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离骚(节选)赏析.ppt

29页
  • 卖家[上传人]:豆浆
  • 文档编号:49147596
  • 上传时间:2018-07-24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2K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离骚》(节选)赏析王书云学习目的•1.学习屈原的爱国热忱、坚强意志和高 洁品格•2.了解《离骚》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 学习重点 •1. 体味《离骚》的抒情主人公的爱国精 神、斗争意志和高洁的人格•2. 认识《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3. 掌握《离骚》的比兴手法学习难点•1. 阅读和理解课文•2. 浪漫主义特色 •阅读与理解:•1.《离骚》简介:•《离骚》是一篇光耀千古的浪漫主义诗歌,是我国古 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 是一篇自序性的抒情诗•《离骚》又是楚辞的代表作,人称楚辞为“骚体”或“骚” 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 ,是一种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诗体以六言、七言为 主,长短参差、灵活多变,多用语气词“兮”汉刘向把 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于 是《楚辞》又成为《诗经》之后的另一部诗歌总集•题目“离骚”二字,原是楚国民歌乐曲名, 即“牢骚”、“牢愁”的音转;它又含有遭遇忧 患、内心抑郁不平的意思司马迁认为 是“离忧”,班固认为是“遭忧”,王逸理解 为“别愁”•《离骚》全篇可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 诗人的身世、品质、抱负、与楚王和谄 人的矛盾及矢志不渝的斗志;第二层写 诗人对“美政”理想的追求和追求的失败。

      并对不见容于君,不受知于世,感到难 以忍受的苦闷;第三层写诗人想出国远 游,寻求实现抱负的机会,却终于不肯 背离祖国,准备以身殉国 •2.译文(节选部分):•我是高阳帝的后代呀,我尊敬的父亲名叫伯庸 在寅年的正月啊,寅庚日我降生到人间父 亲端相我初生时的气度啊,便赐给我一个美好 的名字给我取名叫正则啊,给我的字叫灵均 •我有许多内在的美质啊,又加之以美好的仪态 我把江离和辟芷披在身上啊,把芬芳的秋兰 结成佩饰戴在腰间时光象水流一样快呀,只 恐年岁不等我早晨到高坡去摘取木兰啊,晚 上到沙洲去摘取宿莽时光飞逝不会久留啊, 春秋四季频繁地更替看见草木如此凋零啊, 担心美人转眼到了暮年楚王为何不趁年轻抛 弃秽政?为什么不把这种法度改变?楚王如肯 委任贤臣啊,我愿做先驱前来探路•昔日三王德行醇正啊,那一定是群贤荟萃的地 方岂但把蕙芷结成佩饰?申椒和菌桂也戴在 身上那唐尧和虞舜光明正大啊,遵循正道前 途无量夏桀、商纣何等猖狂恣肆,走上斜路 而寸步难行那结党营私的贵族苟且偷安,把 楚王引到危险狭隘的路上哪里是我惧怕灾祸 呀,只恐国家倾覆灭亡我要迅速奔走在皇舆 前后啊,使它走上前王的道路楚王不察我的 心迹啊,反听信谗言而盛怒。

      我本知忠言直谏 会酿成祸患,想忍耐却又不能弃止指向九天 来发誓啊,那都是为楚王的缘故你当初既与 我有约在先,后来却反悔另有打算我已不惧 怕被疏离啊,只忧伤楚王屡次改变主见•我栽种了九畹芳兰啊,又种植了百亩香 蕙一陇陇种上留夷和揭车啊,还穿插 种上杜衡和芳芷希望香草的枝叶高大 茂盛啊,愿等待成熟我将收割岂料枯 萎死亡令人忧伤啊,哀叹众芳草荒芜秽 变•众人竞相追权逐利啊,已盈满仍无厌无休他 们宽恕自己而苛责别人,各自生发疾贤妒能的 心理象马匹奔驰般地追逐权利,并不是我心 中之所急渐渐的老之将至啊,只恐美名不能 树立早晨饮木兰欲滴的露水啊,晚上吃秋菊 初绽的花瓣只要我的情质果真美好而精诚专 一,即使长期贫困、面有饥色又有何忧伤!把 木兰和兰槐的根结在一起啊,穿薜荔的花蕊当 作珠玑,用菌桂穿起蕙草做圆璧啊,把胡绳搓 成香索当作垂坠的美玉我这样的服饰是效法 先贤啊,这不是世俗所能佩服我虽与当今之 人不相容啊,却愿依彭咸留下的榜样行事 •长叹息而拭泪啊,哀人生诸多艰难我唯有好 修美而自律啊,早晨忠心进谏晚上又被废止 既废弃我以蕙做佩饰啊,又加之以采集白芷 只要是我心中所喜好的,即使九死我也不悔恨 。

      怨楚王放纵恣肆啊,终不能体察民心众女 妒忌我蛾眉婉转啊,造谣污蔑说我邪淫实在 是时俗善于取巧啊,背弃了法度而改变措施 违背了正道而追求邪曲啊,竞把苟合取容当做 法则忧愁苦闷而不得志啊,在此时我的抱负 独不能展施宁可猝死或流亡啊,也不容忍苟 合取媚于人猛禽独自翱翔啊,自古本来如此 方圆怎么能相合?有谁异道能相安?心志受 到委屈和压抑啊,我忍受着过错和耻辱保持 清白为正义而献身啊,本来是古圣所嘉许的美 德•后悔对前途没有察看清楚啊,伫立眺望我想要 回返回转我的车踏上昔日的路啊,趁着迷途 还不远让我的马在生有兰草的河湾漫步啊, 在有椒树的山丘上奔驰且流连进身君前不被 任用反而获罪啊,退步我将重新整制以前的衣 衫裁制菱荷的叶做上衣啊,采集荷花来做裙 裳不理解我也就罢了,我的情操依旧高洁芬 芳我头戴高高的冠冕啊,腰悬长长的佩剑 香草的芬芳和佩玉的光泽交集啊,唯有光明纯 洁的品质还没有损伤忽然回头纵目远望啊, 目光顾望到荒远的四方我的佩饰缤纷而繁盛 啊,香草的芬芳浓烈而彰扬人生各有所乐啊 ,我独把修洁作为一贯的习尚即使粉身碎骨 我也不会改变啊,我的心岂能被任何困厄挫伤 1.诗人的形象:•“帝高阳”三句——诗人出身高贵,具有与 生俱来的不凡气度。

      •“名余”句——诗人名为“正则”,正:公正 ;则:法则,隐括屈原名“平”诗人字为 “灵均”,灵:美、善;均,平坦,隐括屈 原字“原”诗人的名字暗含其人格的公正 、刚直•“纷吾……迟暮”——喻诗人珍惜青春,只 争朝夕,修养高洁的志趣、纯正的品格 ,锻炼治国的才能•“不抚壮……先路”——诗人主张变法图强 、改革政治,并愿为此奔走呼号,作开 路先锋•“昔三后……窘步”——诗人赞扬尧、舜、 禹等贤明君主的政治光明正大,因而前 途宽广;桀纣等暴君狂妄邪恶,因而寸 步难行以古喻今,劝谏楚王坚持美政 ,抛弃秽政•“惟夫党……险隘”——指斥楚国把持政权 的贵族集团苟安享乐,把楚王引上危险 狭隘的绝路•“岂余身……踵武”——诗人不顾个人安危 ,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迅疾地奔走在楚 王前后,要在政治上使怀王走上前王的 正路•“荃不察几”句——诗人怨恨楚王昏庸,希 望楚王能选贤任能•“初既与”二句——诗人指责楚王反复无常 ,屡屡改变主张,希望楚王能遵循法度 •“余固知”二句——诗人忠言直谏,正道直 行,为国家的命运、前途,将个人安危 置之度外•“余既滋兰……将刈”——喻诗人培养贤才 ,希望俊杰成就,为国效力•“虽萎绝”句——喻培育的贤才有的受到迫 害,有的变节流俗。

      •“众皆竞进”二句——诗人痛斥群小追权争 利、贪得无厌、疾贤妒能、苛责忠良 •“忽驰骛……遗则”——诗人决不象群小那 样急于追逐势利,只恐终生美名不扬 毕生修养高洁的品质和操守,即使遭受 困厄也不顾及并且效法古圣先贤,誓 死坚持美政理想•“长太息……未悔”——诗人忧国忧民,修 德自律,忠心进谏而不被楚王采纳,但 诗人却坚持志向,九死不悔•“怨灵修……此时也”——诗人怨恨楚王任 意行事,希望楚王励精图治,体察民心 ;指斥世俗诽谤诬陷、背正趋邪、苟合 取容,使自己为国为民的抱负不能施展 •“宁溘死……之所厚”——诗人面对逆境: 楚王昏庸、群小误国、“众芳”变质,矢志 不渝,坚持美政理想固守洁白操守, 卓尔不群宁可牺牲生命,承受迫害, 决不随俗方圆•“步余马……其弥章”——喻诗人被疏离退 身,却永葆自己高洁的品质•“民生……可惩”——总结上文好修”是 诗人毕生的行为准则:始“修能”以事君; 遇谗、见废“修姱”以坚持操守和理想,誓 死不渝;欲退“修初服”喻志趣愈坚此精 神更贯穿下文,实全篇之枢纽•主题:(节选部分)诗人自述其既 具天赋美质又重修德养才,并抱定 辅佐君王,振兴楚国的志向但却 遭“党人”诬陷,被楚王疏远。

      诗人始 终坚持操守,追求理想,效法古圣 先贤,不惜为正道而献身表现了 诗人热爱祖国的满腔热忱,不屈不 挠的坚强意志,正道直行、伟岸高 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崇高人格 2.《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浪漫主义是文艺基本的创作方法之 一它的基本特征是抒发作家、艺 术家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 华丽奔放的语言,奇特瑰丽的想象 ,大胆奇异的夸张塑造艺术形象 •《离骚》的浪漫主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第一,塑造了一个为理想而献身的 抒情主人公形象由于理想的崇高、人 格的峻杰、感情的强烈这个形象远远超 出现实之上;《离骚》始终贯穿着诗人 以理想改造现实的顽强斗志和以身殉理 想的不渝精神:讴歌理想是本诗浪漫主 义的精神实质 •第二,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表 现在诗人驰骋想象,糅合神话传说,历 史人物、自然现象编织成幻想的世界 如关于神游一段的描写,诗人朝发苍梧 ,夕至悬圃(神话中的山),他以望舒 (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神)飞廉(风神 之名)鸾凰、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 仪仗,上叩帝阍(天帝的看门人),下 求佚女(帝喾的妃,商人祖先契的母亲 ),想象丰富奇特,境界仿佛迷离,场 面宏伟壮丽,有力地表现了诗人追求理 想的精神。

      •第三,诗人常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事物特 征如,诗人以花草冠佩象征品格已富 有优美想象,而集中的夸张描写,则把 诗人品格的高洁表现到极至,具有了浪 漫主义特质3.《离骚》的比兴手法(兼与《诗经》比 较):•《离骚》“依诗取兴,引类比喻”,继承了 《诗经》的比兴传统,而又发展了它 《诗经》的比兴大都比较单纯,用以起 性和比喻的事物还是独立存在的客体; 《离骚》的比兴却与所表现的内容合而 为一,具有象征的性质如以花草冠佩 象征诗人的高洁等•再有,《诗经》中的比兴往往只是一首 诗中的片断,《离骚》则以系统的, 一 个接一个的比兴展开内容如诗人用佩“ 江离”“秋兰”等香草比博采多汲增进才能 以“皇舆”比国家、“绳墨”比法度、以各 种草物比各种人物并自比女子,由此 生发,以爱情关系比君臣关系;以众女 妒美比群小嫉贤;以求媒比求通楚王的 人;以婚约比君臣遇合等 《离骚》比 兴手法的运用,使全诗生动形象,异彩 纷呈思考练习题目•屈原的人格美在何处 ,它有什么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手法是如何表现的•本文的“比”“兴”手法意义何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