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绩效与现代企业理论.doc
4页企业绩效与现代企业理论(1)摘 要:关于企业绩效决定性因素问题的理论探析,主要有产权论、超产权论和 核心竞争力等三种理论这三种理论一方面能够深入到企业内部来探讨企业效 率,由此在 理论和实践上开阔了分析企业绩效的视野;另一方面,它们对企业 本质和企业绩效决定因素的认识各有偏颇,表现出明显的形而上学特征为此, 本文立足于企业是 生产能力体系与经济关系的有机整体的基本认识,认为企业 绩效是由制度、管理和企业能力系统因素所决定的, 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企业 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也将随 之而变化,因此,要探讨企业的绩效问题,我们必须 持辩证的系统的观点一、来自产权论的解说:产权明晰是企业绩效的决定性因素以科斯为代表的产权学派,通过生产的制度结构分析,得出一个核心论点: 产权明晰是企业绩效的关键或决定性因素这里的产权明晰主要包括双层含义: 产权法律归属上的明确界定与 产权的有效率配置或产权结构上的优化配置由 此产权决定论可分为产权归属决定论与产权结构决定论产权归属决定论以科斯创立的交易成本为基本分析工具,以企业是降低交易 费用并带有权威特征的契约结构为分析的逻辑起 点,着力探讨产权归属、激励 机制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产权归属论认为,产权是排他地使用资产并获取收 益的权利,产权就是剩余索取权,谁获取剩余,谁就拥 有资产,因此,所谓企业产权明晰就是要明确界定企业资产与剩余索取权的归属他们强调产权私有和 剩余索取权对于企业绩效是至关重要的,认为产权归属是企业绩效的决定因素 主要论点是:(1)资产拥有论,认为企业资产只有为私人拥有,才能满足实现 产权的排他性,构建企业拥有者对资产关切的有效激励机 制2)剩余利润占有论,认为企业拥有者追求企业绩效的基本激励动机是来自对剩余利润的占有, 企业拥有者追求企业绩效动机的程度与剩余利润占有的份额大 小是成正比的3)私有化论,认为国有企业相对于私有企业来说,存在企业目的多元化、对 经理激励不足、财产软约束等弊端为此,国有企业产权私有化是决 定企业绩效的内部条件,是国企改革的方向这是产权归属论的结论与政策建议产权结构决定论以契约关系为基本分析工具,以企业是一系列“契约关系的 连结”为分析的逻辑起点,着力分析企业产权结 构、激励机制与企业绩效之间 的关系产权结构决定论侧重从行为权力角度定义产权,认为产权是剩余控制权 形式的资产使用权力,企业所有权主要表现为剩余控制 权,企业绩效的关键在 于产权结构的优化配置。
产权结构决定论主要有三种理论表现:(1)代理经济学中的企业所有权理 论这种企业所有权理论的中心论点是:企业效 率问题的根源,在于所有权与 控制权分离下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函数的背离, 在于经营者努力程度的不可观察 性与不可证实性而引发的代理成本,因此,要提高企业 效率,必须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对经营者设计周详的激励报酬合同, 把由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带来的 代理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2)交易成本经济学中的契约治 理理论这种理论 在定义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等影响交易成本性质和水平的三个特征 性变量的基础上,认为任何交易都是通过契约关系进行和完成的, 而不同性质的交易需要搭配不同类型的契约关系, 形成不同的治理结构,并认为要节约交易 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率收益,必须用差别的方式将不同的契约类型、治理 结构或产权结构和不同的交易特征进行有效率的匹配3)不完全合同理论中的产 权配置或搭配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由于世界和未来事件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 及交易人行为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致使在实际交易过程中所制订和执行的合 同总是不完全的,即总是存在一定的遗漏和缺口; 在合同不完全的情况下,对资 产有 控制权的一方便行使权力,由此便引出权力和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并且这 一配置问题将影响企业绩效;提高企业绩效的产权配置一般应把剩余控制权和剩 余索取权放 至恫一方手中或使掌握控制权的一方明晰化,因为把剩余控制权和 剩余索取权结合在一起,就可以让决策者承担决策的全部财务后果, 这样他的自 利动机将驱使他尽 可能地作出效用最大化的决策。
二、来自超产权论的解说:竞争充分是企业绩效的决定性因素虽然产权变动可以 生成、启动企业内部利益激励机制,从而有可能提高企 业经营者的努力水平与企业绩效,但是私有化的实践表明:产权变动只是企业内 部治理结构优化的必要条件而 不是充分条件,由此决定,变动产权并不必然带 来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和企业绩效的提高为此,泰腾郎(1996)、马丁和帕克 (1997)等学者以竞争理论 为基础,提出超产权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产权论 的基本观点超产权论认为:企业绩效与产权归属变化没有必然关系, 它主要取决于市场 竞争程度,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提高效率的努 力程度越高超产权论的主要论点有:(1)竞争具有激励、完善信息、发展企业和进化市场之功能,它是改 善企业机制、提高企业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因此,要 改善企业治理结构,基本力量就是引入竞争,变动产权只是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的一种手段 2)产权激励(实践上表现为利润激励)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才能 有效地刺激经营者提高努力与投入,增进企业绩效;市场竞争对于产权激励或利润激励, 具有放 大器之功能,没有市场竞争,只有“坐地收租’试的产权利润激励, 是不能激励经营者增加努力、提高企业绩效。
3)变动产权在短期内对于改善企业治理 结构是有积极意义,但是,只有由市场竞争所促动的企业治理机制(主要包 括经营利润收益激励机制、经理聘选机制和企业资本财务机制)才是决定企业绩效 的基本因素,企业持久成功取决于治理机制能否不断地适应市场竞争5771001803090012095 5790368228596330825771001803090012386 5761373997357606965771001803090013594 5780775799025155125771001803090012387 5771649826018180515771001803090012138 5721311921589183265771001803090012359 5790368223610760535771001803090012356 5761352861437917425771001803090012355 57508786970469327917088100343355274 10122994432583337917088100343355275 10186673293883200817088100343356107 10158115250150052217088100343356108 10100018005987173217088100343354295 10107419414268701717088100343356184 10187866086962880217088100343356185 10177583117408667417088100343356109 10108601437357284617088100343356110 10115220721601491617088100343355237 10102704160570270917088100343355238 10122936486142541417088100343356169 10186220440263571817088100343354928 1017606540897888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