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教学方法的借鉴、运用和创新-2019年精选文档.docx
5页数学教学方法的借鉴、运用和创新新课标条件下的数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它涉及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传统的教学方法脱离实际,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必须进行完善和改革下面就数学教学方法的借鉴、运用和创新谈谈认识一、教学方法的借鉴进入信息化时代, 国内外各种数学教学方法纷至沓来、 精彩纷呈,让人眼花缭乱有的老师到处求教、积极仿效,结果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许多老师只注重了“借”,而忽视了“鉴”,未能吃透《教学大纲》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他人的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实质性的研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 只求形似,不顾神似,自然而然由高效变成了低能,神奇变成了腐朽, 启发式变成了“满堂问”, 发现法变成了“注入式”,一时把自己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数学课不知怎么教、不知怎么上了教无定法,但应从实际出发”,学习他人的教学方法,必须联系实际,有所鉴别,有所取舍,决不能照搬照抄,亦步亦趋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应该进行辩证分析, 既不能全盘继承,又不能全盘否定, 要运用比较的方法, 研究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和劣势,根据数学教学实际,进行合理选择、合理运用。
教学方法作为教学活动的因素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是一个“活”的因素,数学教师必须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手段和媒体的变化而重新组合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在不同的因素组合中自如地驾驭不同方法的能力, 以“随机应变”为每一节课赋予不同的魅力,取得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依据教师自身实际,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灵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这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达到预期教学目的关键三、教学方法的创新衡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不是看其名称是否新颖, 而是看其实质,看其效果, 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也有一个继承和吸收的问题,尤其要吃透 《数学教学大纲》 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吸收教学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创新, 当前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坚持“四变”1. 变注入式为启发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11 年版)》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存在着“重教太过”、 “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 数学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 不管学生能否接受, 只知道反复地一味灌输和强化作业,忽视了学生知识技能、各种能力、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启发式教学作为与注入式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 它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是素质教育积极提倡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师指导下实现学生“由不知到知,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主体,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数学的特点, 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方法,贴近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验、理解、思考、探索,促使他们自主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2. 变灌输式为情感式有人认为:数学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 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谈不上什么情感 因此出现了满堂灌和满堂练式的教学,教师在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头头是道,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乏味枯燥,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情感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健康而丰富的情感, 生动形象的语言, 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引起共鸣,顺利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活泼、主动、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学习师生间的情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3. 变单向式为多项式多年来,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教学信息单向传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已经成为多数数学教师固定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能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数学教学必须采用诸如“自学解疑”、“问题讨论”、“合作交流”、“主动探究”、“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等多项信息交流的教学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既有教师向学生的信息传输, 又有学生向教师的信息反馈,还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种多项辐射、相互交叉的多项式的教学方法, 会给学生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数学教师要把新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 改变课堂的面貌,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使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民主,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定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4. 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新课标》指出:“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捧着书本“讲深讲透”的封闭式的教学方法, 已经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也不切实际数学是一门源于生活并最终融入生活的学科,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数学更加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数学教学必须拓展和延伸, 实行开放式教学 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既要知道怎样和前面已学过的知识联系,又要兼顾知识的外延拓展教师可采用设置一些悬念、提一些问题等一系列措施,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其次,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考虑教材实际, 同时兼顾学生的发展 有一些在教材中涉及的内容, 在课堂不便拓宽加深, 但为了满足一些学生的求知欲,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问题,提出见解,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后思考,让其在课外活动中进行讨论,并给予解答最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生真正感受数学的价值所在激励学生课下深入地分析和探求,在适当时机组织交流,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所做的一切是一项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有所乐,定能收到良好教学的效果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抓住数学学科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面向全体学生,灵活恰当运用教学方法;只要我们以充实、有效的数学活动为载体,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探究、掌握数学内容,体验、领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一定能够超越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实现数学教学的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