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学生支教活动策划书暑期西部支教活动策划书.docx

9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75231256
  • 上传时间:2023-11-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3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学生支教活动策划书暑期西部支教活动策划书 支团体名称:暑期“心连心”西部筑梦支教团  指导老师:宁波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俞松坤书记  支教时间:XX年7月5日——XX年7月29日  支教地点:甘肃省会宁县丁沟乡张庄村小学  团体人数:16人  参与对象:浙江省大学生  一、活动目标及意义  关注西部,关注会宁,爱心让梦想起飞多年来全国范围普遍干旱,尤其是在西部素有“十年九旱”的状元县会宁,引来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年轻的我们,更应该做点什么,尤其是为西部的孩子近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为了响应党的政策,给西部教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下,“宁工学子赴甘肃会宁支教团”计划于XX年7月05日——XX年7月25日在甘肃省会宁县各小学开展以支教阳光活动,同时开展以穷困家庭调查、西部农村教育发展调查、捐物捐款等内容进行开展活动意在为西部贫困山区的小学生奉献一片爱心,给她们在学习及生活上部分帮助  我们这次活动本着关注西部关注西部留守儿童的标准,尽最大努力为西部孩子做我们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她们带去新的学习方法和新的思想帮助她们健康成长其次为她们送去我们的部分资助作为一名大学生,这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在帮助困难孩子的同时我们感觉到自己生活学习环境的优越,使我们更加好的对待生活,对生活有新的感悟,早日成才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群。

        我们经过“心连心”筑梦工程实践活动,首先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给孩子们带去新的思想,开拓她们的视野,增加知识,其次,经过多种活动,深入了解西部山区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取得大量的一手资料,后期联络相关基金会和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更深入帮助孩子们健康成长同时,借助我们的宣传,使更多有志于慈善事业的个人或机构关注西部教育  二、活动内容  这次活动我们把全部的支教老师分成三个小组,分别是课题组、体艺组和文艺组  1、课题组  课题组关键教授孩子们部分科学文化课程,关键有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思想教育等课题组的关键目标及任务是:提升孩子们对学习文化知识的爱好,帮助她们提升学习成绩,让她们感受到学习的愉快,同时培养她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体艺组  体艺组关键负责体育、美术、琴棋、书法、和课外爱好的拓展实践课程的教学体艺组的关键目标及任务是:帮助孩子们增强体质,陶冶情操,体验艺术的魅力,丰富她们的课外活动时间  3、文艺组  文艺组,其课程内容有,音乐,舞蹈,演讲(相关名人小说、爱国教育、安全知识普及)和锻炼团体力量的游戏文艺组的关键目标及任务是:帮助孩子们从德、智、体、劳、美等各方面全方面发展,培养她们的文艺爱好和文艺才能。

        另外,课程内容还要附加专题班会(如感恩、爱国,安全、卫生等),关键有班主任老师负责  三、日程安排  1)在宁波策划组织筹资募捐活动;  2)坐车前往甘肃会宁支教学校;  3)向学员家长介绍支教报名须知,学员报名;  4)正常支教教学  5)学员放假休息一天,支教老师对贫困学员进行家访;  6)正常支教教学  7)组织文艺汇演,和支教学校交换纪念品,支教结束;  8)下午支教老师对贫困学员进行家访;  9)深入会宁乡村,对会宁乡村教育、会宁农业情况进行调研  10)返回宁波  四、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1)选择适宜的支教学校,并初步了解该学校的情况(地址、设施、师资等)和村子的基础情况(包含村子的经济、生活基础条件等)  2)主动联络学校,经过学校老师得悉学校教学基础情况和学生的基础信息,并做好统计  3)确定各个方面责任人和各责任人职责分工  4)和接收支教的小学确定时间及交流相关事宜.  5)确定支教志愿者名单及教案  五、活动前的宣传  1、横幅:爱心支教活动必将用横幅大力宣传关键在支教学校主干道上,志愿者老师招聘现场等人流密集之地,点名赞助商  2、海报:整个爱心支教期间将在人流集中地段张贴巨幅海报立即传达信息。

      我们将在爱心支教的宣传海报中点名赞助单位  3、在支教中心网站广播站感谢赞助企业对爱心支教的支持  4、媒体宣传:经过媒体向大家宣传此次活动  六、项目可行性分析  1队员信息  我们有十几名优异的队员,她们各有专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会宁当地人,她们对当地自然人文环境很熟悉她们了解此行的任务艰巨,要对浙江的同学负责再次我们所选拔的每一位队员全部是有坚定地志愿者信念,经过多天的相处,每个人全部热爱支教、热爱我们的团体、能吃苦耐劳我们相信,凭着队员的满腔热忱和之前的支教经验,此次支教一定会圆取得丰硕的成绩  2“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会宁这个贫穷的“高考状元县”多年的共识,在长久的了解后,我们的队员全部深深了解这一点,看到这些孩子,就像看到我们自己的童年因此我们的队员一定会倾力爱惜这些孩子  3会宁很浓厚的学习气氛,因为条件艰苦,每十二个月全部有大量的支教团体从全国各地蜂拥而至有这么的教学环境,无疑为我们教学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4我们的队员大部分来自农村家庭,很轻易适应农村的生活,便于我们开展家访和调研  5在出发前,每个队员全部要准备好教案,我们会严格把关,并向当地老师请教  6我们已经在去年有了一次成功,而且从中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不足之处我们今年将愈加完善,以更加好的状态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七、团体的使命  发挥本身的优势,同时联络其它公益性团体,号召社会上更多的慈善机构及爱心人士共同关注西部教育为西部山区的贫困小学生奉献爱心,给她们送去快了和期望,给她们学习的动力,帮助她们健康成长  八、行动要达成的详细目标  1、经过西部阳光支教活动,为孩子们带去部分物资帮助,包含文具、图书,同时带去募捐的衣物等;  2、打破传统的支教模式,创立全新的支教体系,用最优化的方法给孩子们带去最大的帮助;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活动内容包含:诗歌朗诵比赛、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制作比赛等;  4、后期,利用所掌握的一手资料呼吁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及企业深入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  九、其它  实践预期结果形式    支教人数:15人    支教:累计讲课105课时    文艺演出:3场,讲座:2场    捐赠(价值):100元/衣物/药品/文体用具/其它    宣讲会:1场,专业培训:1场    义诊服务:场,调研汇报:两篇    经费预算    用途    经费小计    交通费    元/人    支教费用    元/人    住宿费    元/人    伙食费    100元/人    累计    元/人    策划人:郭文博  日期:  附件二:  支教地域介绍  会宁在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

      国道312线、309线横跨东西,省道靖天路、定会路贯穿南北,交通便捷,信息通畅会宁县在白银市南端,东和静宁、西吉、海原三县接壤,南和通渭县毗邻,西连定西、榆中两县,北靠靖远县、平川区    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大转折,会宁由此名垂青史,著名中外会师旧址被命名为国家关键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成为享誉全国的红色旅游胜地之一在国家《XX——XX年红色旅游发展计划纲要》中,会宁已经被列入“30条红色旅游线”中兰州——定西——会宁——静宁——六盘山——银川线,同时被列入“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中国20个红色旅游城市”    会宁是西北教育名县自古就有崇文修德、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仅明清两代就有进士20人,文武举人115人,贡生396人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向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近4万人,其中博士以上500多人,硕士1000多人,学士近XX0人,会宁学子遍布全国各地及美、日、西欧等国家,赢得了“西北高考状元县”和“博士之乡”的称誉  会宁是绿色产业基地因为会宁区域海拔较高、土层深厚、光照充分,无工业污染,发展绿色食品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现在已经形成了“小杂粮、洋芋、瓜果、草畜”四大支柱产业铁木山矿泉水被国家命名为优质天然矿泉水,以当地杏仁和矿泉水配制生产的“万里缘”杏仁露跨入省名牌产品行列,荞麦面、良谷米系列小杂粮食品取得a级绿色食品认证,绿色产品开发含有宽广的市场前景,已被中国特产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小杂粮之乡”和“中国肉羊之乡”  会宁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农业县年均降雨量340毫米,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全县耕地面积228万亩,其中旱地204万亩(梯田138万亩),水地26万亩,沿祖厉河流域和关川属靖会高扬程灌区,有郭城、河畔、头寨、白草塬、甘沟、柴门等7个乡镇受益,南部属二阴山区,部分乡镇有少许井泉浇灌    会宁是国家关键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也是全市唯一的国扶贫困县财政实力微弱,年财政收入XX多万元,财政支出亿元左右  革命圣地甘肃会宁,自然条件严酷、干旱缺水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是以雨养农业为主的国家扶贫开发关键县之一尽管如此,这里却走出了大批人才,成就了拥有“状元故乡,博士之乡”美称的西北教育名县这就是被社会大众津津乐道的“会宁现象”    国家级贫困县会宁是甘肃省的教育大县和高考“状元县”,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已经为全国各大中专院校输送了5万多名优异学生。

      该县教育局责任人介绍说,会宁县在教育上没有高招,经验就是十二个字:“家长苦供,老师苦教,学生苦学”这十二个字造就了甘肃教育界独特的“会宁现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