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荐他人-教槽料讨论综述.docx
6页关于国内关于国内教槽料教槽料的探讨综述的探讨综述教槽料(俗称:代乳料、入工乳),是—种为代替全乳而配制的饲料,其主要原料是乳业副产品代乳料的营养指标为蛋白质不低于 20%,脂肪不低于 6%上个世纪 80 年代,国外开始兴起使用教槽料,90 年代,教槽料全面普及,乳猪断奶期从 30 多天—下子降为 21 天,被誉为养猪业的革命90 年代末,教槽料被引进我国2002 年后市场培育、配置技术才日趋成熟(广东饲料,2011 年 9 月)仔猪早期断奶是集约化养猪生产中普遍关注的先进技术,能有效减少和阻断—些疾病由母猪向仔猪的水平传播、提高母猪繁殖率和栏舍利用率,能提高仔猪生长期的生产性能和胴体品质近年来畜牧发达国家率先尝试 14 日龄断奶,称之为早期隔离断奶(Segregated Early Weaning,SEw),但仔猪断奶后受营养、心理、环境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常出现腹泻、采食量低、生长受阻、免疫力降低、死亡率高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征(Pluske 等,1997),此外,断奶仔猪教槽料配制因技术原因而难以取得很好效果,严重限制早期隔离断奶技术的应用尽管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已较多使用教槽料,但所用原料和添加剂种类不适合我国国情以及成本过高等原因而难为我国应用。
在国内市场上的教槽料应用效果不是很理,且存在添加剂安全隐患因此,研究提出安全高效的仔猪教槽料生产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到养猪业和饲料业,提供优质安全和低成本断奶仔猪教槽料,为仔猪早期断奶技术的成功实施和有效控制净化疾病提供保障,是当前我国养猪业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哺乳仔猪的生理特征及教槽料的选用材料和配制技术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予以阐述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征、哺乳仔猪的生理特征新生仔猪出生时就具有了所有的消化能力,开始适应子宫外生活,但出生后消化系统的结构形态和功能需要经过—个特定的演变和激活过程新生仔猪的消化道上皮在出生后 48h 前有很高的通透性,可完整吸收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从而获得免疫力,但在随后很短的时间内变成能拒绝细菌、病毒等通过的完整的成熟型上皮,这种演变是仔猪通过采食初乳获得的多种活化信号激活消化系统的结果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形成,但其重量和容积都比较小如胃重,仔猪出生时仅有 4—8g ,能容纳乳汁 20—50g,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扩大,到 20 日龄时,胃重达到 35g 左右,容积扩大 2—3 倍,当仔猪 60 日龄时,胃重可达 150g 左右小肠也强烈生长,在整个哺乳期内小肠的长度约增 5 倍,容积扩大 50—60 倍 消化器官这样强烈生长随仔猪日龄的增加而减慢,到 8—9 月龄时才接近成年水平。
新生仔猪消化器官发育的晚熟,导致消化腺分泌及消化机能不完善,新生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酶,而唾液酶和胃蛋白酶很少,约为成年猪的 1/4—1/3同时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分泌盐酸,缺乏游离的盐酸,胃蛋白酶就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的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所以出生仔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和食物对胃壁的刺激,盐酸的分泌不断增加,到 35—40 日龄时,胃蛋白酶才表现出消化能力,仔猪才可以利用乳汁以外的多种饲料,并进入旺食阶段直到 2.5—3 月龄,盐酸的浓度才接近成年猪的水平Cera 等研究表明,与同龄哺乳仔猪相比,断奶仔猪小肠重占空体重的比例较高Kelly 等研究发现,仔猪断奶后胃绝对重不断增加,并高于同龄哺乳仔猪这表明随着仔猪断奶后采食量的不断增加,使胃消化固体饲料的能力得到锻炼,刺激了胃的发育所以仔猪采食固体饲料对胃肠道发育有很大的影响仔猪的消化道形态结构随着日龄的增加而发生变化,断奶前后仔猪的肠绒毛发育特点见(表—)表一: 断奶前后仔猪肠绒毛发育特点仔猪阶段仔猪阶段小小 肠肠 绒绒 毛毛 特特 点点新生仔猪较长,呈纤维状,消化吸收率很高断奶前仔猪呈纤长手指状,隐窝较浅断奶后仔猪树叶状,呈不同萎缩外观仔猪早期断奶后受各方面的影响,常出现腹泻、采食量低、生长受阻、免疫力降低、死亡率高等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主要原因是断奶应激,主要表现为心理应激(母仔分离)、营养应激(从母乳转向固体饲料)、环境应激(从分娩栏到育成栏)、温度应激(猪舍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断奶并窝后的争夺撕咬应激等方面。
所以提前补充教槽料,让仔猪消化系统能够更早的适应消化固体饲料就有很重要的意义了2、教槽料的营养指标需求、教槽料的营养指标需求哺乳仔猪需要充足营养物质满足快速的生长及肠道发育然而,哺乳后期,随着乳猪增重和采食量提高,以及母猪泌乳量和乳中营养物质含量的降低,母乳作为唯—营养来源已无法满足现代养猪业对提高乳猪生产性能的需求这是当前乳猪教槽料成为研发热点及快速推广的主要原因现有文献显示,通过饲料配方优化,使用高能、高蛋白、易消化的饲料原料,以及选用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等措施,能够促进幼龄乳猪肠道发育,从而保障乳猪良好生长性能NRC(1998)对 5 一 l0kg 仔猪的玉米一豆粕型饲粮的粗蛋白质水平的推荐量为 23.7%,并认为在仔猪采食血浆蛋白粉、乳清粉、乳糖等动物来源的蛋白质时,其推荐量为 20.7%一 21.7%在选用蛋白源时,要考虑蛋白质的消化率、氨基酸平衡及适口性是否能够为仔猪提供免疫保护(Toacher,1998)NRC 估测仔猪氨基酸需要量是先根据体重函数的回归方程预测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需要量,再根据理想蛋白质模式估测其它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但对于不同日龄断奶的仔猪,这种比例并不一致,其需要量应该是不同的。
林映才和蒋宗勇(2000b;c;2001)以生产性能和血清尿素氮为指标,估测 3 一 8kg 杜 x(大 x 长)断奶仔猪粗蛋白质、总赖氨酸、总蛋氨酸、总苏氨酸、总色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 20%、1.45%、0.44%、0.985%、0.28%,以此得到理想蛋白质模式,赖:蛋:苏:色氨酸比例为 100:30:68:19Owen 等 1995 报道,早期隔离断奶仔猪的赖氨酸需要量为 1.65%—1.8%,Peter.K(2004)试验表明,满足断奶仔猪最大生长速率的可消化缬氨酸需要量为 0.599/MJME,而 NRe(1995)推荐量为 0.469/MJME通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异亮氨酸都是断奶仔猪所缺乏的,最近研究发现谷氨酸缺乏是引起肠黏膜萎缩的主要原因,即谷氨酸对断奶后的肠黏膜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Thaeker,1995)广东省农科院畜牧所采用梯度试验系统了 3 一 8kg 及 8 一 20kg 杜 x(大 x 长)断奶仔猪能量、粗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必需氨基酸、以及钙、磷、电解质平衡等营养需求参数,并作为我国猪饲养标准修订组参加单位提出集约化饲养瘦肉型仔猪的营养需要量(见表 2)。
猪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采食量来适应饲粮浓度的变化(Hardy,1972),而林映才和蒋宗勇(2000d)研究表明,早期断奶仔猪对消化能摄入量的调节能力较差,能量摄入量影响其生产性能和胭体品质同时发现,早期断奶仔猪对干物质、氮、粗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依饲粮消化能浓度的递增而提高,最适消化能摄入量为 4349kJ/d因此早期断奶仔猪饲粮消化能浓度应适当提高NRC(1998)以不同的体重函数估测仔猪消化能摄入量,但与国内研究结果有一定差距,可能是猪种或环境因素所致NRC(1998)根据指数方程预测矿物元素及维生素需要量林映才和蒋宗勇(1999;2000)以生长性能、单位体重脱脂干股骨重、骨中灰分、钙、磷量、血清钙及无机磷浓度为指标,得到 4 一 9kg 杜 x(大 x 长)断奶仔猪钙、有效磷需求参数分别为 0.90%和 055%(总磷 0.75%),钙总磷比为 1.2:l;钙有效磷比为 1.64:1微量元素方面研究的较多的主要集中在三种元素:铜、锌和铬饲粮中使用高 Cu 已有较长的历史,仔猪饲粮中添加 250mg/kg 的铜可提高增重 24%(eromwell,1959);锌多数以氧化锌的形式添加,适宜添加量为 3000mg/kg(smith,1995),高锌的作用机理是调节食欲、抑制肠道有害菌的生长等,但在断奶数周后持续高锌将失去作用,因仔猪肠道机能会逐渐恢复;仔猪断奶后肠黏膜受到损害,1953 年 srraln 证实锌是创伤愈合的必需元素,缺锌时 DNA 和 RNA 合成量减少,生长受阻,smith 等(1997)报道,饲粮中添加氧化锌提供的 3000m/kg 锌可提高 12 日龄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断奶后使用氨基酸鳌合锌(Zn—Lys 和 Zn 一 Met),Zn 一 Met 可提高 0 一13d 的日增重,而 13 一 33d 的日增重未受影响,Zn 一 LyS 可显著提高 0 一 33d 的日增重和采食量(Hoover,1997)。
饲粮中的高铜(250mg/kg)对仔猪促生长和抗病作用早已被证实,但高锌与高铜混合添加对生产性能的提高并不具有可加性(Hill,1996;smith,1997)D.Carlson 等 2004 报道,断奶后饲粮高锌高铜添加时,可降低小肠黏膜对氯化物促分泌素的易感性Cr在断奶仔猪营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并不能获得与肥育猪相同的促生长效果国内外在断奶仔猪的维生素需要量方面研究的较少,一般认为 NRC 的标准基本能够满足断奶仔猪的需要,但断奶应激需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 C 和 E 来清除体内产生的大量自由基,防止过氧化损伤的发生,从而缓解仔猪的应激症状乳猪具有生长发育快、消化系统发育不全、免疫力低下、体温调节能力差等生理特点,设计配方时,能量要高于推荐水平,每千克饲料消化能>15.048 兆焦体重大于 10 千克的仔猪对能量浓度不敏感,较高的能量不会影响采食量乳猪在哺乳和断奶期间对乳糖含量和质量要求高,美国堪萨斯大学推荐的标准是 14%~22.5%饲料中的乳清粉和奶粉是乳糖的主要来源,教槽料中乳清粉的含量应高于 15%早期断奶应激使小肠黏膜绒毛形态由原来断奶前纤长手指状变为较短的平滑舌状,小肠黏膜绒毛高度缩短,隐窝加深,以上形态结构的变化降低了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导致仔猪断奶综合征的发生。
谷氨酰胺可为小肠绒毛提供养分,Pluske 等(1991)在断奶仔猪补料中添加谷氨酸胺,使不同部位小肠绒毛的高度增加了 9%一 16%,隐窝深度降低了 7.7%一 12.7%彭健等(1999)对谷氨酰胺在肠道营养中的作用予以综述一方面,谷氨酰胺维持小肠赫膜结构和完整性,通过脱氨基作用后作为主要的能源为肠豁膜细胞及淋巴细胞的分化、增殖和修复提供能量;谷氨酸胺是一氧化氮的生物前体,后者对调控小肠完整性起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谷氨酰胺对肠道免疫有重要作用,谷氨酰胺是肠系膜淋巴结和淋巴细胞的重要能量底物,而且可能是肠上皮淋巴细胞的能量来源表 2 集约化饲养瘦肉型仔猪在自由采食情况下的营养需要量(88%干物质)营养指标3—8kg8—20kg平均体重 kg5.514饲粮消化能含量 kcal/kg33503250饲粮代谢能含量 kcal/kg32163120消化能摄入量估测值 kcal/kg10702510代谢能摄入量估测值 kcal/kg10272410粗蛋白质 %20*18氨基酸的需要量(以总氨基酸为基础%)精氨酸0.560.46组氨酸0.450.36异亮氨酸0.780.64亮氨酸1.41.13赖氨酸1.421.16蛋氨酸0.440.27蛋氨酸+胱氨酸0.810.65苯丙氨酸0.850.69苯丙氨酸+酪氨酸1.331.07苏氨酸0.950.69色氨酸0.270.21缬氨酸0.980.8以表观回肠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 %以真回肠可消化氨基酸为基础 %3—8kg8—20kg3—8kg8—20kg精氨酸0.520.420.550.45组氨酸0.410.330.430.34异亮氨酸0.70.550.740.59亮氨酸1.321.041.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