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环境下政府危机传播探析.docx
6页微博环境下政府危机传播探析 [摘要]随着微博对舆论的影响日益增大,在传统官方媒体为代表的舆论场之外,又构建了一个微博所代表的民间舆论场在这双重舆论影响下,传统的政府危机传播策略已经略显失效本文从微博传播特性出发,分析微博引发的舆论场变化,并为微博环境下政府如何做好危机传播提出相应对策[关键词]微博政府危机传播舆论场2012 年7 月21 日至22 日8 时左右,中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雨,其中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 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面对这起由自然灾害演变而成的重大危机事件,在微博环境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交换信息,了解真相一、微博引发舆论场的变化微博的出现,使得中国当下有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以传统官方媒体为代表的舆论场,一个是微博所代表的民间舆论场[1]民间舆论场的形成,和微博自身特点相关由于微博传播是“点对面”的即时传播,[2]虽然只有140字的碎片化内容,却具有裂变式的传播效应和辐射式的舆论能量微博不但促成“把关”的弱化,更促成“草根”话语权的实现这独有的传播机制,使得传统意义上的舆论场发生变化1.舆论场变化的具体体现如果以北京暴雨为研究范例,选定此次事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家电视台、报纸和微博如中央电视台、《新京报》和新浪微博为研究范本,通过分析比较整个危机事件发生的始末,媒体的报道内容和报道角度,不难看出这一变化。
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对事件的报道立场和角度很大程度能影响受众的关注焦点以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为例,每天8 小时不间断滚动直播即看出其信息覆盖之广观察7 月21 日到7 月30 日央视对北京暴雨的报道,其内容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方面:前期预警,中期救.,后期安置善后前期的报道侧重从气象学角度,围绕降水量、预警级别、积水深度、暴雨对交通的影响等展开;中期则是险情升级,人员被困,政府部门积极展开救.;后期则侧重灾后重建和对遇难者的哀悼总的说来,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仍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主打温情牌,彰显大灾大难面前人性的大爱,展现政府竭力投身救灾的决心《新京报》是目前北京地区版数最多、信息量最大的综合性日报,密集覆盖北京市场翻看事件发生以来的相关报道,自7 月22 日起,《新京报》便开设了“暴雨袭京”和“7.21 特大自然灾害”专题,“北京暴雨”一度成为该报一周以来的头版头条,相关新闻占据十几个版面从报道内容和报道角度看,和央视并无多大差异,核心围绕救灾救.和善后安置工作,记录了这场雨中“温暖的城事”不同的是,《新京报》每期刊有“时事评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也会用一个版去反思,但大多浅尝辄止。
如24 日第A16 版对民间提出的质疑给予了讨论:《短信预警有技术障碍?》、《“暴雨61 年一遇”可信吗?》、《应急避难所能否开放?》、《北京城市排水为何薄弱?》然而从内容来看,官方色彩依然较浓,言论也是尽可能向着积极方向引导相较于央视和《新京报》,新浪微博的声音则明显不同基于其特有的传播特性,受众对信息的反馈表现得十分积极,有话就说,有话敢说,发挥了其平民性暴雨发生,数万旅客滞留首都机场,微博上便自发组织起一个“微博双闪爱心车队”,义务接在机场航站楼滞留的旅客进城同时,对政府则骂声不断,不少人质问政府为何不出动公共交通工具解决滞留问题,不开放公共场所暂时避难淹没车辆被贴罚单,微博上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网友纷纷谴责政府的不作为各方声音在质疑北京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质疑号召全民捐款的举动,质疑公布的死亡人数2.舆论场变化的原因传统大众媒介几乎是单向传播,受众反馈薄弱信息经过“把关人”筛选后再传播给受众,这样就形成了由传统大众媒介所营造的舆论场,并且很大程度受官方政府影响微博环境下,受众反馈非常积极,普通民众也能掌握话语权微博的实时性和碎片化,使得信息得以高效传播出去而其裂变式的传播效应和辐射式的舆论能量,更令民间的主流声音得到最大化表达,形成来自民间的舆论场,并往往和传统大众媒介所营造的舆论场对立。
当传统大众媒介还在宣扬灾难中闪烁的人性之光时,微博上早已开始问责的下水道工程,批评官员救灾的装腔作势……因此,微博的出现,使得当下中国的舆论环境发生很大改变应对危机,政府需要做的则是适应这种变化,跟上时代发展步伐,采取正确的传播对策,切不可固步自封,一意孤行二、微博环境下政府危机传播对策1.善用微博新平台,融入新媒体当微博在突发事件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民间声音和行动迅速凝聚,甚至主导了事件的舆论场时,对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是不小的考验《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认为,政府当在顺应微博舆论场中发出官方声音,融入微博之中与微博共舞[3]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本就贴合救灾的紧迫性吁求微博是网民们的“麦克风”和“扩音器”,当他们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交流反馈,公众的参与热情势必被激发微博激起更灵活、更广泛的民间救灾力量,让政府和社会救灾渠道更宽广高效因为微博提供线索,房山的数百名村民得以很快获救;因为“捎你一段”的微博互助,不少乘客免于被困可以说,微博填补了政府救灾触角的诸多“盲区”[4]因此,善用微博新平台,将自身融入微博环境中,是政府能否高效解决问题的关键2.及时公开信息,尽早发布真相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提出危机处理必须遵循的“三T”原则: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you own tale),提供全部情况(Tell it all),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fast)。
[5]由于微博环境下政府已经不能存在丝毫侥幸去藏着掖着,反之则谣言四起,舆论哗然,于是,遵守原则及时公开信息,成了粉碎谣言、稳定人心的先决条件3.尊重民意,尊重微言论,公众利益至上常言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尊重民意、忽视公众利益的政府迟早有大失民心的一天当微博上早已]是铺天盖地的问责声,传统大众媒介的舆论导向还是“领导出现在救灾一线,救灾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云云事实上,政府官员大张旗鼓“作秀式”地搞救灾,早已引发民众反感面对民政局号召捐款的微博,有网友调侃道:“亲,不要摇号吗?不要北京户口吗?不要出示在北京五年纳税证明吗?不要独生子女证吗?缺一样回户口所在地开去浴不开捐不了想要捐款,木有问题,先拿出5 年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无贪污、无渎职、无浪费的证明浴5 年连续的哦,中断1 秒都不行浴”引来不少支持者对于类似情况,政府不应莽撞走传统套路,救完灾了就号召捐款,自己不落一分责任,而应从微言论中把握民意,考虑公众利益,采取措施,这样才能达到危机传播的目的,帮助政府转“危”为“机”注释:[1][3]曹林:《顺微博者得和谐逆微博者失公信》[N]. 《中国青年报》2012-7-24[2]喻国明:《微博是个好东西》[J].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2012-3-14[4]佘宗明:《暴雨中,微博也是救灾新平台》[N].《新京报》2012-7-24[5] 迈克尔窑里杰斯特:《危机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湖北大学文学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