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盘山志》的特点.docx
7页论《盘山志》的特点 马秀娟 梁捍江(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 保定 071002)[Summary]盘山雄甲畿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景色奇美康熙朝智朴纂,王士祯、朱彝尊校订《盘山志》为盘山历史上首部志书,考证严谨,语言准确、形象,注重收集历代诗文,以方外人的眼光来看盘山,是智朴《盘山志》的突出特点是志属于私人修志,在资料搜集方面不如官修方志,故其体例显得简明单一,篇幅亦显单薄,覆盖面也不如官修志书广泛但是,智朴《盘山志》毕竟为盘山首志,是后人所编《盘山志》的蓝本智朴通过私人关系,收集到许多尚未付梓的优秀诗文作品,编入志中,其保护史料之功,亦不可没因此,它仍不失为一本善本方志[Keys]智朴 盘山 方志 评介[分类号]G256盘山位于天津蓟县城西北13公里处,为三国魏田畴隐居之地,所以原称田盘山它集幽林、古洞、奇峰、秀水于一身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钦定盘山志》称赞它“五峰三盘,林壑幽邃,单椒秀泽,雄甲畿东”[1]自魏、唐以后,各代都有皇帝至此巡幸,大兴土木,有高僧至此劈山建寺,还有文人至此吟诗题壁尽管盘山景色奇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但是一直到清朝初期,还没有一部“山志”康熙十年(1671年),诗僧智朴结庐于此山之青沟。
他叹惜名山无志,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开始修志,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纂成《盘山志》该志经过当时负有盛名的王士祯和朱彝尊校订,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刻板问世全志共1函4册首1卷,内容为序、报单、山图、凡例,作序者有王士祯、王泽弘、高士奇、宋荦、郑缵祖、张朝琮等和智朴本人;正集10卷,内容包括名胜、人物、建置、物产、游幸、文部、诗部;补遗4卷,内容为文部、诗部、杂缀等这是蓟县盘山的第一部志书,乾隆朝蒋溥奉敕所纂《盘山志》即以它为蓝本智朴,俗姓张,江苏徐州人,号拙庵;居盘山青沟后,时人称之为青沟和尚、青沟大师除方志外,他对经学、诗词也有建树,著有《谷响集》《电光录》《云鹤集》《存诚录》等王士祯(1634~1711)是顺治进士,曾入值南书房,官至刑部尚书;诗为一代宗匠,又善古文兼工词朱彝尊(1629~1709)是清初的著名学者、文学家和文献学家,善诗词,在清初文坛占据重要地位由此3人共同推出的《盘山志》,在当时独树一帜,至今犹特色鲜明,后者正是笔者要着重推介的1 以方外人的眼光来看盘山在介绍盘山时,强调它“实仙佛之胜区,乃天壤之大观也”[2]从全志格局看,其正集卷一首列“名胜”,其中又首先突出自然景观及其附属物,它们是纯天然或稍具社会属性的,依次为山、峰、石、岩、台(指高而平之山)、岭、盘、峪、洞、淀、泉、井、路、桥、沟、涧、潭、池、塘,然后再及塔、砦、亭、轩等人类居处和人工建筑。
述“人物”,则为高僧、道士、隐士等方外人,而以僧人居多述“建置”,只是寺、院、庵、静室、庙等方外人的场所,无关世俗之人物产是方外人的重要生活资源和朋友,因此该志依次详述果木、药草、野蔬、山花、禽、兽及砂石以下6至9卷才及世俗,如帝王的“游幸”、文人的“诗文”活动,最后一卷又纯是方外人的诗文而蒋溥所纂《盘山志》则不同,它突出帝王的活动,卷首5卷详记“巡典”、“天章”,在16卷的正集中,“艺文”为5卷,而“恭和御制诗”就占两卷智朴作为名僧和以私人身份修志,摆脱了一切世俗功利的羁绊,因此比奉敕纂志的蒋溥更自由、超脱2 恪守记实的修志原则首先,它对于盘山的范围有自己的界定:“甘泉、香水、灵岩、香林、崆峒、灵隐,实居山外,去上盘东西各五十余里,意在盘之所属,故存其寺,其他景物未能备悉;至于蓟之独乐、平谷之水峪,景物虽胜,非盘山所属,故不载其次,考证严肃智朴在编写《盘山志》时,对志中所选内容仔细辨别勘误,对于有疑问者多方考证咨询,不敢妄自独断他说:“盘山在昔无志乘之可稽,灵踪故典大半湮没朴创始丁巳,或从断碣残幢,或就山僧野老咨询探讨、洗剔寻绎,汇成一编,数纪十卷,遂质之当代名公互相参考,以广见闻志中诗文有自石壁得者,或苔蚀雨剥,仍其阙文,不敢臆补[2]。
王士祯说:“师尝叹山志阙如,思创为之逖稽史传,广搜释典,山经海录,靡不渔猎,以至丰碑断碣、名泉怪石,芒鞵所及,悉赍油素籍记之,其志可谓勤矣[2]其三,对于盘山的有些资料作了辨讹其卷一介绍盘山,有“智朴山水人物辨讹”[2]一题,对《水经注》《方舆纪要》记载此地河流的讹误,以及“姬志真云古有田盘先生自齐而来”[2]之说作了考订例如郦道元《水经注·鲍丘水》记载,无终西山之水流经平谷县故城东,南流入于泃水,然后东流,左合盘山水而智朴认为,盘山护山之水源出黄厓口,南流,分二派后,又分别汇入盘山左去和右去之水,“二水皆自北而南,屈而东,无终适当其东南,而郦注以为无终西山之水流迳平谷按,平谷至无终相去百六十里,中有盘山间隔,岂有无终东南之水而反流入平谷之西北耶?况无终之西无山[2]地名有更易,河道有变迁,智朴之辨未必精确,但是他是力求记载之真实,能经得起后人检验的他在此段辨讹之后写道:“乌乎,凡天下事物之迹,必亲见而详审之,乃无可疑于衷,若以耳食得之,鲜有不纰缪者,即以盘山一区之山水人物考之,概可见矣[2]!”其四,记载山中物产完备,而乾隆朝《盘山志》只是将盘山山中独有的物产进行记载乾隆朝《盘山志》编纂者蒋溥说:“山中物产,旧志颇为详备[3]。
所讲“旧志”,即智朴所纂《盘山志》3 注重收集历代诗文歌咏山水,是文人陶冶性情的一种方式,也是僧道修心养性的一个法门历代歌咏盘山的大量诗文,赖智朴的广泛收集,才得以保存下来,流传于世在全志中,诗文所占的比例较大正集卷六附有“文部”,卷七、卷八、卷九为“诗部”补遗4卷主要为“文部”和“诗部”,其中文部包括赋、游记诗文部分收录了许多名人的作品,如马祖常、李攀龙、王世祯、薛瑄、袁宏道、高士奇等名家的作品,也有孙应元等名将的作品还迻录了摩崖诗文、众友人与智朴书札酬唱的诗文所有诗文中,本朝作者的作品居多,为研究清朝初年的文学保存了可贵的资料4 语言准确、形象例如介绍盘山的位置,云:“其山南距沧溟,西连太行,东放碣石,北负长城这就在一个大背景下确定了盘山的位置,而且暗含地形北高南低、自西向东倾斜的意思写盘山之状则云:“瓣袭蜂攒,面面开生[2]盘山主要山峰有5个,最高峰挂月峰海拔857米,为天津境内最高峰该志所写,即把盘山群峰平地突起,四无依傍,如花瓣重聚,如蜜蜂簇集的状态和各山各角度景色不同的风采呈现出来较之上文所引四库提要《钦定盘山志》“五峰三盘,林壑幽邃,单椒秀泽,雄甲畿东”的介绍,更具形象性。
又如,该志描写盘山之松,云:“盘山之松,以百万计,而其奇绝者多生于石隙中,臃肿卷曲,其势不得申,枝多旁抽,如怒龙之攫又有陂陀土壤而生者,大数十围,龙鳞斑驳,或挺耸直上,或青葱垂下[2]把山中奇松的生长环境和姿态作了概要的描写再如志中记载丁香花,云:“丁香花,产五盆沟一带,花繁香烈,首夏盛开,累累石隙中如绣[2]短短数语,把产地、生长环境、开花季节、花朵的密度、香度与色彩介绍无遗此外,智朴《盘山志》还具有保护山林的意识其“物产”卷中,专门附录“禁示规条”,既有禁止山中僧俗砍伐树木、妄兴词讼、潜匿匪人庵居剃度、辱慢师长欺压邻舍的禁令,又有禁止地方胥役滋扰寺庙、科派需柴的告示人们对于智朴《盘山志》的评价褒贬不一当世文人对于该志评价很高王士祯云:“发凡起例,简而严,核而有体,有史氏义焉其书必传于后而足备名山之掌故,亡疑也高士奇云:“拙公所撰,简当典善,又得阮亭侍郎、竹垞检讨共相订正,搜讨无遗,使读者不必身临其境已有会心矣拙公有道力,能诗,经始青沟,为卓锡地[2]王泽弘云:“盘山为畿东古名胜,尚矣然未有山志,有之自拙庵大师始……拙公念盘山之名胜,其人物、诗文、建置、物产,无所记载,则久而湮没不传,因自创一稿。
家阮亭少司农、朱竹垞太史从而讨论考订,广搜博采,备极精核,而其书始成余批阅再四,窃叹山志虽多,未有如此之严洁者,余因思,历代诸史不具论,至郡州县志、郡州县之史也,修之不得其人,或改窜旧本,稍事增补,或访问失实,逐入登记,甚有发凡起例剽夺冗率,并体裁而亦失之者,此可以言志乎?惟兹山志,成于拙庵一人之手,而阮亭、竹垞两君子学有根柢,词无枝叶,如耕之有畔,织之有幅,画然而不可紊,故其书必传[2]蓟州知州张朝琮云:“是帙记载严明,参考严密,俱出拙公一人之手凭高远眺,识地脉之幽奇;望古遥集,吊昔县而感慨遂令大地恒河沙众,游与未游,无不有田盘在其胸中,眼底渔阳一拳石,邈焉千载矣[2]!”但是,批评者也大有人在乾隆皇帝在登盘山之前读了该志后评价说:“嗤其意求博而辞失冗[3]乾隆朝《盘山志》编撰者蒋溥云:“旧志意广卷帙,翰简毕登[3]旧志于寺院及庵分门区类,亦属支离[3]山中松石,怪伟绝特,域中罕观,旧志列各类,叙多嫌简[3]这些批评,四库提要《钦定盘山志》一言以蔽之:“辞旨冗蔓,体例尚多未备[1]笔者认为,该志为私人编纂,而且是首创,其资料全凭个人搜集,来源有限,收集面不广,故与官修志书相比,其体例尚未完备,篇幅亦显单薄,覆盖面也不够广泛。
另外,该志只有一幅山图,而乾隆朝官修的《盘山志》有盘山总图以及各名胜的图共40幅之多,前图后说,图文并茂但是,智朴《盘山志》毕竟为盘山首志,是后人所编盘山志的蓝本智朴通过私人关系,收集到许多尚未付梓的优秀诗文作品,编入志中,其保护史料之功,亦不可没因此,它仍不失为一本善本方志Reference:[1]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钦定盘山志[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1877.[2] 智朴.盘山志[M]//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藏希见方志丛刊:第六部.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2,29,3,65,64,66-67,69,61,339,353,13-14,7-8,25.[3] 蒋溥,等.盘山志[M]//河北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藏希见方志丛刊:第七部.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29,2,29,26,28.马秀娟 女,1970年生硕士,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学梁捍江 男,1968年生本科学历,馆员2013-03-08;责编:张欣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