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选)解析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机制.doc
12页解析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机制一、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产业集群为特点的区域经济呈现出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产业集群成为了推动现代区域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由于集群内同一产业或相关产业的企业集聚在一起使企业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大,员工的就业机会也会相应地增加,对集群外的员工的吸引力上升而引起了人才的流动与集聚现象伴随着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及长时间知识累积的传统行业的产业集群的日趋发展和成熟,人才集聚所引起的知识溢出效应不仅是影响产业集群持续创新的关键因素,也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与升级的主要源动力因此,探索产业集群背景下人才集聚的深层次原因及动态演化规律,对引导产业集群的人才有序流动,推动集群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外学者对产业研究 国内学者则从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人才集聚效应以及产业集群对人才集聚功能提升方面等不同视角进行了研究,而且大部分主要集中在两者的互动关系上孙健和尤雯(2008)以知识密集型的软件产业为例,证明了两者之间的高度相关关系,分别用本地区销售额占全国销售总额的比例及软件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软件人才的比例来衡量本地区软件产业及软件人才的聚集程度[6];张樨樨(2010)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群,先运用量化分析方法对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定性描述,然后建立回归模型对两者的关系进一步进行论证[7];另外,牛冲槐等(2006)分析了人才的聚集现象并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人才聚集效应的8 个具体特征进行了总排序,依次为:创新效应、区域效应、时间效应、规模效应、激励效应、信息共享效应、知识溢出效应、集体学习效应[8]。
王勇(2011)利用江苏省的13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分析了科技人才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溢出效应,得出各地区的科技人才集聚效应存在明显差异的结论[9] 由此可见,国内外的学者对产业集群与人才集聚两者互动关系有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却鲜有深入分析产业集群内是何种作用机制造成了人才的流动与集聚现象,以及在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背后隐藏着何种深层次原因基于这些考虑,文章就从经济学理论着手分析集群内人才集聚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动态演化过程 二、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的成本-收益分析 1. 产业集群降低了人才集聚成本 (1) 产业集群降低了人才的搜寻成本 马歇尔(1997)认为产业集群的三大优势之一就是劳动力供给优势,从他所提出的外部经济理论中可以看出,由于产业集群的形成必然会导致该产业在这一区域的比重随之上升,从而使这一产业不论是在本区域还是与其它区域相比都会表现出相当的优势地位,逐渐壮大的该产业会对传统产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从而使产业结构发生很大转变[10]因此,在这种市场结构发生转变的同时,该产业集群必然会打破原有的市场及各生产要素间的平衡,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各个产业之间的配置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其中最主要的要素便是劳动力要素,而文章中特指的就是人才。
因此,下面就产业集群所引起的人才供给的变化进行具体的分析 正是由于市场产业结构转变而引起了人才要素的逐渐聚集,这种聚集效应所带来的企业效益会吸引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从而使这一集群中人才的供给和需求都会有所增加,会为这些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一个灵活而完善的人才市场,使劳动力共享成为可能,即雇主愿意到有专业技术的人才集聚的区域创办工厂,员工也愿意到产业聚集区内去寻找工作由于信息的匮乏,一定会付出一定的搜寻成本,但是在产业集群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类型的企业聚集过来,专业化分工与合作程度也会逐渐加深,使得迂回式的生产链条变得更长,专业的种类也变得更多,随即就会在产业集群内形成一个就业信息完备的专业性强的人才市场,让聚集在集群内的人才有着更多就业机会,减少了搜寻和交易的成本,从而大大降低人才在流动时产生的风险,这种良好的市场也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家活动以及人才的流入与集聚目前,许多国家的产业集群地聚集了大量的企业和服务机构,如硅谷、班加罗尔和中关村等都是高科技产业聚集地,其中的科技人才进行着不断的流动和集聚而不会有太大的搜寻和交易成本的付出 (2)地方政府的扶持降低了人才集聚成本 由舒尔茨(1961)所提出的成本收益理论是将流动作为一种个人投资的行为,那么人才在做出流动决策时就会对流动所带来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11]。
假设人才供求市场是完全信息市场,人才流动与否就要由净收益(MP)来决定,净收益= 人才流动后收益- 人才流动前收益- 人才流动成本,只有当流动后产生的收益大于或等于付出的成本时,即MP0 时,才有可能发生流动,并且MP 越大流动的可能性和愿望会越大,否则会选择维持现状因此,如果一个地区能为人才提供满意的净收益,人才就比较容易集聚到此地区这些由地方政府所提供的可能对人才集聚产生影响的直接成本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地方政府为吸引人才集聚而制定的优惠政策产业集群内的同类型企业共处会给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由于同行业之间完全处于透明的状态,各种评价指标的统一使相互间的比较变得更为便利地方政府往往为了扶持集群内的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而推出一些优惠政策,使集群内的企业引进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并支撑产业集群拥有更为持久的竞争力,使企业能够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优惠政策有:对某一产业不间断地进行资金及技术等的投入力度以达到培育地方优势产业的目的;对技术创新的产业扶持政策;取消限制人才自由流动的规定行业门槛,逐步形成开放竞争的氛围;再比如对流入集群区内的人才所实行的住房政策、免税政策等福利待遇的提高。
二是地方政府提供的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于在产业聚集地区的人力资本相对集中,其知识的更新也比其它地区更快,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向该地区流动如通过信息和设施互补方式来提高生产率,以便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从而带动高层次人才集聚如地方政府会全方位依据本地集群的产业特色,大力开展对交通、通讯以及信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构建信息交流平台,创办网站等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等人才培养方面的投资力度,降低了集群企业的培训成本并使企业内的人力资本得以有效提升,教育条件的改善以及优越的人文环境的创建等这些对产业聚集地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投资不仅为集群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的硬环境,而且还减少了人才集聚的成本 2. 产业集群提高了人才收益水平 从产业集群引起的人才供求变化的分析中不难看出,随着人才供求的变化,工资等价格信号也会随之改变,进而会促成人才向某一区域的聚集并使收益有所增加,这正是由于产业集群的外部经济效应所致 (1) 产业集群提高了人力资本水平和质量 首先,产业集群的外部溢出效应提升了人力资本的水平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其中之一就是员工通过干中学而积累的特殊知识,这种经验积累可以产生溢出效应,并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与专业化程度,这一积累途径强调了溢出效应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性作用。
也就是说在产业集群区内的人才比非集群区的人才更容易在边干边学过程中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因而这些聚集在一起的人才获得了不用自己投资的无形人力资本此外,由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使更多的专用性人才集聚到这一地区,由于长期只从事某一领域的工作,便会在这一产品生产环节上集中更多的时间而变得更加熟练化,从而累积了更丰富的专业技能与经验,提高了人力资本水平和自身价值,保持了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也为区域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如吉林省的汽车产业在依托一汽集团的大力发展下,现在已经形成了集汽车研发、零部件配套、各类专用车生产为一体、中高级轿车、轻型车和微型车等较为完整的汽车产业体系,自主品牌优势明显在2012 年,汽车产业创造总产值为4888.5 亿元,实现增加值为916.6 亿元,到十二五末期,一汽将拥有工程技术人员2.7 万人,占员工总数的55%,将为自主创新提供人才支撑正是由于汽车产业集群的形成,使专用性人力资本的集中度加大,并可以充分发挥出专用性人力资本水平,提高自身的价值,提高了产业集群内的经济效益 其次,产业集群的创新网络和技术创新效应使人力资本质量得以累积由于集群内的经济主体之间有着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以及由于分工细致而导致的知识互补性,使集群内的员工有着强烈的交流欲望,便会通过闲谈、聚会和非正式讨论等多种多样的沟通渠道,使得集群内的知识传播速度达到最快,还可以通过集群内的创新网络平台将隐性知识和未编码知识快速传播与扩散以促进显性知识的传播速度,对不同行为主休的资源和差异化的技术进行整合并加以利用,会加快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升级速度并使人力资本质量得以提升。
另外,在产业集群内部,基于创新网络基础彼此形成了合作与信任的社会文化环境,降低了各个企业进行合作时的调查投入,提高了合作的成功率,这种企业间的融洽氛围与良好的创业环境对区域外的企业和人才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使拥有专业化技能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聚集过来,并通过网络集聚学习这一形式形成了一个不断继续的有循环效应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向该地区聚集,促成了人才的进一步聚集并使人力资本质量得以累积,为集群地区提供了实现创新所需的优秀人才人才集聚所产生的技术创新效应是产业集群区保持持续竞争的优势所在,可以加强集群地区持续创新的能力,为企业实现规模化与集团化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2007 年和2011 年的杭州高新区软件产业集群人才集聚的指标,从中可以看出,从2007 年到2011 年的5 年间,人力资本数量快速增长了121%,人力资本质量中研究生占人才比例有相应的增加,而专利数与人均生产率却有大幅度的提高,并且超出了人才数量的增长比率,这主要是源于集群内的人力资本大量集聚而产生的知识溢出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不断增强的结果,从而使集群内人力资本创新力持续加强,同时人力资本质量也得以快速地累积和增殖。
因而,仅2011 年杭州高新区软件产业总收入达699 亿元,在35 个国家级软件产业基地中综合排名居第三位,仅次于北京和深圳,从2009 年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2011 年净利润增长幅度达到了58.9%,明显高于全国软件产业基地平均增长率31.7% (2)产业集群增加了人才的工资收益 首先,产业集群内专用性人力资本特征决定了其在财富创造和利润分配中收益会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形成地大多是高科技企业聚集地,其从业人员大多数是以拥有较多知识与技能的专用性人力资本,其具有的无法复制特性能够使其成为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由人才供求变化而引起的工资等价格信号的改变中可得出,集群内的人才比集群外的人才的工资收益会有所增加由于集群内的专用性人力资本从事的都是一些要求操作技艺较高或是科研能力较强的工作,这些复杂劳动所创造出的价值也相对较一般传统行业要高,因此,这些产业集群内的员工的工资也往往会比其他非集群内的员工工资要高出很多此外,Becker(1962)曾提出一个重要假说,即专用性人力资本(表现为企业任期和在职培训时间)与工资水平正相关,积累的专用性人力资本越多,获得的工资水平越高[12]。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08 年的城市样本中的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其中工资收入是指个人去年全年职业收入,包括工资、资金和补贴;企业任期是指在目前单位工作的年限;在职培训时间是指在目前单位参加培训的时间,员工在企业中的任期和在职培训时间越长,其工资收入就越高,呈线性关系因此,可以认为员工拥有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水平与工资收入呈线性正相关,即如果员工拥有较高的专用性人力资本水平就会对企业产生更大的贡献,则其得到的收益也将增加,工资水平也就提高 其次,产业集群能够使专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