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整理.pdf

1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39733375
  • 上传时间:2018-05-19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630.53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二选修第二单元复习资料春江花月夜解释: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在中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称信使为“鱼雁”,也叫“鸿鳞”古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诗中也有 “手携双鲤鱼, 目送千里雁” 的句子 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中有“客从远方来, 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人们便把书信叫做“鱼书”了而鸿雁是候鸟,往返有期,故人们想象鸿雁能传递音讯,因而书信又被称作“飞鸿”、 “鸿书”等《汉书·苏武传》载: “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说的是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囚胡地19 年,矢志不变他后来得以归汉,主要是因为匈奴单于相信汉使所说鸿雁传书上林苑,被汉昭帝射获,确知苏武在北海牧羊匈奴单于无奈,只得放回苏武,“鸿雁传书”一时传为美谈由于这种渊源,“鱼雁”成为了中国早期邮政的象征,如同欧洲一些国家早期邮政以牛号角、牛角头为标志一般本诗中这两句其实就是借取“鱼雁”这两个典故而化用到春天江滨景物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 ,是说传递书信的鸿雁已经早就远远地飞走了,而月光又不能渡过,因而也就不能替我传递音信。

      “鱼龙潜跃水成文” ,指传递书信的鱼龙(这里偏指鱼)也跃入到幽暗的水底藏了起来,看不见了,只剩下水面的波纹而已,意思还是指找不到传递音信的办法译文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输送着流水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昨天晚上梦见花朵落在幽静的水潭上,可怜春天过了一半还不能回家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赏析这首诗以写月作起,以写月落结,把从天上到地下这样寥廓的空间,从明月、江流、青枫、白云到水纹、落花、海雾等等众多的景物,以及客子、思妇种种细腻的感情,通过环环紧扣、连绵不断的结构方式组织起来由春江引出海,由海引出明月,又由江流明月引出花林,引出人物,转情换意,前后呼应,若断若续,使诗歌既完美严密,又有反复咏叹的艺术效果前半部重在写景,是写实,但如“何处春江无月明”、 “空里流霜不觉飞”等句子,同时也体现了人物的想象和感觉后半部重在抒情,这情是在景的基础上产生的,如长江流水、青枫白云、帘卷不去、拂砧还来等句,景中亦自有情,结尾一句,更是情景交融的名句全篇有情有景,亦情亦景,情景交织成有机整体诗歌写了许多色彩鲜明的形象,如皎月、白沙、白云、青枫等等,这些景物共同造成了柔和静谧的诗境,这种意境与所抒发的绵邈深挚的情感,十分和谐统一。

      诗歌每四句一换韵,平仄相间,韵律婉转悠扬为了与缠绵的感情相适应,语言采用了一些顶针连环句式,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 ”“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 ,,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 ”“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 ,, ”一唱三叹,情味无穷对偶句的使用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鸿雁长飞光不度, 鱼龙潜跃水成文” 等等句中平仄的讲求如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平仄变换与律诗相同,使诗歌语言既抑扬顿挫,又清新流畅夜归鹿门歌【译文】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作品鉴赏孟浩然家在襄阳城南郊外,岘山附近,汉江西岸,名曰“ 南园 ” 或“ 涧南园 ” 题中鹿门山则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隐居岘山南园的家里,四十岁赴长安谋仕不遇,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步乡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为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偶尔也去住住,其实是个标榜归隐性质的别业,所以题曰“ 夜归鹿门 ” ,虽有纪实之意,而主旨却在标明这首诗是歌咏归隐的情怀志趣 渔梁 ” 是地名,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首二句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三、四句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 鹿门月照开烟树” ,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写“ 庞公栖隐处 ” 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 幽人 ” ,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 遁世无闷 ”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 采药不返 ” 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这首诗的题材是写“ 夜归鹿门 ” ,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这些特点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 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 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文:航海的人谈起瀛洲,大海波涛渺茫确实不易寻求;吴越一带的人谈起天姥山,云霞忽明忽暗(天姥山)有时可以看到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它)山势高过五岳,遮蔽了赤城山天台山虽高一万八千丈,对着这天姥山,(却矮小得)象要向东南方倾倒一样我想根据这(传说),梦游一趟越地(的天姥山),梦中,一个夜晚飞渡过月光映照下的镜湖湖上的月光映照着我的身影,送我到剡溪。

      诗人谢灵运游天姥山时住宿的地方现在还存在,清澈的溪流水波荡漾,山中的猿猴叫声极为凄清我)脚穿谢公游山时穿的木屐,亲自攀登直入云霄的天梯(高峻陡峭的山路) 在半山腰就看见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山顶上可以听到天鸡啼鸣无数山岩重叠,道路曲折回旋,没有一定(的方向)由于)迷恋奇花,倚着山石,不觉已经天黑了岩泉发出的响声,象熊在怒吼,龙在长鸣,使幽静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岩震惊,乌云黑沉沉啊要下雨了,水波荡漾升起阵阵烟雾闪电迅雷,使山峦崩裂仙府的石门,轰隆一声从中间打开了,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筑成的宫殿云中的神仙用彩虹做衣裳,把清风当作马,一个接一个地下来了;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成群结队多得象麻一样猛然间(我)心惊胆颤,神志恍惚,一惊而起,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见到的只有枕头床席还在,刚才梦中的烟雾云霞消失了人世间行乐也是象梦中的幼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象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离开(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再回来?暂且把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间,要想远行时就骑上它去探访名山怎么能低头弯腰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高高兴兴地过日子!《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别东鲁诸公》,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在神仙都会绍兴写下这首传世之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写作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 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会稽(绍兴)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题目:“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内容大多是悲愁慨叹,形式上自由活泼,不拘一格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把梦中游历天姥山的情形写成诗,留给东鲁的朋友作别怀禅微刻作品: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

      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飘渺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虽离奇,但不做作内容丰富曲折,形象辉煌流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形式上杂言相间, 兼用骚体,不受律束,体制解放 信手写来,笔随兴至,诗才横溢,堪称绝世名作实词:1、我欲因之梦吴越梦:梦游2、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断3、仙之人兮列如麻列:排列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伺候,侍奉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实在2、云霞明灭或可睹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4、我欲因之梦吴越因:凭借通假字1、列缺霹雳列:同“裂”,分裂2、须行即骑访名山须:通“需”,需要3、脚著谢公屐著:通“着”,穿着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通“侍”,侍奉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虎鼓瑟兮鸾回车鼓:弹奏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事:侍奉3、云青青兮欲雨雨:下雨4、越人语天姥语:谈论二、名词作状语:1、对此欲倒东南倾东南:向东南2、訇然中开中:从中间3、古来万事东流水东:向东三、使动用法:1、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 战栗;惊:使,, 震惊句式:一、省略句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 信难求2、 对此欲倒 (于)东南倾3、一夜飞渡 (于)镜湖月4、 (我)脚著谢公屐。

      5、 (我)且放白鹿青崖间积累:《梦游天姥吟留别》从诗体上说属于古体诗,标题中的“梦游天姥”是诗歌的题目;“吟”是古文体的一种;“留别”是写作临别留下的赠言层次:第一层:从“海客谈瀛洲”到“对此欲倒东南倾”(①梦游之缘起)第二层:从“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②梦游的历程)第三层: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到“使我不得开心颜”(③梦醒后的感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