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教材.ppt
32页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李明霞,,,,,,,目 录,一、优质学校概念的界定 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一)学校发展的规划 (二)学校文化的重建 (三)教师专业的成长 (四)学校课程的建设 (五)课堂教学的优化 (六)教育评价的改革 (七)学校管理的转型 (八)社会资源的开发,一、优质学校概念的界定,优质学校的愿景定位:谋求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优质学校把发展作为中心任务,不断学习,追求卓越 优质学校的核心理念:“可持续发展” 衡量一所学校是否优质主要比照学生毕业和入学各方面是否有进步和发展,还要追踪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情况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一)学校发展的规划,学校发展规划(SDP)是近年在国际上兴起的一种改进学校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技术方法,9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教育合作项目进入我国,制定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是实现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学校发展规划为转变管理思想、凝聚各方共识、分析诊断学校存在问题、帮助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五个一流” 一流的办学目标与办学思想 一流的教师队伍与用人机制 一流的办学设施和办学条件 一流的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一流的国际合作和国际交流 李元元 2015年2月,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向优质学校发展的进程,1989——1996 创业奠基阶段 1996——2001 改革开放阶段 2001——2009 跨越式发展阶段 2009—— 可持续发展 阶段(内涵式发展) 2010年成立高中部 2011年成立小学部 2015—2017成立三个校区 吉林省教育厅肯定学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突出的办学成绩”,赞誉学校“在吉林省基础教育中创下了骄人业绩,为吉林省基础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吉大附中优质教育的新华章正在展开!,学校招收班级数量的递增统计,,学校招收学生人数的递增统计,,吉林大学附属中学发展概况和三年规划,吉林大学附属中学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的完全学校,2015——2017年规划成立三个校区: 吉大附中北区校区——本部(小学、初中、高中) 吉大附中力旺校区——民办(幼儿园、小、初) 吉大附中高新校区——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获得的荣誉称号,1.“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全国示范学校” 2.“教育科研全国百强特色校” 3.“吉林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4.“吉林省生态道德教育特色学校” 5. “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校” 6 . “吉林省槛联教育基地” 7.“吉林省中学骨干教师培训实践基地” 8.“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教育研究基地校” 9.“吉林省农村教师培训先进学校” 10.“吉林省资助农村义务教育工作优秀单位” 11.“长春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基地” 12.“长春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 13.“长春市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色学校” 14.“长春市素质教育先进校” 15.“长春市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校” 16.“长春市国际交流示范校”,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二)学校文化的重建,学校文化:学校“内部”是一个由规则与制度,价值与信仰,社会与权力关系以及态度与人际情感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网络,人们俗称“学校文化”,核心为“学校共享的做事方式”。
学校文化重建是学校走向优质化的关键,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二)学校文化的重建,学校文化: 自主与自强文化、开放与合作文化、 学习与探究文化、民主与服务文化 学生文化: 学生群体具有高远的目标和信仰,合理的价值观念,自信、自尊的人格和得体的行为方式等这种文化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品格,养成不断追求进步,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习惯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二)学校文化的重建,校训: 崇德立志,为国担当 学校精神: 追求卓越,永争第一 办学目标:培养未来各行各业领袖、科学家和合格公民,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文化,为学校立魂约束人(经验管理:传承、权威,追求秩序) 调动人(科学管理:精细、严格,追求效率) 发展人(文化管理:弹性、人性,追求唤醒) 雅思贝尔斯《什么是教育》 :“ 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所谓教育,不过是人与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卓越文化,创建卓越班级、温暖年组、创意课堂、幸福校园、优质学校 怀特海《教育的目的》: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
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三)教师专业的成长,我校初中教师专业职务结构:,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三)教师专业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优质学校建设的重要途径: 1.教师培训 2.校本研究 3.建立自我完善机制,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四)学校课程的建设,学校立足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构建了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与学校特色的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相辅相成的开放、多元、选择三结合的课程体系结合常规课、选修课、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科技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和阳光体育系列活动,充分发挥隐性课程育人功能 1998年学校就尝试进行了走班制教学实验,学生根据数学和外语等学科的学习水平,实行A、B分层及超前班走课制教学; 2001年率先在中学实行导师制; 2006年又率先在初中学校开设了高中课程班; 2009年开始在政治和历史学科实施案例教学 课程变革模式是构成优质学校特色的重要表征,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五)课堂教学的优化,课堂教学是否优质是学校是否优质的关键体现: 1.备课组的引领课 2.特级教师的开放课 3.青年教师春熙杯公开课 4.骨干教师滋兰杯公开课 5.课题研究课 6.论坛挑战课 7.送课下乡 8.接待外来教师随机常规课 9.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示范课 10.各级教研展示评比课 师生关系等于教学质量,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六)教育评价的改革,发展性教育评价是优质学校建设的保障: 教师评价 教学评价 学生评价 质量分析,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七)学校管理的转型,学校管理的转型是优质学校重建的根本 学校除了设立常规的教导处、校长办公室、总务处、和各学科教研组以及学年组、备课组之外,还设立了由教师兼职的多个部门和科室23个(132人兼职),兼职管理人员超过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
成立的部门有教科室、教育办、督导办、师培办、团委、学术委员会、选修课办、班主任工作室、家长委员会、心理咨询室、导师团、招生办、校友办、工会、文体部、对外联络办、招标委员会以及校园信息组、公共平台信息中心、学生科学院、学生文学社、爱心行动社等副校长兼职年级主任,同时担任教学任务,实现了扁平化管理,减少了等级制行政管理,增强了校长的服务意识 推行六种管理模式:文化管理、价值管理、全员管理、 全程管理、全面管理、自主管理,二、优质学校建设的途径和策略 (八)社会资源的开发,领导关怀 名人讲座 校际合作 社会实践 家长委员会 与大学共享 国际合作,社会实践,初一新生封闭军训10天的“青年军官学校”目前已成功举办20届; 初二为期5天的北京游学活动已连续进行18届; 暑假期组织自愿者赴山西吕梁地区; 暑假期组织自愿参加的海外短期游学; 寒暑假规定每名学生做56个小时各行各业义工;还开展慰问敬老院、孤儿院、义卖等公益行动 这些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把优秀学生培养为具有民族责任感的领袖人才,更有利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具备社会公德心的公民欢迎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