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教师版)1.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0640579
  • 上传时间:2017-10-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9.02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1 -语文选修一·第三单元导学案 执笔人:宁宜林 校核人:刘忠良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之一: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和诵读的要求通过对中国古典诗歌声律特点的把握,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蕴涵的情感3、综合鉴赏古代诗歌,包含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特点、表达效果等4、诵读并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教学重、难点:理解“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内涵,运用“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理论赏析诗歌的方法教学设想】 一、重点学习课《将进酒》《阁夜》《李凭箜篌引》《虞美人》《苏幕遮》 二、自主赏析课《国殇》《燕歌行》《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菩萨蛮)》《般涉调•哨遍 高祖还乡》 三、安排 6 课时 第一课时 单元学习指导◆阅读“赏析指导”弄懂“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含义。

      1、解题: A、因声求气:就是感受诗的节奏,根据声韵的特点,把握诗的精神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因声求气”的说法, “行文之道,神为主,气辅之 ”“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音节者,文之稍粗处也;字句者,文之最粗处也 ”“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神气,指作品体现出来的神韵和气势,是作家精神气质和作品的情感内涵高度艺术化的体现音节,是指长短相间、参差错落的句式和抑扬顿挫、高下缓急的声韵等语言因素神气需要借助音节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对诗文音节的揣摩,能够领会到作品的神气,这就是所谓的“因声求气”    B、吟咏诗韵:就是字词本身所包含的感情,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的思想感情2、解“读”   在诵读诗歌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注意,来达到“因声求气,吟咏诗韵”的目的,进而促进对诗歌美感的把握、对思想感情的领悟呢?A、定准基调   基调在音乐作品中是指主要的高低长短配合成组的音,通常用以贯穿作品的全过程诵读中的基调是根据感情而确定的气息、音色一般说来: 爱的感情是“气徐声柔” ;憎的感情是“气足声硬” ; 悲的感情是“气沉声缓” ;喜的感情是“气满声高” ; 惧的感情是“气提声凝” ;欲的感情是“气多声放” ; 急的感情是“气短声促” ;冷的感情是“气少声平” ; 怒的感情是“气粗声重” ;疑的感情是“气细声粘” 。

         B、把握诗歌的音乐美 ①合乎规律的重复、停顿形成诗歌的节奏 诗歌按照一定的规律回环重复的时候,便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使人感到亲切、愉快李白《蜀道难》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该咏叹在全诗中反复了三次,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诗歌节奏也体现在节拍的划分上,一般而言,汉字以一个字为一个音节,但诗句中的几个音节并不是孤立的,一般两两组合形成停顿(音步) 四言两顿,音步为“二/二”, 如“月明/星稀 乌鹊/南飞 ” 五言一般三顿,音步为“二/一/二”, 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或“二/二/ 一” ,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亦可两顿,音步为“二/三” ,如“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言四顿,音步为“二/二/ 二 /一”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或“二/二 /一/二”,如“含情/凝睇/谢/ 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②押韵 押韵是同一韵母的有规律地重复,犹如乐曲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2 -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整首乐曲可以由它贯穿起来中国诗歌的押韵在句尾,句尾总是意义和声音较大的停顿之处,所以造成的节奏感就更强烈。

      近体诗押韵要求严格,偶句末字必入韵,但首句末字可以灵活:五言首句以不入韵为常,七言首句以入韵为常 (须考虑古今音变) ③音调 中国古典诗歌的音调主要是借助平仄组织起来的在节奏点上的字音通常按照“平长仄短、平低仄高”来处理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和重复可以创设音调的起伏、和谐 律诗之颔联与颈联须对仗,故必平仄相对但要注意的是,并非相对应的每一个字都必须平仄相对,一般而言,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④除平仄以外,古典诗歌还常常借助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和象声词来求得音调的和谐 双声词如“参差荇菜” 、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叠韵词如“江流宛转绕芳甸” 、“可怜楼上月徘徊”;叠音词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象声词如“关关雎鸠” 、 “呦呦鹿鸣” 这些词在中国古典诗歌里运用得十分广泛,不但增加了音乐美,也加强了抒情的效果第二课时 《春江花月夜》【学习目标】一、诵读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二、理清思路,把握诗的感情基调和诗人情感变化 三、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自学引导】①李白(701——762)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后世称他为“诗仙” ,他又自称为“酒中仙” 《将进酒》是汉乐府曲名,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李白以梁园为中心的十载漫游期间,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诗人跟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作客这首诗就可能是三位老朋友聚会宴饮中所作② “因声求气”是清代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提出的, “声”指节奏、音调平仄、押韵, “气”指情感、气势, “因声求气”就是通过感受诗文语言的节奏来把握作品的精神 “吟咏诗韵”就是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吟咏,体味诗歌作品的思想感情阅读探讨】1、诵读指导: 这首诗,诗人感情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显著的特点,这就是豪放的表现诵读时应适应着诗人感情的变化来选择不同的声调,要注意诗中节奏的变化 ①起兴:开头用“君不见”领出,要读得从容、亲切 “黄河”一联用了比兴手法, “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 “不复回”隐含韶光易逝之意,均须重读 “高堂”一联说及人生, “悲白发”叹意极浓, “悲”字应重读这两联把天地人生都说到了,境界极其阔大, 应读得很有声势,有慷慨生悲的韵味 ②入题:节奏要逐渐加快 “人生”一联, “尽欢”和“空对月”须重读 “天生”一联显示诗人对未来的信心,应读得掷地有声。

      “会须”句要用升调读,读得豪气十足 ③举杯劝酒:应读得亲切,节奏逐渐加快 ④劝酒辞:须读得酣畅淋漓,再现诗人狂放不羁的个性 “钟鼓”二句是劝酒歌的主题, 也是全诗的主旨,应读得从容 “不足贵” “不复醒”用极强音读 “古来”两句以抒情方式说明“不复醒”的理由,上句宜轻读,下句宜重读 “陈王”两句援引古人饮酒情形,用叙述语调读,重音落在“恣欢谑”上 “主人”两句,前句宜轻读,后句诗人反客为主,直命沽酒,宜重读 “五花马”三句当快读, “与尔同销”可两字一顿并放慢速度, “万古愁”三字要用夸张语调读2、学生自由朗读,诵读感悟此诗气势豪壮,又情感起伏较大,可先指导个别同学朗读,再采用齐读的方式教师可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及时指导诱发,营造高昂活跃的课堂氛围然后了解学生对诗歌的初步感悟程度并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学生练习朗读 方法:①分层进行,每段分两层,依次是:起兴、入题、举杯劝酒、劝酒辞②学生边读边看课本注释,疏通文意③找出表现李白狂放的诗句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3 -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归纳各层大意⑤练习背诵3、美读感悟①一个惊心动魄的开端:“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一从空间夸张,一从时间夸张真是“巨人式的感伤” ②两处用典:(1)烹羊宰牛且为乐(语本曹植《箜篌引》 ) (2)陈王昔时宴平乐 (语出曹植《名都赋》 ) ③三种主要情感:(1)显示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流露出人生苦短,及时行乐之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表达诗人蔑视权贵,尽吐郁积在胸的不平之气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④感情脉络的四个层次:(1)感伤之情:如“君不见”两句 (2)欢乐之情:如“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 (3)愤激之情:如“钟鼓馔玉不足贵──斗酒十千自欢谑” 4)狂放之情:如“主人何为言少钱──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精读赏析、感悟鉴赏1.开篇的两个长句传达出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全诗要从奔涌不息的黄河写起?明确:长句开篇,起势突兀,用一去不返的流水来悲叹人生短暂、易逝开篇两句气势恢宏,境界阔大,流露出一种极有气势的感伤2.“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几个短句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明确:这四个短句的加入,不但使诗歌节奏富于变化,而且写来逼肖酒席上的声音口吻,表现作者酒酣之际的狂放之情。

      3. 如何理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其中哪两个字最有表现力?明确:诗人虽有不平之气,但并不消沉,虽怀才不遇但仍渴望建功立业,渴望有所作为其中“必” 、 “还”最具表现力,充分表达了李白的乐观自信,他深信自己的才能总有施展的时候4.怎样理解“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一句?作者为什么要“长醉不用醒”?明确:这首诗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官场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所以才说“钟鼓馔玉不足贵” ,实际上是对当权者和豪门贵族的否定;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因而又写道:“但愿长醉不复醒 ”5.诗人要“但愿长醉不愿醒” ,用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明确:曹植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由于“任性而行,饮酒不节”最终没有得到父亲曹操的重用,又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初入长安,抱济世之志,却为小人排挤,最后落个“赐金还山”的下场李白钦佩曹植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满腔郁愤6.这首诗的基调是什么?试结合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做一点具体分析。

      明确:第一问答案:愤激第二问答案要点:诗的开头悲叹人生短促,转眼即是百年;接着因悲而生寻欢之意,准备痛饮一场;然后转入正题,借酒抒发其愤世嫉俗之情;到结尾更将这种种复杂的心绪统一为“万古愁” ,使抒情达到了高潮点7、全诗多处使用夸张的手法,请找出并试做分析明确:“一饮三百杯” 表现豪饮, “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 “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 “黄河之水天上来”表现黄河源头之高, “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暂,这些夸张句有力的说明了诗人豪放的性格,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8. 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明确:在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在表达形式上,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 ;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备课补遗&教学札记 - 4 -(四)艺术手法 :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1)这首诗的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上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 “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