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咏怀古迹其三读后感.docx

2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259049597
  • 上传时间:2022-02-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78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咏怀古迹其三读后感咏怀古迹其三读后感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怀古迹其三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咏怀古迹其三读后感1“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意思是说,杜甫正是为了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所以才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她杨伦《杜诗镜铨》说:“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也与这个意思相接近咏怀古迹其三读后感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仔细地对照,杜甫这两句诗所概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说得很对但是,有神的并不止这两个字读者只看上句的紫台和朔漠,自然就会想到离别汉宫、远嫁匈奴的昭君在万里之外,在异国殊俗的环境中,一辈子所过的生活而下句写昭君死葬塞外,诗人用青冢、黄昏这两个最简单而现成的词汇,尤其具有大巧若拙的艺术匠心在日常的语言里,黄昏两字都是指时间,而在这里,它似乎更主要是指空间了,它指的是那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它是那样地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

      这句诗就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