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花的结构--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模板]-《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docx
20页中学七年级生物上(第三单元)花的结构《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生物学七年级第一学期人教版被子植物的一生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第一课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2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一节 第二课时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种子萌发的过程3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二节植株的生长4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第一课时花的结构5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 第二课时传粉和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二、单元分析(一) 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中属于“第四主题植 物的生活” 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植物通过吸收、运输和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获取养分,进行物质运输,参 与生物圈中水循环具体内容和学生活动建议如下:1.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具体内容学习活动建议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 观察根尖的结构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栽培一种常见植物, 观察从种子到成熟植 株的生长发育以及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2.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1具体内容学习活动建议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为班级或家庭中的植物浇水、施肥二) 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2. 内容内在逻辑分析以人教版教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中的第二章,作为一个教学单元 和作业设计单元,聚焦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第三单元第一章“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 植物”,介绍了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设置了“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第一章成为第 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的学习起点,为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和理解种子结构的功 能起到铺垫作用已学的细胞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结构层次的知识,有利于学生理 解幼根生长依靠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的细胞伸长,叶芽通过细胞分裂和 分化发育成为枝条,被子植物开花和结果等内容本章内容也是学生学习蒸腾作用 、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的知识基础三) 学情分析七年级大多数学生喜爱自然界的花草树木,对于生物的观察、探究具有极大 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已学植物的主要类群,知道被子植物是生物圈中种类最多、分布范围最 广泛的类群。
学生对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和开花结果等有一定的认识, 在小学科 学中也学过一些相关内容,但对被子植物的一生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有科学探究的体验, 但是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和探究技 能还比较弱在探究活动中,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对学生有一定难度,也是挑战2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1.通过探究“种子萌发条件”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描述种子萌 发的过程,概述种子萌发的条件2.通过显微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和观察叶芽的结构及其发育图,描述幼根 的生长和叶芽发育成枝条,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3.通过解剖观察花,认识花的基本结构;通过传粉和受精的视频等资料以及实验,认识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说出花与果实的关系,说明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结 构4.栽培一种常见植物,观察记录其生长发育过程,概述被子植物一生经历种子 萌发、生长、开花、结果与死亡等阶段5.通过观察“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实验结果, 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2.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 评价标准和方式。
五、课时作业第一课时1.作业内容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参考课本89页实验) ,培养学生的 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 选种选取萌发较快的、易获取、易观察的种子教师推荐的种子有 绿豆、大豆和红豆等, 你也可以询问有经验的长者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每 一组只有一粒种子可以吗?(2) 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参考课本89页实验,选取合适的装置实施计划3) 培养、观察和记录①每天同一时间拍照 (自动添加水印) 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上传到班级群相 册②连续观察一周,观察并记录各装置中的种子发芽数5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装置1装置2装置3装置4...(4) 讨论与交流与同学交流这项探究实验的过程、结果和结论若不一 样,分析原因5) 拓展延伸设计实验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光照2.时间要求:国庆假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或提示: ( 1) 每一组应当有10粒种子,只有一粒会有偶然性 (2)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 (可参考课本89页) ,选取的实验装置要符 合要求,可以用矿泉水瓶替代罐头瓶,但一定要能够盖紧 (3) 观察记录时,应 每天同一时间观察种子萌发情况并拍照记录。
(4) 结果不一样的原因可能是未 按照要求塞紧瓶子,选取种子不合适等 (5) 设计实验要有对照组和实验组, 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施建议:生物学长周期作业有利于培养学生客观记录的习惯和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该探究活动可以引导学生领悟什么是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完成长周期作业需要教 师的督促指导,也需要家长的支持和帮助教师可以提供检核表等评价标准,指 导学生按照要求分步骤完成种子萌发实验评价检核表: 针对本课时作业——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 条件可以利用本检核表进行自主检测, 并如实评价,在检核表中相应处画“ √ ”检核表现通过不通过1.选择符合要求的种子2.每一组选取的种子数量合理3.装置设计符合要求4.每天坚持拍照观察种子萌发情况5.客观记录种子的萌发情况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5该探究性实验作业可以发掘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扩展学生视野,有利于培 养创新性人才①学生在开始做实验时,选取什么种子?怎么设置实验装置瓶?如 果家里没有课本上要求的瓶子怎么办?可不可以自制类似的装置瓶?通过这些问题 的思考,培养学生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够运用科学思维, 探讨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
②设计观察记录表,培养学生连续观察、客观记录 的习惯,形成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思想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 独立思考和判断,发展科学思维,如每天观察记录种子发芽数的时间是否要一样, 观察的过程中遇到不发芽的种子是否要剔除,每天观察的时间最好控制在多久等等 ③学生通过对种子这一生物萌发的观察,不仅让学生认识到种子需要有适宜的温度、 充足的空气、一定的水分;其次还能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到植物萌发的过程:吸收 水分→胚根发育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芽发育成茎和叶;最后在观察的过程 中让学生认识生命,感受生命的神奇,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④实验过程中学生 可能未仔细阅读实验装置要求,出现实验失败,鼓励学生有时间的重做,没时 间的分析失败原因,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5.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示例56.“探究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实验作业评价量表维度评价指标等级A等级B等级C情感态度对实验积极参与,主动提出相关问题在探究中有锲而不舍、实事求是的科 学精神实验设计正确陈述变量和无关变量正确描述观察或测量的方法清晰列出重要的实验步骤和实验材料预测实验结果,制定观察记录表实验实施独立完成实验步骤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重复收集实验数 据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结论交流评价呈现方式科学、特色能对本次活动及时反思第二课时1.作业内容(1) 某同学用同样大小的两粒黄豆,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做萌发实验。
他 对两粒黄豆做如下处理:甲剥去种皮,乙未剥去种皮几天后,这两粒黄豆的萌发 状况是 ( )A.乙萌发,甲不萌发5B.甲、乙都萌发C.甲萌发,乙不萌发D.甲、乙都不萌发(2) 适宜条件下播种下去的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可能是 ( )A.种子不完整B.胚已死亡C.处于休眠期D.以上都有可能(3) 玉米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的是 ( )A.胚根B.胚轴C.胚芽D.子叶(4) 在农业生产上,播种前应当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同学们在讨论如何测定发芽率时,提出不同的意见,其中合理的是 ( ) A.挑选 10 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B.挑选 100 粒饱满的种子进行测定C.随机取 10 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 2 次,取最大值D.随机取 100 粒种子进行测定,再重复 2 次,取平均值2.时间要求:10分钟3.评价设计参考答案: (1) B (2) D (3) A (4) D4.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第二课时包括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两部分内容作业1.2 检测“种子萌发自身的条件”,作业3检测“种子萌发的过程” ,作业4 巩固“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中的科学方法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有活力, 且度过休眠期。
剥去种皮和未剥去种皮的种子都具有完整有活力的胚,所以都可 以萌发种子萌发时,先吸收水分,胚根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 育成芽,芽进一步发育成茎和叶通过作业1.2.3让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形 成基本的生命观念,并且能够应用生命观念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超市买5来的大米对否能够萌发测定种子发芽率的过程中,应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同时 为了避免偶然性,抽取种子的数目不宜过少,实验重复数次并取平均值以提高实 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作业4,让学生初步理解科学的本质,实验多次取平均值 让学生初步确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第三课时1.作业内容幼根的生长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小段,叫做根尖根尖是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让我们借助放大镜来观察根尖,并尝试画出根尖结构示 意图1) 用放大镜观察根毛(2) 比较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结合书本上学习的知识,画出根尖结构示 意图,并写出相应的功能2.设计依据根据《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 (2022年版) 中对于课程理念的描述—— 教学过程重实践:通过实验、探究类学习活动或跨学科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对 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升应用知识的能力,激发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进而能用 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探讨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
同时在课程内容上也有相关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