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逻辑梳理.docx

5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291640265
  • 上传时间:2022-05-12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51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逻辑梳理    Summary: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收到广泛关注,在实际操作中,地方政府债务仍存在财政收入不足、融资渠道窄、融资成本高等问题随着数字金融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扩大了金融市场融资规模,提高了资金融通效率,能够更有针对性面向地方政府进行资金配置Key:数字金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数字金融的定义和特点我国数字金融起源于公益性小额信贷,后来扩展为支付、信贷等多业务的综合金融服务,业界通常将2013年余额宝上线运营作为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元年[1]狭义的数字金融是指由新兴互联网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联系日益密切,传统金融机构也越发重视高新技术在金融服务业务中的应用与推广,于是更广义的数字金融泛指将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金融产业各阶段的新型金融服务业态[2]数字金融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能力相比较传统金融模式有飞跃式的进步,因此,能够更高效地以现有资源精准匹配客户需求,在资金融通的各个环节降低减少时间成本同时,大数据的信息全面性能够缓解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协助金融中介完成用户行为画像和预测风险,提升金融市场的风险控制能力,降低资金流通过程中的风险溢价,提升金融效率,压缩融资成本。

      [3]此外,数字金融还具有政策性和靶向性的特点,数字金融友好的进入条件和对空间可得性的低要求使得其具有天然的普惠性和易传播性,数字金融模式深度渗透金融市场之后,对于政策的相应速度和传导精确程度都有极大提升,在拓展融资渠道、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有独特的优越性[4]二、地方政府债务来源2015年新版《预算法》颁布以前,地方政府债务来源广泛:最主要的融资来源是商业银行,根据2013年审计署发布的《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报告,截止2013年6月底,商业银行贷款作为地方政府债务的第一大来源,占当年后者总额的一半上;第二大来源是与承包工程的大型国企合作的BT模式融资;第三大来源是债券发行有学者研究发现,三种融资渠道中成本最高的是BT模式,其次为商业银行,地方政府债券的成本最低,但是由于政策性融资渠道不足,以及城镇化建设对资金的刚性需求,导致政府融资规模的融资成本出现了局部倒挂现象,使得地方政府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效率下降[5]2015年新《预算法》实施,首次全面开放了地方政府自发自还型的债券的融资渠道,但也将地方政府债务范围限制在了该种模式的预算约束之下,并且将此前地方政府主要融资方式——融资平台举债剔除地方政府债务范围,被列为企业债务。

      大量经由平台融资获得、但仍由地方政府承担偿还责任和担保责任的债务从此成为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还款单位的模糊增大了这部分资金的信用风险此外,新预算法的出台并未能改变自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事权财权不匹配的现状,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仍以转移支付和预算外收入为主,税收自主权的缺位使得地方政府的财政缺口缺乏解决渠道,而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展,地方政府的融资需求仍在扩大,地方政府债务面临渠道减少缺口增大的难题[6]作为一种政府主体在金融资本在市场上的融资行为,地方政府债务会受到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7]而商业银行贷款比例过半的融资结构,进一步加剧了地方政府债务对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的依赖性,使得其融资效率不得与当地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挂钩,即使是在新预算法出台后,大量遗留的隐性债务和转向影子银行的融资仍然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效率的阻碍,同时也为债务风险外溢埋下隐患此外,地方政府主要投资项目的经营性较差、现金流入递延时间长,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的偿还压力,也使得地方政府债务在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融资规模受限[8]三、影响的传导机制综合上可知,数字金融能够结合信息科技,拓展了金融覆盖面,降低投资业务准入门槛,为金融市场吸纳大量资金,扩大融资规模,为地方政府融资提供来源,解决地方政府资金缺口的燃眉之急。

      不仅如此,数字金融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率,降低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将地方政府融资从过去高成本高风险的渠道中解放出来,找到更加合理地债务运营模式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状况不甚乐观的当下,数字金融能够发挥其出色的信息采集、信息储存、信息分析和信息共享功能,全方位多角度为地方政府债务完成建立风险模型,做好风险预警与管控工作,配合监管部门提升地方政府债务工作各环节的透明度Reference:[1]张勋,万广华,张佳佳,等.数字经济、普惠金融与包容性增长[J].经济研究,2019,54(8):71-86.[2]郭峰,王靖一,王芳,等.测度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编制与空间特征[J].经济学(季刊),2020,19(4):1401-1418.[3]李晓龙,冉光和.数字金融发展、资本配置效率与产业结构升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2(7):152-162.[4]汪亚楠,葉欣,许林.数字金融能提振实体经济吗_汪亚楠[J].财经科学,2020(3):1-13.[5]蔡书凯,倪鹏飞.地方政府债务融资成本:现状与对策[J],2014(11):10-15.[6]陈念东,曹海涛.分税制改革之后政府间财政体制与我国地方债务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6):66-79.[7]赵文举,张曾莲.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加剧区域性金融风险聚集吗[J].当代财经,2021(No.439):38-50.[8]侯世英,宋良荣.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影响[J].财政研究,2020,451(9):52-64.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