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山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doc
12页白山市 2011 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回顾“十一五”:团结奋进,攻坚克难,白山实现历史新跨越2006 年以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综合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市等战略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开拓创新,顽强拼搏,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计划目标,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经济总量快速扩充预计五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 1540 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 145.6 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 78.5 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580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664.9 亿元,年均分别增长 19.8%、27.6% 、36.2%、47.8%和 24.8%三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 16.2:51.4:32.4 调整到10:58:322010 年单位 GDP 综合能耗比 2005 年降低 22%,二氧化硫提前一年完成减排任务,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减少 10%,市中心区空气质量良好天数达到 318 天。
———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支付改制成本 18.1 亿元,完成 108 户国有企业和111 户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占 GDP 比重由 53%提高到 70%政府机构改革、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按期完成,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累计引进域外资金 741.3 亿元,年均增长 61.8%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12.7 亿美元,年均增长 20%———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交通建设累计投资 91 亿元,新建公路 1026 公里,总里程达到 6375 公里长白山机场建成通航,环长白山旅游公路等相继建成,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靖宇至松江河铁路等开工建设市区投资 72 亿元,完成了道路、桥梁、供水、供热、供气管网改造等一批市政工程六路安居工程”完成954 万平方米,安置居民 13.8 万户改造农村泥草房 2.95 万户市民、农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 26 平方米、22.6 平方米———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15.6 万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3.3 万人发放社会保障、社会救助资金 43.8 亿元城镇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 95%、93% 和 91%。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8 亿元,年均增长 19.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 8168 元和 2577 元深入开展了文明单位、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成功迈进中国十大生态旅游城、全国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和园林城行列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对口援建四川黑水县洛多乡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提前一年完成 ——— 民主法制不断加强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五五” 普法圆满结束,全社会的法律意识进一步增强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各民族团结进步2010 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计划的收官之年,是精彩纷呈喜获丰收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打资源牌、走特色路,着力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经济社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坚持大发展、快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0 亿元,增长 18%全口径财政收入 43.2 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 25.3 亿元,分别增长 18.9%和 27.8%。
财政支出突破百亿元大关,增长 31%,人均支出全省第一,创历史最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 530 亿元,增长 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10 亿元,增长 25%农业总产值 71 亿元,增长 12.6%接待游客 328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28.4 亿元,分别增长 16%和 25%第三产业增加值 141 亿元,增长 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0 亿元,增长 18%引进域外资金 251 亿元,增长 30%实际利用外资 1.3 亿美元,增长 20%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 2.2 亿美元,增长 31%,其中出口 1.8 亿美元,增长 28.6%争取国家和省扶持项目 111项、各类补助和专项资金 75 亿元,居全省前列——— 坚持高投入、快建设,发展环境明显优化投资 20.5 亿元,全面实施畅通、绿美、亮化、净化、安居和暖房子工程,向江大桥、浑江大桥主体完工,新建通江路等 17 条街路长白山广场、翠柏广场建设进展顺利,南岭广场基本建成,市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27%日处理 5 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一期投入使用改造供热主干网和支线管网 33.3 公里启动了碱厂沟河、月牙河区域综合治理工程城市棚户区、煤矿棚户区改造完成 68.1 万平方米,安置居民 10089 户。
5 万平方米城镇廉租房主体完工编制完成生态城镇化规划新农村建设投资 6.5 亿元,实施项目 1248 个,新建 18 个高标准示范村和 20 个整体推进村解决了 3.5 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了 7675 户农村泥草房和危旧房改造交通建设投资 36.2 亿元,营城子至松江河高速公路、朝长线东岗至长白段公路、三道沟至集安界边防公路进展顺利新修农村公路 230 公里鹤大高速公路白山段、白山至长春、白山至临江、松江河至长白高速公路列入省“十二五”建设规划,松江河至长白铁路正式立项——— 坚持惠民生、促和谐,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取得重大突破,施慧达药业获中国专利金奖提名和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白山市被命名为“中国松花砚文化产业基地”,浑江区被命名为“中国金属镁产业示范基地”白山方大”、“爽风”百叶窗、“露水河 ”木屑板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抚松人参” 被认定为中国地理标志商标,靖宇“西洋参”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部免除 10 万名城市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不断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 100%146 个自然村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第十六届省运会上分别获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第五名。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0.12‰全年新增就业 3.9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2.3 万人启动了“ 五七家属工”养老保险参保续保试点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20.3 万人、 11.5 万人、 90.9 万人、19.1 万人和 19.3 万人筹资 2000 万元设立“陈云教育基金” ,扶持救济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城乡低保、助残、助医、助孤等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6840 元、5924 元,分别增长 12%和 11.5%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和领导包案制度,集中处理一批信访积案,实现非正常访进京“零登记”,保持了信访局势稳定全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和平安白山建设,综合破案率居全省前列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等专项安全整治,事故发生率整体下降 34.7%加强森林管护和生态建设,连续 31 年实现无重大森林火灾年初确定的 10 件民生实事有 6 件超额完成任务,其余 4 件由于遭受特大洪灾、调整规划设计、资金没有完全到位等原因,未能全部完成,将在今年工作中积极解决——— 坚持抗大洪、救大灾,重建家园取得重大胜利。
去年 7 月下旬,我市遭受超二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党政军警民上下一心,不畏艰险,顽强奋战,取得了抗洪抢险救灾的决定性胜利全市共争取救灾资金和物资 1.02 亿元,接受社会各界捐款 4847 万元按照“六个确保”的要求,全市投入恢复重建资金 23.4 亿元,完成了 29817 户水毁房屋、71 所学校、44 个卫生院(所) 、 21 个社会福利机构维修重建任务,修复水毁公路 79 条 663 公里、城市供水管道 72 公里、农村饮用水设施 124 处,重建堤防 7 公里,195 户企业、4131 个大棚恢复生产,复垦农田 6954 公顷,全部完成年内灾后重建任务——— 坚持重规范、高效率,政府自身建设明显加强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 3 件、建议 43 件和政协委员提案 79件,办结率均达到 100%加强了行政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63 件,行政审批项目全省最少,依法行政示范县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村民自治和社区居民自治得到巩固和提高加强了应急救援演练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白山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改革开放成果最丰、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五年。
成绩来之不易,发展振奋人心!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与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行各业和各族人民群策群力、拼搏实干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驻白山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司法干警、中省属企事业单位,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关心和支持白山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产业转型升级较慢;三产服务业发展不快,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特色农业产业链条短,市场化水平低,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不足、渠道不宽;县域发展不平衡,市直发展后劲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改造和建设的任务繁重;财政处于还债高峰期,一些事关民生的问题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少数群众生活仍然比较困难;部分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政府职能还需要进一步转变等对此,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二、展望“十二五”:凝心聚力,拼搏进取,全力建设富民强市新白山 未来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白山经济大提速、社会大发展的五年。
国际金融市场趋向稳定,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性增长国内经济进入消费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新阶段,中央继续加大振兴东北战略实施力度,省委、省政府加快推进能源、旅游、矿泉水、人参等产业发展,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必须抢抓机遇,突出“发展” 和“ 民生” 两个关键,拼搏奋争,扎实苦干,努力实现白山在吉林东部率先崛起根据市委五届十三次全会部署,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经济大提速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市为目标,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生态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培育壮大“三五二”产业,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发展保障民生改善,加强资源和环境保护,繁荣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打造吉林东部新的经济增长极,努力建设富裕开放、文明和谐的新白山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五个翻番、五个领先、五个突破”到 2015 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五项指标翻一番半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纯收入、社会保障覆盖面五项指标全省领先;力争全市 GDP 突破 1200 亿元,人均 GDP 突破 9 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 1000 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 120 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突破 80 亿元,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迈进全省较发达城市行列。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全力建设富民强市的新白山 ——— 致力于产业升级,全力打造实力白山坚持产业强市,区域经济一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