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阳泉市石门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山西省阳泉市石门口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 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
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 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1.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微薄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C.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D.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3.“微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B.微博因其无所不在的“自由”精神,使其所发布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C.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能力,影响公共舆论。
D.微博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参考答案:1.C2.D3.B1.试题分析:“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所以,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决定”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C项曲解文意2.【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A无中生有,B偷换概念,C混淆范围3.试题分析:因“微博”的自由精神,事实上无法保证每个博客所发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
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B项曲解文意2. (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历史的母本余秋雨在中国文化史上,让我佩服的人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很少 这很自然因为文人毕竟只是文人,他们或许能写出不少感动人的故事,自己却很少有这种故事 有时仿佛也出现这种故事了,例如有的文人舍己救驾,有的文人宁死不降,但这又与文化史关系不大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是以忠臣或守将的身份进入了政治史和军事史,而不是以文人的身份推进着文化史 既能够牵动中国文化史,又能够牵动我们泪眼的人物在哪里? 还有比墨子和屈原更让我们感动的人物吗? 有他叫司马迁 我早就确认他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让我感动的人物,却一直难于表达感动的程度 我认为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有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司马迁让所有的中国人成了“历史中人” 《史记》以不可超越的“母本”形态一鸣惊人,成为今后两千多年一代代编史者自觉仿效的通例因此,是他,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前后一贯的历史兴趣、历史使命和历史规范,成为世界上罕见的始终有史可循、以史立身的文明群体 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本人虽然早已去世,却是全部《二十五史》的总策划。
他使书面上和大地上的两千多年历史变成同一部通史 他使历朝历代所有的王侯将相、游侠商贾、文人墨客在做每一件大事的时候都会想到悬在他们身后的那支巨大史笔他给了纷乱的历史一副稳定的有关正义的目光,使这种历史没有在一片嘈杂声中戛然中断中华文明能够独独地延伸至今,可以潇洒地把千百年前的往事看成自家日历上的昨天和前天,都与他有关第二,司马迁以人物传记为主干来写史,开启了一部“以人为本”的中国史 这是又一个惊人的奇迹,因为其他民族留存的历史大多以事件的纪年为线索,各种人物只是一个个事件的参与者,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司马迁把它扭转了过来,以一个个人物为核心,让各种事件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的那些著名人物,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衍生久远,最终组成中国人集体人格的重要部件 这种轻事而重人的选择,使司马迁这位史学家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因而同时具备了文学家和哲学家的素质 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种选择使早已应该冷却的中国历史始终保持着人的体温和呼吸中国长久的专制极权常常会采取一系列反人性的暴政,但是有了以人为本的历史观念,这种暴政实行的范围和时段都受到了制衡。
人伦之常、人情人品,永远实实在在地掌控着千里巷陌,万家灯火 第三,他在为中国文化创建“以史立身”、“以人为本”传统的时候,自己正承受着难以启齿的奇耻大辱 他因几句正常的言论获罪,被处以“宫刑”当时他三十八岁,作为一个年岁已经不轻的大学者,面对如此奇祸,几乎没有例外都会选择赴死,但是,就在这个生死关口上,他决定活下来,以自己非人的岁月来磨砺以人为本的历史,以自己残留的日子来梳理中国的千秋万代,以自己沉重的屈辱来换取民族应有的尊严,以自己失性的躯体来呼唤大地刚健的雄风 而且,他一一做到了,他全部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我想,说到这里,我已经约略勾画了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节选自余秋雨《寻觅中华》,有删改)11.阅读全文,概括司马迁最艰深的感人之处每条不超过4字)(3分) 1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6分)(1)在中国文化史上,让我佩服的人很多,让我感动的人很少 (2)他一一做到了,他全部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 13.结合全文,谈谈你对题目“历史的母本”的理解5分) 14.作者在文中说,司马迁是以文人的身份推进着文化史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和《史记》谈谈你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11.①以史立身 ②以人为本 ③身残志坚(或“忍辱负重”,意思对即可) 12.(1)作者用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是点睛之笔;(1分)“感动”一词,奠定本文的感情基调;(1分)同时,在文章开头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2)照应文章开头,回答了司马迁“让我感动”的原因1分)采用反复手法,强调自己对司马迁的成就的高度评价;(1分)“一一”“全部”“真的”,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司马迁取得如此成就的惊奇和赞叹之情1分) 13.“历史的母本”是作者对《史记》及其对后世影响的高度评价,(1分)“母本”是指《史记》的体例成为后人自觉效仿的通例,(2分) 《史记》中的人物,早已成为中国文化的“原型”,也就是一种精神模式和行为模式2分) 14.答案略学生回答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给分4分) 略3. 文学作品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玩 笑【法】莫泊桑①世界上有什么比开玩笑更有趣、更好玩?有什么事情比戏弄别人更有意思?啊!我的一生里,我开过玩笑人们呢,也开过我的玩笑,很有趣的玩笑!对啦,我可开过令人受不了的玩笑今天我想讲一个我经历过的玩笑②秋天的时候,我到朋友家里去打猎当然喽,我的朋友是一些爱开玩笑的人我不愿结交其他人我到达的时候,他们像迎接王子那样接待我这引起了我的怀疑他们朝天打枪,他们拥抱我,好像等着从我身上得到极大的乐趣我对自己说:“小心,他们在策划着什么③吃晚饭的时候,欢乐是高度的,过头了。
我想:“瞧,这些人没有明显的理由却那么高兴,他们脑子里一定想好了开一个什么玩笑肯定这个玩笑是针对我的④整个晚上人们在笑,但笑得夸张我嗅到空气里有一个玩笑,正像豹子嗅到猎物一样我既不放过一个字,也不放过一个语调、一个手势在我看来一切都值得怀疑时钟响了,是睡觉的时候了,他们把我送到卧室他们大声冲我喊晚安我进去,关上门,并且一直站着,一步也没有迈,手里拿着蜡烛我听见走廊里有笑声和窃窃私语声毫无疑问,他们在窥伺我我没有发现任何可疑的地方我听见门外有人走动,一定是有人来从钥匙孔朝里看我忽然想起:“也许我的蜡烛会突然熄灭,使我陷入一片黑暗之中⑤于是,我把壁炉上所有的蜡烛都点着了然后我再一次打量周围,但还是没有发现什么我迈着大步绕房间走了一圈——没有什么我走近窗户,百叶窗还开着,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