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儿园数学学具的设计和制作五大领域.docx
3页幼儿园数学学具的设计和制作-五大领域-幼儿教育论文- 数学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促进幼儿全面开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数学是一门抽象的逻辑思维学科,而幼儿期的孩子年龄小,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逻辑思维几乎等于零,因此给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数学学具是幼儿学习数学概念的有效媒介,也是教师了解幼儿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在组织数学活动前,学具的设计、制作是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幼儿如何操作?学具如何设计?怎样才能充沛发挥学具的作用?等等总结教学经验,我觉得数学学具的设计、制作应具有操作性、有效性、趣味性和延伸性 一、学具要便于幼儿操作 数学活动中,教师的讲解、示范都是理性层面的幼儿听了、看了,有可能理解,但也只是零散的、片面的、浅薄的如要将数学概念真正转化为幼儿自身的知识,内化到幼儿的知识结构中,那就只有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来完成幼儿操作数学学具的过程就是将数学概念从理性层面转变成感性层面的过程其实,数学学具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幼儿的操作,因此,在设计数学学具的时候首先就应考虑材料是否便于幼儿操作。
1.材质的选择幼儿在操作数学学具的过程中会反复地拿捏、取放,所以易折、易坏、易变形的材料显然是不适合做学具的如数数的游戏中,我们可以直接选用各种现成的玩具,如雪花片、积木等;在数与量的匹配活动中,我们可以自制硬卡纸的小手〔每个手指上有数字,并按次序排列〕及小套圈,指导幼儿根据“手指〞的数字套相应数量的套圈,使幼儿在玩中感受数量关系及数字递进关系;排序活动中,我们可以提供泡沫纸、塑封的操作板等这些材料既便于幼儿操作,又不易损坏,可反复利用 2.提供相应的数量在数学活动中,提供的学具一般都是人手一套,这样便于幼儿稳固课堂上所学的数学概念,也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思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学习习惯但有的数学活动中也可以两名幼儿或几名幼儿合用一套学具如数量的匹配游戏中,可以两名幼儿合用一套数学用具,一名幼儿出数卡,一名幼儿出相同数量的实物卡另外,提供学具的数量时还应考虑操作的实际需要如?爱心献灾区》的数学活动中,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根据盒子和礼物的大小来估算所装的数量,提供的材料有笔芯盒、巧克力块、纸装饮料、本子等因为笔芯盒、巧克力块的体积比拟小,提供的数量应偏多;纸装饮料、本子的体积较大,提供的数量就可相对少一些。
3.学具的摆放一般在数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都会将数学学具摆放好,但是鲜艳的颜色、丰盛多样的材料往往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从而影响活动的正常发展其实我们可以将幼儿的座位摆放在中间,各种学具摆放在旁边的桌子上,这样既不会分散幼儿的注意力,也可以使幼儿自主选择另外,提供学具的机会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爱心献灾区》的操作过程中要求幼儿先猜想装的数量,然后装入礼物进行检验我先在盒子中放入一样礼物,等幼儿将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后再提供其它礼物,然后幼儿通过装礼物来检验猜想的对错如果事先将所有的礼物都放在桌上,幼儿可能不经猜想而直接装了可见,学具的摆放和提供的机会对操作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二、学具要充沛发挥其教育的有效性 数学学具的设计、制作是为了幼儿更好地学、教师更好地教,其教育的有效性是最基本的特性幼儿在反复摆弄数学学具的过程中将教师讲解的数学概念和演示的操作过程再现或创新,手、眼、脑协调并用,从而将干燥、理性的逻辑思维概念转换为直观、感性的形象思维知识,相关的数学知识易于幼儿接受,易内化为幼儿自身的知识结构,这才是有效的教育数学学具正是为这“有效的教育〞效劳的。
如数学活动?爱心献灾区》中学具的设计和制作就充沛体现了这一点在设计幼儿装礼物的盒子时,我们充沛考虑了各种礼物摆放的不同方式:第一组提供了相同的礼物——纸装饮料,考虑到纸装饮料是长方体的,幼儿在装的时候会有短边对短边、长边对长边两种方式,所以设计了两种盒子这组操作在猜想装的数量时比拟简单,属于第一层次第二组的盒子是相同的,但是装在其中的礼物是不同的我们提供了笔芯盒和本子,而且5个笔芯盒的体积和一本本子的体积根本相同,所以幼儿装满盒子的时候会有两本本子,10个笔芯盒,以及一本本子和5盒铅笔芯两种装法这组操作的猜想有一定的难度,属于第二层次第三组是最难的,装的礼物相同但盒子的深度不同,幼儿不但要考虑平面的“装满〞,还要考虑深度的“装满〞,猜想的难度更大了,因此属于第三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操作要求各不相同,从学具的设计上充沛体现了不同的难易程度各个开展阶段的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都向各自的最近开展区迈进,从而都获得了满足感,活动才更为有效 上面这个例子是通过设计、提供不同层次的数学学具来体现其教育的有效性,另外,我们还可以借用学具的反复利用、不同的操作要求、多种练习方式等伎俩,最大限度地提高学具的利用率和练习方式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发挥数学学具教育的有效性。
三、学具要具有趣味性 数学学具必须通过幼儿的摆弄才能发挥作用,单一、无趣的数学学具会影响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设计数学学具时应努力挖掘它的趣味性,制作出新颖、有趣的数学学具,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比拟数的多少、一样多时,提供击球玩具,让幼儿与同伴比赛击球,比一比谁击的次数比拟多在操作材料中添加比赛的趣味性,幼儿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运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提供标有数字的小动物,让幼儿摆放其相邻的两个数字,如果摆对了,即可相吸;如果摆错了,那么会掉下来,因而学具的巧妙制作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在排序的活动中提供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人物形象,如?小鲤鱼历险记》中泡泡的三个好朋友:阿酷、小美美、双面龟,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它们排队,有趣的动画形象会大大激发幼儿操作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在设计、制作数学学具的时候充沛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他们新、奇、特的需求,激发其操作的兴趣,数学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四、学具要具有一定的延伸性 数学学具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较为宽松、和谐的环境,设计、制作出让幼儿有发明性发挥余地的数学学具,引发其自主、自发、自由地活动。
如投放各种形状、颜色的珠子,引导幼儿按颜色或形状的一定规律串珠子幼儿的开展水平不同,操作时的排列规律也会有所不同:有的是单一特征的间隔排序,有的是数量递增的排序,还有的是两种特征的有规律排序如在中班阶段提供数与量匹配的点卡、实物卡的操作中,数概念开展较好的幼儿会将两张卡片相加、相减;方位感开展较好的幼儿会发现点点、实物的不同排列方式;还有的幼儿会玩比大小、排队、接龙的游戏……幼儿的发明力远远超出我们成人的想象,在数学学具的操作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应注重操作活动中的察看,及时激励幼儿创新,充沛发挥数学学具的教育作用 总之,数学学具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设计、制作具有操作性、有效性、趣味性和延伸性的数学学具可以帮忙幼儿更好地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也有助于教师了解幼儿实际的开展水平和对数学概念的掌握情况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充沛发挥、运用数学学具的这些特性,使幼儿学得高兴、学得有效,进而教得轻松、教得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