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克思模板一定这样的 - 副本.doc
7页用矛盾论的观点看奥运用矛盾论的观点看奥运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学学 期:期: 20092009——20102010 第二学期第二学期 分分 院:院: 基础学院基础学院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沈燕芳沈燕芳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0909 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经济与贸易 2 2 班班 学学 号:号: 091350222091350222 任课教师:任课教师: 孙跃刚孙跃刚 二二〇〇一一〇〇年六月年六月用矛盾论的观点看奥运用矛盾论的观点看奥运【内容摘要】: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分析事件,了解事件,用对立统一的原理,可以了解事件发生的利弊,权衡事件利弊,选择对中国或对自己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接近自己的目标。
矛盾时时刻刻存在,认识到矛盾,那么就掌握了走向成功的方法和捷径用矛盾的观点看奥运,将矛盾论运用到现实事件中,更好的促进矛盾论和事件的发展,一起论证完善 关键词:矛盾、分析、进步【引言】一矛盾是开启科学思维的“钥匙”《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具有多种特性,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同时还区分为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矛盾的这些特性掌握了,我们也就掌握了科学思维的“钥匙”因此,坚持用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也就是用矛盾的观点来观察事物、分析事物,有助于接近客观、远离主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相来面目,有利于加深对事物内部规律的认识,实现科学思维、立体思维二、矛盾是推动工作创新的“动力”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这是《矛盾论》告诉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我们正是坚持对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才推动了一项项工作的创新因此,只要在工作中善于捕捉矛盾,善于把握矛盾,善于剖析矛盾,善于利用矛盾,就一定能够推动实践创新、理论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不断推动工作向前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矛盾也就是生产力三、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既然矛盾不处不在,既然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于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那么在处理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上就要坚持多从事物内部找原因矛盾具有同一性,可以相互之间转化,也就是说,矛盾既具有积极的内核,又具有消极的内核,其结果之所以不同,关键是我们怎么去对待,去处理只要把握行当,处理有度,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诚如《矛盾论》中说,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对于一个党如此,对于一个单位也是如此,对于一个国家更是如此只要我们坚持用矛盾的观点来处理人际关系,我们就会减少矛盾、化解矛盾,转化矛盾,促进和谐一、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两种历史观现在有两种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形成两种观点: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有些人觉得是人民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都是说不清楚的------不管谁创造历史,只要能够上大学,大学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个好工作,这才是王道一)英雄创造历史十九世纪英国历史学家托玛斯•卡莱尔宣称:世界史“实际上是一部在地球上建立功业的伟大人物的历史” 。
俄国民粹主义者米海洛夫斯基,把人民群众视为无数个“零” ,认为只有在他们前头添上英雄人物“实数”的时候,才能变成有效的数字德国哲学家尼采鼓吹“超人”哲学,称历史的意义就在于“超人”的诞生, “超人”具有决定一切的力量,可以使千万年的历史生色,而人民群众只不过“是一堆任人使用的无定形的材料,是一块需要雕刻家加工的石头”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梁启超,断言“大人物心里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两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曾经这样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 ” (马克思恩格斯)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毛泽东)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在人类历史上尽管长期居于统治地位,并且至今仍在顽强地表现自己,但是,它的片面性是很明显的列宁认为,唯心史观有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局限于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没有摸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二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相反,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不仅避免了这两个主要缺陷,摸到了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而且把这两个极为重要、密切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把承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看作是正确把握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一个关键。
三)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是指推动历史发展的大多数人就量而言,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促进作用的人们在阶级社会中包括一定时期内起进步作用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一般说来,人民群众主要是由广大劳动者构成的,其中,既包括体力劳动者,也包括脑力劳动者,近代社会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力和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后者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此外,人民群众也包括起进步作用的剥削阶级或阶层,如作为新的生产方式代表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但无论什么时候,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基本部分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在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切抗日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群众;解放战争时期,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包括在人民群众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主义集团,以及拥护社会主义和赞成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也都属于人民群众范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当剥削阶级处于上升时期,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时,也属于人民范畴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在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最终决定历史发展的结局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作为人民群众的主体的劳动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首先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物质生活资料如果不能获得这些物质资料,人本身的存在都不能维持,更谈不上从事政治的、科学的和艺术的活动,也就无所谓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生产力要素中不仅包括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更重要的是人,是劳动者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整个社会全部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往往是不明显的,不易看到的,亿万生产者的姓名也不可能为人所知,然而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最深刻的根基二)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精神文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人民群众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劳动群众从事的物质资料的生产为精神文化的生产创造了前提精神生产是从物质生产的实践和其他社会实践尤其是科学发明,既反映了生产实践的客观需要,又是对生产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一切精神财富的最初的源泉,存在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之中人民群众在精神财富的创造中所起的作用,不仅在于他们以自己丰富的生活和实践提供了精神产品生产的原料,而且在对这些原料进行加工、概括、提升形成理论,创造科学的学科以推动社会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社会革命、社会变革都是人民群众参加并起决定作用的在各个阶级社会形态中,历史的动力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为争取更进步的社会制度而进行的斗争在社会革命时期,人民群众起来进行自觉的积极的历史创造活动,粉碎企图永远保持腐朽社会制度的反动阶级的统治人民群众始终是社会革命、社会变革的主体,他们以自己的斗争来解决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为新的更进步的社会制度开辟道路,并成为新的社会制度的忠实捍卫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他们的创建活动和作用又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受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状况即经济条件的制约,受到以政治为代表的政治条件和精神条件的制约历史条件既为人民群众提供创造历史的基础,又使他们的活动受到约束人民群众不断克服冲破这种约束而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每一个具体历史时代的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世代延续活动是无限的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具有巨大的理论生命力和现实的作用无产阶级政党和群众的关系表现为两个方面,即正确地对待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确地依靠和领导群众,代表群众利益,这是由无产既然阶级政党本质决定的。
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领导力量,这决定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群众观点是党的基本观点,其基本内容有:1.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一切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党的群众观点在工作中的体现,就是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和领导群众以完成无产阶级政党的使命的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包括党的政治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党的组织路线,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二者的紧密结合就是广义的一般意义上讲的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决策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保证邓小平认为无产阶级政党要以人为本,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答应不答应当做制定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1.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和根本方法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
这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在这一理论指导下,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在制定思想、政治、组织路线时,必须坚持以群众观点为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必须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且必须接受群众实践的检验、修正和完善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为人民谋利益,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努力实践好“三个代表” 实现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的本质和群众观点的集中体现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共产党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领导,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依靠人民,相信人民,汲取人民的智慧,尊重人民的创造,接受人民的监督。
这里既有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有共产党人的工作方法 ”一切依靠群众,相信群众自己能够解放自己,这是共产党人世界观的表现;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共产党人人生观、价值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