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doc
4页大庆市第二十三中学初二语文 编写人: 于重阳 审核人: 领导签字: 时间: NO.预学单:《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作背景2.能在熟悉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3.学习赏析古诗词的方法4.感受诗人感情的起伏跌宕、腾踔跳跃,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烦忧 一、预学内容及方法指导(一)补充资料1.背景介绍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2.作者简介(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3.诗歌赏析 发端既不写楼,更不叙别,而是陡起壁立,直抒郁结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个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深感日月不居,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忧愤郁悒这里既蕴含了“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的精神苦闷,也融铸着诗人对污浊的政治现实的感受他的“烦忧”既不自“今日”始,他所“烦忧”者也非止一端。
不妨说,这是对他长期以来政治遭遇和政治感受的一个艺术概括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朝政的愈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所引起的强烈精神苦闷,在这里找到了适合的表现形式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之深、忧愤之烈、心绪之乱,以及一触即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三四两句突作转折:而对着寥廓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不由得激起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画图,也展示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李白之所以为李白正因为他素怀远大的理想抱负,又长期为黑暗污浊的环境所压抑,所以时刻都向往着广大的可以自由驰骋的空间目接“长风万里送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 下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政府的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
建安骨,指刚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朓)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和校书 七、八两句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的意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揽月,固然是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这飞动健举的形象却让读者分明感觉到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长风万里送秋雁”的境界所激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可憎的局面因此,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现的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比喻是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同时又是自然贴切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朓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就极易产生联想,因而很自然地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象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
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自然与豪放和谐结合的语言风格,在这首诗里也表现得相当突出必须有李白那样阔大的胸襟抱负、豪放坦率的性格,又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才能达到豪放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这首诗开头两句,简直象散文的语言,但其间却流注着豪放健举的气势长风”二句,境界壮阔,气概豪放,语言则高华明朗,仿佛脱口而出这种自然豪放的语言风格,也是这首诗虽极写烦忧苦闷,却并不阴郁低沉的一个原因二)预学方法指导活动1:结合注释默读这首诗,同时圈画出生字词→明确生字词的读音(可以借助工具书,容易读错或写错的需用红色笔标注)结合自身实际有选择地将重要字词整理在下面的空格内。
2分)注意字音注意字形活动2:自由朗读这首诗(要求:需要正确停顿、突出重音外,还应注意语气和节奏并画出朗读节奏)活动3:结合注释对译这首诗,并将自己难以翻译的字词句圈画下来(方法提示: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反复朗读、联系揣测)并将原文和译文对应写在课堂笔记本上活动4:自主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① 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什么?(4分)②结合你对诗句的理解,从诗中找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并由这些词语归纳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活动5:结合预学单上的补充资料在书上作批注活动6:尝试背诵这首诗我的疑惑】 二、讨论交流难学未懂内容(1)赏析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2)在诗中诗人最终选择的结局是“散发弄扁舟”,以李白的性格,他会一直过着这样的归隐生活吗? 结合你对李白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我的生成】 三、展示点评点拨重点难点1、朗诵展示 2、重难点问题展示 (1)赏析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2)在诗中诗人最终选择的结局是“散发弄扁舟”,以李白的性格,他会一直过着这样的归隐生活吗? 结合你对李白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我的提升】 四、整理知识系统及规律方法赏析古诗词的方法【我的收获】 五、课上检测反馈达标1.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字:________2. 赏析“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预学单:《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班级 姓名 小组 等级 【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及作背景2.能在熟悉诗词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3.学习赏析古诗词的方法4.感受诗人感情的起伏跌宕、腾踔跳跃,体会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与烦忧 一、预学内容及方法指导(一)补充资料1.背景介绍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李白在宣城期间饯别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之作。
谢朓楼,系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创建,又称北楼、谢公楼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2.作者简介(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自称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西域碎叶(唐时属安西都护府,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从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对社会生活多所体验公元742年(天宝元年)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杜甫结交安史之乱爆发后,他怀着平乱的志愿,于公元756年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因受永王争夺帝位失败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中途遇赦东还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李白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