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分析.doc
3页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一、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地区)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的竞争,尤其是企业研究与开发(R&D)能力的高低九五”以来,我国加大了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视和支持,企业R&D投入的规模不断增长,2004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R&D经费支出总计为954.4亿元,企业R&D投入总量已排在世界前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阶段企业的R&D投入仍然严重不足在发达国家,许多大企业的R&D投入较大,如据有关数据,微软在2002财年的R&D投入是53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1%,英特尔2002年的R&D投入为41亿美元,仅这两个公司的R&D经费之和,就几乎相当于我国全国一年的R&D投入[1] R&D经费支出强度(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是衡量企业R&D能力的主要指标国际经验表明,企业R&D经费支出强度在5%以上才有较强的竞争力,2%只能维持企业基本生存,1%的企业极难生存在发达国家,企业R&D经费支出强度一般为3%~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有些企业甚至达到20%如美国企业界平均R&D投入强度自1989年就达到3%的水平(见表1)。
而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企业R&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平均为0.5%,大中小企业平均水平分别为0.78%、0.34%和0.37%,尚未达到1%这一国际上认为极难生存的水平 表1 美国企业界R&D投入强度趋势 年度 1960 1970 1975 1985 1989 1992 1994 1995 1996 投入强度 2% 2.2% 1.8% 2.8% 3.0% 3.0% 3.5% 3.2% 3.6% 资料来源:朱斌、靳晓明等主编.美国科学与技术.专利出版社,1996转引自肖利:美国企业R&D投入对中国现代企业的启示[J].科研管理,2002(2) R&D投入不足已经影响到了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技术领先水平正在逐年下降全国高新技术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比例2001年为6.2%,2002年降为4.7%,2003年再降为3.7%因此,如何提高企业R&D投入的规模和强度成为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分析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的原因 造成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主动进行R&D投入的意识还没有完全确立。
长期以来,我国的R&D事业发展一直是以国家投入为主体,在许多企业的经营观念中,R&D是一项纯公益性事业,而不是非公益性事业而R&D活动的外部性、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竞争性企业进行R&D活动的积极性,使R&D竞争蜕变成一种“等待博弈”(Waiting Game)——企业不思自主R&D,唯求“搭便车”(Free Riding),坐享其成另外,在我国,具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多属于国有企业,这些国有企业的资产以国有资产为主体,在这种以国有资产为主体的产权制度下,政府主管部门往往代表国家直接经营管理企业,大多数的企业成为政府机构的附属物,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根据政府的意志行事,企业缺乏明确的盈利动机和内在动力,更缺乏使用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中小企业R&D能力很弱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R&D投入更显不足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的实践表明,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在美国,大约50%以上的科技发明是小企业完成的1996年,德国出口的高技术产品以品种来计算,75%是小企业生产的,15%是中型企业生产的,大企业生产的仅占10%而在我国中小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不足10%,中小企业投入技术开发的经费约占全国研究经费的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的水平。
中小企业即使有R&D经费,也主要用于购置固定资产,自主开发能力很弱 3.资金短缺导致企业R&D投入不足 资金短缺是我国企业R&D投入不足的根本原因我国企业资金短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效益差,无法提供足够的R&D资金支持我国大多数企业经济效益差,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全国500强企业创造的利润还不及美国通用公司一家企业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自然就无法提供足够的R&D资金支持 二是企业融资渠道狭窄限制了企业R&D的资金供给首先,企业R&D并不是政府资金的支持重点全国科技经费筹集额中的政府资金主要用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再次,在直接融资方面,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只设主板市场而没有二板市场以及区域性、地方性的资本市场,同时,主板市场的服务主旨是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体制改革;相比之下,新建的高新技术企业受资产规模、盈利水平等条件限制,极难获准进行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还不是资本市场重点扶持的对象 最后,风险投资业虽然发展迅速,但是实际投资规模及其在企业R&D投入中所占比例都还比较低2002年,全国范围内新增风险投资达到34.8亿元,而同期全部企业科技经费筹集额为1987.6亿元,风险投资在其中仅占到1.75%。
若扣除大中型企业,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科技经费筹集额中所占的比重业只有4.49% 因此,对各类工业企业来说,R&D活动的资金来源不得不依赖自我积累和各种不规范的民间融资行为特别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积累能力差,对民间融资的依赖性则更为明显 三、提高我国企业R&D投入的对策 1.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R&D投入体制,强化企业R&D投入的主体观念 全社会研发经费逐年上升,政府提供研发经费的比例不断下降,而企业提供研发经费的比例不断上升是发达国家R&D的重要特征在发达国家,企业已经成为研发的活动主体、投资主体及受益主体,企业在研究与开发投入和执行中扮演主要角色表3表明,在投入方面,企业占到这些国家研发经费总体投入的50%-75%,执行方面占到40%-70%这说明企业是R&D投入的主体是世界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世界R&D投入的趋势 表3 五个发达国家企业使用和提供的研发经费比例 单位:% 国家名称 美国 英国 日本 加拿大 韩国 企业使用的研发经费比例 企业提供的研发经费比例 68.9 63.1 67.0 46.9 74.4 73.9 53.7 44.3 74.9 72.2 资料来源:《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R&D资金投入中政府投入比重基本上呈下降的趋势,但目前仍然处于政府主导型,与企业主导型还有一定的差距。
R&D投入的主体由政府主导型向企业主导型转变是一个趋势尽管囿于中国的国情,这个过程会较为漫长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我国企业要想在世界企业之林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研发体制,强化企业R&D投入的主体观念,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制定鼓励企业加大R&D投入的相关政策,多渠道增加企业R&D的资金来源 资金短缺是企业R&D不足的根本原因增加资金除了企业提高自身利润积累外,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税收优惠等政策来引导和激励企业进行R&D投资 (1)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贷款的支持力度R&D活动所包含的高风险是注重资金安全性的银行不愿意贷款的主要原因,对此,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银行更多的参与到科技贷款中来如对商业银行用于高新技术项目贷款可以适量减征所得税,实施担保抵押和保险联动措施,允许开发单位以国有资产作抵押来获取对银行科技贷款的自我担保,等等 (2)发挥税收政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税收优惠是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鼓励企业R&D的政策工具西方许多国家早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便己采用“税收抵免” 政策来刺激本国企业的R&D投入(美国1981,法国1983,加拿大1986,澳大利亚1995,日本1967[6])。
我国也制定了减免所得税、加速折旧、研究与开发费用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但有研究表明,现行R&D税收政策尚存在一些不足,使得其实施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还须进一步完善现行增值税制和所得税制,扩大研究与开发费用扣除标准与适用范围,建立科技开发准备金制度,建立产学研联合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和鼓励高科技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 (3)鼓励风险投资的发展,为中小企业R&D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奶娘”,特别是企业研究与开发资金的重要来源在美国,有90%的高新科技企业是按照风险资本模式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己经成为90年代美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如美国DEC公司、英特尔公司、康柏公司、Dell公司等风险资本与其他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不同,风险投资追求的是高风险下的高回报,只有具备高成长性的项目才有可能吸引风险投资,风险投资的特性决定了其将大部分资源配置于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企业因此,风险投资是促进企业R&D并使R&D成果尽快转化为商品的“催化剂”,鼓励风险投资发展可以大大拓宽R&D企业尤其是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渠道 风险投资的发展应该以政府引导和鼓励为主,而不是以政府投资为主,政府在风险投资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在于制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控制风险资本的运营风险。
3.努力培育与企业R&D行为相适应的企业家队伍 提高企业R&D能力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家企业家的产生与需求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企业文明建设与发展的产物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属于人的经营、管理、组织、智慧、品行、观念等非物质无形的东西,所起的作用远远要比那些物质的,有形的东西更重要,所以,企业家是建立企业R&D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忽视企业家队伍的建设,即使有再好的R&D项目,也会终因缺乏合格的优秀的企业家来组织实施而宣告破产所以,必须培养一大批与R&D活动相适应的企业家队伍可以制定出台《企业家法》,以立法的形式明确企业家的标准,任职资格,培养、选拔的途径,聘用方式,权利和义务,民事权利能力,酬金和法律责任等关键问题优化企业家成长的环境,建立企业家人才库和企业家市场,促进企业家阶层的形成、发展和走向成熟为实现企业不断加大对R&D投入力度的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