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入产出概念产生发展向蓉美.ppt
56页投入产出法Input-Output System讲课教师 张倩从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角度来研究经济问题,使 产生了“投入产出法”、“投入产出技术”、 “投入产出分析”三种名称,分别认为它是一 种方法、一种技术、一种分析工具;从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和相互消 耗的角度来研究问题,便产生了“部门联系平 衡法”(苏联)、“产业关联”(日本)的名 称 一般意义上的“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之内(通常为一年)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或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消耗数量,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等物质形态的消耗、以服务为特征的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如通讯、科技、咨询、商誉等)以及劳动力消耗等 投入又可分为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产品生产和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等实物产品及各种服务产品;最初投入(又称增加值)是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及营业盈余四个构成项目一般意义上的“产出”是指从事某种经济活动(包括各种生产和劳务活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或形成的各种成果,包括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产出又可分为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
中间使用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又被用于中间消耗的那部分产品;最终使用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被用于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的那部分产品特殊意义上“投入”与“产出”特殊意义上的“投入”不仅泛指各种消耗数量,而且也包含了各种消耗的来源 ,或者说,包含有各种消耗的具体内容特殊意义上的“产出”不仅是指各种成果的数量,而且也包括各类成果的分配使用去向,即反映出各类成果的具体用途(是用于生产和劳务,还是用于该时期的消费或积累)Chapter 1 总论 Chapter 2 投入产出分析预备知识 Chapter 3 产品投入产出表基本结构和平衡 关系 Chapter 4 基本的投入产出系数及模型 Chapter 5 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与若干方法论 Chapter 6 投入产出分析在经济分析中的应 用 Chapter 7 投入产出模型在政策模拟中的应 用课程内容第一章 总论1、投入产出法概述 基本概念特点所研究的经济关系 2、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产生推广应用我国研究和应用投入产出法的概况模型种类3、投入产出法的经济理论基础4、投入产出法的三个基本假定以什么作为部门用什么标准去划分部门部门划分的程度§1.1.1 投入产出法基本概念投入产出法是在有关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现代数 学方法(高等数学)和电子计算机,通过编制投入 产出表和建立相应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综合分析 和研究各种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 关系,特别是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 产各环节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一种科学方法。
1.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经济计量方法西方把投入产出分析作为经济统计和经济计 量学的一个组成都分一位美国经济学家在《投入产出分析基础 理论》中说:“投入产出分析是经济统计中的一 部分更确切地说,它是经济计量学的一部分 ”2.投入产出法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投入产出分析把国民经济看做是由许多子 系统构成的巨大经济系统从横向看,国民经济由各个部门——货物 生产部门子系统和服务生产部门子系统构成,其 中每一个子系统又有若干第一层次的子系统组成 ;从纵向看,国民经济由各种活动——生产 、流通、分配、使用等再生子系统构成,这些子 系统还可以再细分;3.投入产出法的发展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和应用数学为经济学家提供和一种语言和一种方法, 可以是复杂问题明晰化或简单化投入产出 模型虽然是比较简单的线性模型,但却是比 较大型的方程组,离了计算机的帮助是不可 能把投入产出法用于实践的投入产出表是把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的产品数 量与来源和产出的产品数量与去向排列成一张纵横 交错的棋盘式平衡表,用以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 种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是指根据投入产出表中的经济内容 和平衡关系所建立的一组线性方程式。
它也可以被 看成是投入产出表的数学表达式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包括行模型和列模型两种行模型是指按照投入产出表的横行平衡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它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产品的生产与使用之间的平衡关系,即反映产品的实物运动过程;通过行模型的运算可以建立起国民经济各部门最终产品与总产品或者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列模型是指按照投入产出表的纵列平衡关系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它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产品的价值形成,即反映产品的价值运动过程;通过列模型的运算可以建立起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与总产品价值或者总产品价值与增加值之间的内在联系投入产出分析研究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在生 产中发生的直接和间接的联系由于分工的不同,国民经济体系形成了很 多具有不同作用的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密 切而复杂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这些关 系突出表现在产出与消耗的关系上§1.1.3 投入产出法研究的经济关系例举国民经济中的4个生产部门:在以上的4个生产部门中,每一个部门的生产都 要提供给其他部门作为生产消耗,而每一个部门 生产的前提是消耗其他部门的生产比如:生产钢铁需要消耗机械生产机械需要消耗钢铁煤炭电钢铁机械机械钢铁这是一种双向联 系,同样也是直 接联系n 生产煤炭需要消耗机械,但生产机械却不需 要消耗煤炭,这是直接联系,也是单向联系。
煤炭机械n 生产机械需要消耗电,生产电需要消耗煤炭 ,因此,机械的生产间接消耗了煤炭事实上, 间接消耗是无穷次的机械电煤炭n 国民经济的各个生产部门直接或间接地发生 着联系,形成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对部门生产 和消耗的预测和控制可以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 保证,投入产出分析方法能够定量地分析这些直 接和间接关系,从数量上揭示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煤炭电钢铁机械§1.2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1.2.1 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和发展投入产出分析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创始人是美 籍经济学家瓦西里·列昂惕夫教授1936年,他在《经济统计评论》上发表的论文《美国 经济中投入与产出的数量关系》,被认为是投入产出分 析产生的标志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05-1999 )n1906年,列昂惕夫出生于俄国一个外交官家庭n20世纪20年代,苏联中央统计局编制了《 1923~1924年国民经济平衡表》,这是一张包括众 多产品的生产与分配的平衡表,列昂惕夫曾参与设 计这张表并对其大加赞赏,这张国民经济平衡表实 际上就是投入产出表的雏形n20世纪30年代初期,列昂惕夫移居美国。
从投入产出法产生到列昂惕夫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再到以后的研究,半个多世纪以来,列昂惕夫的研究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工作重点是建立投入产出表的理论体系,并编制美国的投入产出表对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从1932年开始在哈佛工作间,设计商品流量统计估算表,申请1500美元;1932年底“用书面报告他的失败”为条件1936年,论文《美国经济体系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发表在美国《经济统计评论》8月号——投入产出分析产生;1941年,著作《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年》出版第二阶段,20世纪50~60年代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来研究不同的局部或个别环节的经济问题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列昂惕夫集中研究了世界范围的经济问题,特别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世界各国的未来环境污染问题,试图建立世界性的投入产出表§1.2.2 投入产出分析的推广应用美国经济1919-1929年投入产出表基本上是依 靠列昂惕夫个人学术研究的兴趣同助手一起靠私人 力量编织出来的,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投 入产出分析的命运才出现转折n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投入产出分析更 加受到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的重视。
n n 由于美国政府的重视,应用投入产出分 析方法取得了一定成效,投入产出分析很快传 播到了很多国家n最初,列昂惕夫的这项研究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和经济学界的注意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各国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需要一个比较科学,比较精确的计算工具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曾下令生产5万架飞机,当时的工业主管部门很容易推算出制造飞机直接所需要的铝,注意了扩大铝的生产,但是没预见到生产飞机要间接消耗大量的铜,因为炼铝要消耗大量的电力,而输电需要大量的铜,当铜出现严重短缺时,使美国工业主管部门手忙脚乱,为完成飞机生产任务,不得不向国库借用白银去代替铜此后,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才开始受到重视§1.2.2 投入产出法的推广和应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订飞机”事件),美国政府深感需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完备和准确的计算工具来研究经济、控制经济、干预经济,于是美国劳工部聘请列昂惕夫作指导,花了三年时间,编制完成了美国经济1939年投入产出表这是美国第一张官方投入产出表利用这张表,美国劳工部对如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在1945年6月30日结束,1945年末美国的就业情况会是什么样进行了预测。
有人认为随着战争的结束,对武器的需求量会减少,从而对钢铁的需求量也会减少但是,根据投入产出分析认为对钢铁的需求量不但不会减少,反而要增加,1947年需要9800万吨钢铁实际上,美国1947年生产了9650万吨钢铁,基本上满足了建设的需要瑞典皇家科学院公告“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将1973年度纪念阿尔弗雷德 ·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授予美国马萨诸塞州,坎布里 奇,哈佛大学的瓦西里·列昂惕夫教授因为投入 产出法的发展,并且因为它在重要经济问题上的应 用列昂惕夫教授是投入产出技术独一的和没有挑 战的创始人这项重要发明给了经济科学一种经验 上的有用的方法,以阐述一个社会的生产系统中的 一般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这个方法提供系统 地分析一个经济中的复杂的产业之间的交易瑞典皇家科学院1973年公告50年代初,英国、德国、法国、丹麦、荷兰、 挪威、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9个国家编制 了投入产出表; 50年代中,55个国家编制了投入产出表;迄今,已有100多个国家编制过投入产出表据国际投入产出协会2000年度报告,世界上有 80多个国家和地区定期编制投入产出表 联合国1968年SNA正式把投入产出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并制定了编制的部门分类目录、指标解释、计价标准、计算方法等。
1993年SNA强调“将投入产出法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SNA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投入产出的重要作用 是把货物和服务生产账户与生产和收入形成 账户相连接起来,将机构部门的生产账户和 收入分配账户加以细化,通过编制投入产出 表,得到一个完整描述生产领域的核算框架 这个框架使来自不同统计渠道的有关货物和服 务流量统计数据一致性的核算框架,是使经 济统计的定义和分类一致性的协调框架,是 使产业关系和产品关系明细化的分析框架成立世界投入产出协会为促进在投入产出技术领域知识的积累,增进投入产出技术研究者和使用者的交流,1950年,第一届国际投入产出技术会议在荷兰的Driebergen召开,组织者中除Wassily Leontief外,还有1969年首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Jan Tinbergen和Ragnar Frisch,197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Tjalling Koopmans和1984 年诺贝尔经济科学奖获得者Richard Stone等著名经济学家,此后相当一段时期,这一会议大致每10年举行2次,对投入产出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15届国际投入产出技术会议于2005年6月27-7月1日在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这是中国首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