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 家住平原1.doc
5页一师一优课 《那文化之旅——稻作文化的印记》教学设计授课者:宁波镇海蛟川书院 游冰 一、[课程标准]1-2-8 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和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阅读位置图,能够说出湄公河平原在世界的地理位置 (2)从地形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中获取相关信息,综合分析湄公河平原的自然环境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水稻生产情况和广西隆安“那文化”的分析,了解自然环境与人们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2)理解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运用所学方法,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区域特色,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发展的观点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明白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平原地区的生活特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广西隆安县稻作生产以及生活方式教学难点:稻作生产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四、[教学方法]1、图片与视频展示 2、小组讨论法 3、讲述法、问答法 4、情景教学法 五、[学与教的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播放广西隆安航拍视频冷笑话“我在那里”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一)走进隆安1、水稻的起源2、水稻的生产环节3、水稻的习性4、适宜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二、感受那文化出示图片与资料问:请问这个“那”到底是什么意思?问:水田中最重要的农作物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来讲讲水稻。
问:人工栽培水稻的发源地是哪里?教师讲解:世界上究竟是谁发明了水稻种植?这个问题在学术界争论了 100多年印度曾发现过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稻遗存,20世纪70年代又发现公元前六千至四千多年的人工稻遗址,所以长期以来学术界大多认为印度是亚洲稻的起源中心,直到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遗址的发现,使中外学者不得不重新下结论:最早的种稻人就是长江下游的中国先民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稻种植的流程 问:从水稻种植的流程来看,水稻生产是怎样的农业生产? (引导学生:水稻的生产过程中除了离不开水,还需要什么?)问:什么地方适宜生长水稻?问:有人说,水稻适宜生长在平原上,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不同意的说说你的看法出示资料,显示隆安县是典型的山区县,为之后的层层递进埋下伏笔问:什么是平原?教师肯定并讲解平原的特征为“宽广低平”,接着出示四种平原的图片,讲解海蚀平原、冰碛平原、冰蚀平原不仅不适合种植水稻,也不适合种植任何作物问:所以,你们想说的其实是……问:好,我现在变一下说法“有人说,冲积平原是适宜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之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出示世界范围内主要冲积平原地图我随便挑一个吧出示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图。
问:适宜水稻生长吗?为什么?出示华北平原地图问:适宜水稻生长吗?为什么?问:与其从各个平原的角度去考量是否适宜水稻的生长,不如追本溯源,从探究水稻的习性入手问:水稻是什么习性?显示水稻的三种最关键习性:需精耕细作、喜湿、喜温问:有没有说一定要平原?所以水稻最重要自然条件是水热条件,问:那么跟水热条件关系最紧密的是……出示年气温曲线及年降水量柱状图,先让学生判断每一幅图是什么气候类型,再判断哪些气候类型适宜水稻生长请从地形、土壤、水文、纬度、气候五个方面分析所以冲积平原虽多,并不是都适宜水稻生长,而由于农业生产历史沿革、文化差异等原因,世界水稻集中在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出示世界水稻分布图)出示隆安地区干栏式民居图片问:这种民居结构是什么?有何优点?出示特色食品图片 问:这些食物有何特点那”文化旅游节开幕式等图片问:猜一猜他们们在祭拜什么神灵?问:同学们的猜测都很靠谱,大家发现没有,你们猜测的都是自然神灵,没有上帝、佛陀、真主安拉,为什么?答:田、水田答:水稻答:浙江余姚河姆渡学生简单讲述水稻种植的流程,教师加以肯定并配合图片讲解学生分析,教师提示引导,得出是以人工劳作为主的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因为问题太笼统,无人回答,有人小声嘀咕:广西隆安县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答:平原只是水稻生产的条件之一,不是全部答:陆地上海拔高度较低(200米以下)的广大平地答:冲积平原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答:不适宜,因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寒冷少雨答:不适宜,因为是温带季风性气候,降水不够答:喜水、喜热、喜温……答:没有答:气候类型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答:干栏式房屋,通风防潮,防止蛇虫鼠蚁的侵袭答:大米和大米制品为主,即便是猪鸭鸡鹅鱼也是水稻生产的衍生物答:水神、雨神、土地神、谷神……答:都与水稻的生产有关三、教师小结请同学们从民居特色、饮食、民俗及信仰、民族性格方面,分析稻作带给当地人的文化印记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了解了广西隆安的水稻生产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每个区域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会形成各自不同的区域特色,比如各具特色的农业生产、风格迥异的民居建筑、丰富多彩的民俗习惯等正因为有了这些特色,世界才会多姿多彩、丰富绚丽同时,人们只有保护好自己的家园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享受到大自然的馈赠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 [教学反思]一、本科的优点主要有:1、课堂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途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创造性地运用了教材。
那文化”的引入,既创设了具体有趣的情景,体现了学为所用、寓教于乐的思维,又跳出了固定讲解湄公河平原的教材范式,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适宜水稻生长的自然条件问题,得出了“稻作文化不一定只能诞生于平原地区”的结论,打破了学生认为水稻生长必须在平原地区的固定思维从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始终充满浓厚的兴趣,情绪高昂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思考、深入探询,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本课的不足主要有:1、没有设计板书;2、教师课堂语言还有设计提升的空间;3、对“水稻最早起源于哪里”这一充满争议的课题用比较潦草的方式下了一个简单的结论,缺乏科学精神实际在这个问题上,多次有历史、民族、文化等政治类因素的强力干扰,学界最后得出有根据的结论着实不易这是我认识到,有时候科学上简单的一句结论,背后往往有庞大的研究体系支撑,有可能需要历经无数学者的不断研究,才有一点可靠的结果即便如此,科学也不敢自命真理,而只是接近真理,这才是真正的科学精神,也这是科学之所以可信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