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筋绑扎实训报告.doc
16页实训报告本次实训绑扎钢筋结构是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搭接采用现场绑扎搭接,梁配筋构造要求按 7 度三级抗震配置,混凝土等级为 c25 在箍筋制作的实训项目中,用到的工具:手摇板、断线钳、卷尺、滑石笔,实训要求箍筋的下料长度为 1528mm ,箍筋的内环长度为 330mm 开始时要在箍筋制作台上定箍筋的内环长度标尺 330mm 时尤为重要, 这决定制作出来的箍筋是否合乎要求, 在弯箍筋的弯角 90、135时操作手摇板所弯一的角度一定比 90 度、 135 度多 1~2 度通过这次的箍筋制作掌握了下料长度计算、制作箍筋技术、检验箍筋等知识,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为以后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制作出的箍筋不合乎要求,可能是在定箍筋内环长度时与要求有偏差或者是在制作过程中碰移了定的箍筋内环长度标尺以至制作出来的箍筋或大或小,这种情况只要调整好定箍筋长度标尺即好绑扎柱的纵筋要保持纵筋竖直,箍筋的间距要按图纸的要求,在绑扎相同间距箍筋时要保持箍筋间距的相同, 绑扎上柱的箍筋的四角要与柱四角的纵筋绑扎牢固, 箍筋要水平放置,箍筋的 135 弯角在柱中要错开设置,在绑扎时使用顺扣绑或反扣绑务必要绑紧,使箍筋不能滑动。
这次的绑扎柱的纵筋实训中使我对柱构造的要求有了深入的了解,对柱纵筋、箍筋的架设情况有了深层的认识,所学的理论内容在这次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我认识专业知识理解柱纵筋、柱箍筋的架设得到很大的帮助在我们组在柱纵筋绑扎中进展得还顺利,分工合作做得不错以至缩短了工期完成在梁的绑扎中虽然是艰难了一点但对于我对梁的认知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在梁伸入柱的部份中使我有了直观的认识,消除了实训前对梁伸入柱部份的模糊概念板面筋的绑扎要认真算好板的每一边梁的负筋数量、间距,以至确定下料的长度,截取的段数要按照图纸要求负筋伸出梁的长度来架设板面筋,板面筋要绑扎为钢筋网,在中部的板面筋要加架立钢筋, 板面筋的 90 弯钩要竖直向下架设, 每条伸出的板面筋的要对齐摆放,间距要均匀架设,中部加的架立筋要与架立筋同方向的板面筋对齐绑接,以至形成的负筋网整齐有序本身对板这个方面的知识不是很熟悉,在通过这次实训对板的知识中已经有了进一步了解,加强了板方面的知识理解虽然实训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但这一周定为三年的学习生涯添加精彩的一笔,这一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我们专业知识得了巩固与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煅练。
我们这一组的绑扎内容对于整体来说是少了一点,在前面几天的时候是轻松了不少,但最后的板面筋绑扎要等到其他组的同学绑扎完工才能开始绑扎,在最后一天绑扎板面筋的时候差点忙不过来,幸亏有其他组已完工的同学帮忙才能得已赶完工,在这个实训过程中一环紧扣一环要求每个组间的合作才能在完成,这也使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煅练,也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篇二:实训总结—钢筋绑扎2011年 8 月26 日星期五天气晴今天是实训的第一天,我们组是第一组,一共15 个成员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工序是钢筋的绑扎,我们的指导老师是一个很年轻的老师,他把我们召集在一起之后就开始为我们讲授一些关于钢筋绑扎的基础知识黑板上例举了一个实例,他跟我们简要讲述了钢筋的主要型号、柱和梁的加密区位置、钢筋重量的计算以及钢筋下料问题今天我们最主要的还是要了解箍筋的制作、绑扎时箍筋间距的计算以及钢筋绑扎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首先老师告诉我们钢筋下料的计算方法箍筋长度的计算方法为:边长?边数-0.288(差量值)?(6d )?3(直角个数)?102?2,根据这次数据得到需要制作箍筋的总长为1358.816mm按照要求选好钢筋直径之后,就把符合要求的钢筋运到钢筋切割机处切成要求长度。
随后老师把我们带到工具桌前教我们认识相关工具,另外老师向我们示范了一次制作箍筋的具体操作其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拿到满足要求的钢筋之后要进行锤直,就是把弯曲的部分用锤子锤直,再用尺子测量这根钢筋的总长,找到中间位置之后做好标记,这样就把钢筋分为了两部分, 以标记的位置为起始位置, 在其中的一部分截取 580mm 做上标记, 最后在 580mm中间做上标记,保证标记左右长度均为 290mm 标记完之后就是拉弯的过程了把标记好的钢筋放到操作台上,放好之后用扳手使钢筋弯曲90 度,而尾部则弯曲135 度同样,另一部也按照以上操作完成,唯一的区别是要先把尾部弯曲135 度之后,在弯曲直角部分制作箍筋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很多箍筋都不能平放,说明制作中角度出现问题,然后很多同学又把钢筋锤直之后重新按照老师的要求制作,大概半个小时之后,我们终于完成任务接下来就是钢筋的绑扎了,不过首先要先计算所需箍筋的数量以及之间的间距老师之前说过柱上下两端的箍筋应加密,加密区长度及加密区内箍筋间距应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规范不大于 100mm 且不大于 5d 的要求这次实训中我们采用的加密区间距为 100mm, 非加密区间距为 200mm 。
下部加密区的长度为总柱长除垫层外的 1|6 ,上部加密区为 1|3 第一根箍筋与第二根箍筋间的距离计算为( 400+400 — 100 — 40 — 2*12 ) \2=318mm 计算过程有点复杂,当时还有很多数据的来源都不清楚,而我们这两个班对钢筋的了解根本不够,所以在计算箍筋间距的时候不知道从何下手,最后还是向老师请教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才计算出第一根箍筋与第二根箍筋间距为318mm,第二根箍筋与第三根箍筋间距为318mm,第三根箍筋与第四根箍筋间距为 150mm ,第四根箍筋与第五根箍筋间距为 100mm ,由于竖直钢筋长度的限制,之后箍筋之间的间距都为 100mm 把间距算清楚之后就开始对钢筋进行绑扎了这一工序需要的材料与工具有:箍筋、四根3m的钢筋、四根2m的钢筋、扎丝、扎钩、粉笔、卷尺将四根 3m 长的钢筋竖直放正, 钢筋弯钩向外呈 135 度放置 将箍筋套在四根钢筋内并将钢筋四个角用扎丝固定并加固用卷尺测量出基础箍筋间距并用粉笔在钢筋上做上标记,将基础的三根箍筋依照第一根箍筋绑扎好基础三根箍筋绑扎完毕后,在测量出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并做上记号, 为了加强稳定性在箍筋四边中间位置固定四根 2m 的短钢筋。
注意在绑扎箍筋时使箍筋弯钩依次轮流旋转摆放,另外还要保证不要让钢筋倾斜,导致柱整体的倾斜,这就需要我们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了还好我们今天都很有激情,热情很高,都很努力挥洒了一个多小时的汗水之后,模型就出来了看着我们努力的成果,我们全体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然后全体在模型旁记录了这美丽的瞬间,最后就是还原工作了, 就是把所有的材料和工具都归位, 十分钟过后就再也看不到模型了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的实际操作训练,却比我们一个星期在书本上学到的要印象深刻相信我们还会寻找更多这样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的篇三:钢筋下料及绑扎实训报告钢筋下料及绑扎实训报告班级: 09 建筑 1 班 学号: 200908040125姓名:胡朋一、 实训的目的钢筋下料及绑扎实训是综合混凝土结构施工课程而独立设置的教学内容通过施工综合实训,从而使我们掌握一定的钢筋工程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使我们对钢筋工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训的内容1 、学习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识读、钢筋进场验收、钢筋配料、钢筋加工与绑扎、钢筋工程质量检查与资料整理的相关知识阅读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图,计算下料长度,编制钢筋配料单钢筋加工与绑扎按要求将钢筋混凝土构件各编号钢筋划线剪切、弯曲成型、绑扎。
2 、 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质量的“三检”(自检、互检和交接检)三、钢筋的下料长度计算阅读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图,计算下料长度,编制钢筋配料单计算方法: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弯钩增加长度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 注: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25mm钢筋弯曲调整长度表箍筋调整值表 (mm)钢筋混凝土构件 (梁)配筋钢筋配料单四、钢筋加工工序1 )钢筋加工前,应先去除钢筋上的铁锈,油渍等杂物 2)钢筋加工要严格按料表进行, 料表上应按设计和规范要求, 注明需加工钢筋的型号、形状、尺寸及使用部位和数量 3)根据钢筋使用部位、接头形式、接头比例合理配料,加工时,要本着“长料长用、短料短用、长短搭配”的原则,不得随意切断整根钢筋 4) i 级圆盘钢筋加工前,应先调直去锈,调直时,要严格控制其冷拉率 5 )箍筋加工时,弯曲部分需确保135 °,平直部分长度为10d,且箍筋双肢相互平行五、钢筋工程质量检查 1 、检验方法:钢尺检查 2 、钢筋加工的允许偏差六.实训体会实训期间,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不仅使我在理论上对钢筋工艺的制作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能力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学以致用,对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