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涵、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docx
2页板涵、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一)一、类型1、分离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一般适用于涵顶填土厚度 0.5m~4.5m2、整体式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洞一般适用于涵顶填土厚度 2.5m~7.5m 二、上部构造设计要点1、装配式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按简支板计算内力,不考虑涵台传来的水平力2、盖板涵设计为变厚度板,根据内力计算分别确定跨中与板端的厚度3、计算涵洞上车辆荷载引起的竖向土压力时,车轮按其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 30°扩散, 当几个车轮的扩散线相重叠时扩散面积以最外边扩散线为准4、盖板上小填土为 0.5m5、 预制盖板按99cm和74cm两种宽度绘制,若需要变更盖板宽度时,可参照本图的陪筋根 数,按实际板宽进行折算6、 当斜交涵洞时,洞口两端盖板设计为梯形盖板,可预制安装亦可现场浇筑 二、下部构造设计要点1、 计算涵台内力时,将分离式基础盖板涵结构型式简化成盖板与涵底铺砌为横向支撑,涵 台为上下端简支的竖梁,承受台后的水平压力;对整体式基础盖板涵涵洞,按一端简支,一 端固定的竖梁计算2、 台后荷载换算成土柱高度,计算台后土压力3、 涵洞之基底应力超出本图拟定的土的基底应力容许值范围后,不能直接使用。
此时要求 提高土基承载能力,在基底设置砂砾石或碎石垫层或基层材料,提高基底土承载能力4、 部分涵顶填土厚度较小的涵洞,在荷载作用下台身产生较大的偏心距,设计适当加大了 按弯曲抗拉强度验算条件计算的台身宽度板涵、盖板涵设计要点及施工注意事项(二)1、 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土柱重力计算,车辆荷载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o 角度分布2、 钢筋混凝土板(明)涵,跨径1.5m者,板块间无横向联系,按单块受力计算;跨径2、3、 4 m者,板块间设企口缝,用企口榫槽混凝土连接,车辆荷载横向分布按铰接板计算 截面按叠合板设计,考虑4 cm厚的涵面混凝土铺装层参与预制板共同作用因此要求涵面 铺装层与预制板紧密结合3、 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板块间无横向联系,按单块板受力计算,且按不同填土高度计 算盖板厚度和配筋4、 涵台利用盖板及涵底铺砌(或支撑梁)作为上、下端的支撑,构成框架体系,涵台作为 上、下端简支承受台背水平土压力的竖梁进行计算5、 为使涵台与盖板连接起到支撑作用,涵台顶面作成椅背与盖板顶面齐平抵紧也可采用 栓钉连接的方式,此时台帽应预埋与盖板锚栓孔位置相对应的锚栓钢筋6、 对于钢筋混凝土板涵,在台帽上设置三角垫层,以使涵面形成1.5%的横坡。
7、 台帽或涵台顶面,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cm的油毛毡垫层8、 为了对涵洞下端起支撑作用,涵底必须铺砌不作铺砌时,也必须每隔2~3m砌筑一条 30x40cm的浆砌块石或混凝土支撑梁9、 钢筋混凝土板涵的地基承载力不得低于0.2MPa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台尺寸,大多数情 况下是受地基承载力控制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应进行换土或另行计算尺寸10、 盖板预制时必须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0%后才允许脱底模、堆放和运输堆放和 运输时,必须在盖板端部用两点搁支,并不得使上、下面倒置11、台背填土必须在锚固盖板的锚栓孔或连接缝中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后进行 并应在两个台背同时分层夯填台背填土应选择含水最佳的透水性良好的砂砾石或砂质土 壤,保证内磨擦角不小于 35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