中国家自身的贫穷与落后3)应对: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外交原则;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国际合作,为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建设,增强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