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范文6篇.docx
16页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范文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观察字形等方法随文识记“司、跌”等5个生字,通过观察比较写好“司、庭、跌”3个生字2、通过跟老师读、画停顿符号等方法学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好课文节奏3、借助注释、插图、微课、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课文大意,在对比中感受人物形象,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教学流程】一、旧知导课,揭示课题1、揭题导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司马光(板书课题)2、介绍复姓“司马”:司马光是一个人的名字,你知道他姓什么吗?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学过姓氏歌,里面就提到了不少复姓,有哪些?(诸葛、东方、上官、欧阳)今天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复姓,叫——司马3、介绍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人,他是一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也就是说他研究历史、写文章都非常厉害他编写的《资治通鉴》就是一部很伟大的史书4、联系旧知,引出“文言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个故事。
但是今天的课文和平时的课文很不一样,这是我国古代的人们写文章的时候使用的语言,叫作“文言文”板书:文言文)二、读出节奏,读通课文1、范读:这是我们第一次学文言文,文言文的朗读和现代文有点不一样,所以就先听老师来读一读2、跟读:是不是我现代文的朗读有点不一样?想不想来学一学呢?好,捧起你们的书本,跟着老师来读一读逐句跟读)3、开火车跟读:接下来我们开一列小火车好不好?(逐句开火车3—4人跟读,随时词卡正音)4、集中正音(瓮、迸)5、联读:读准了字音,又跟着我这样读了几遍,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来读一读好吗?我们来联读,我读句子的句首,你们连着来把下面的句子读完整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6、跟读长句:想不想再来读一读?我们接下来难度加大,跟着我来读长长的一句好不好?(生跟读)7、自由读:想不想试着自己连起来把它读一读?好,那就自己大声地读几遍吧8、指名读9、画停顿符号:她棒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看她读文言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停顿了呀我们来看一看,她在哪里做了小小的停顿?(齐答,师画斜杠)10、引导发现人物后面的停顿11、引导发现动作后面的停顿。
12、小结:是呀,在表示人物名称和表示动作的词语后面稍稍作了停顿,这个文言文读起来味道就不一样了13、齐读:我们再一起捧起书本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吧三、读懂课文,讲好故事(一)了解第一句话的大意,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1、粗知大意:读了这么多遍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自由交流)2、引出故事:你们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了周老师这个故事大概的意思,让我知道了故事原来发生的情形就是——一起读(读第一句,其它隐灰)3、借助不同的方式学习第一句1)“群儿戏于庭”(标红)借助注释理解“庭”:你是怎么读懂这个“庭”的?噢,注释告诉了我们这里的“庭”是庭院的意思圈画)我们可以借助注释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其实借助注释学文言文我们一点也不陌生注释在哪里出现过?对了,我们在学古诗的时候就碰到过引导发现文言文中词语的换序理解:戏于庭——在庭院中玩耍聪明的你发现了吗,文言文中有些词语的顺序和我们今天说的不太一样戏于庭”是“在庭院里玩耍”换序理解(拓展):这样的说法你会吗?下课了,我们都跑到操场上游戏,古人会怎么说?在操场上游戏——戏于场铃声一响,我们都回到了教师学习,又该怎么说?文中的这群小朋友是在——庭院里玩耍我们一起在来读读这半句话。
2)“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标红)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一个小朋友爬到了一口瓮上面瓮”是什么?(微课)合作表演“足跌没水中”:谁愿意上台来表演一下?是呀,“没水中”就是指那个小朋友沉入到水中了情景创设,谈感受:眼看着自己的小伙伴要被水淹没了,你的心情怎样?情感朗读:请你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两个短语你能把这份心情读出来吗?试试看3、想象说话:那你会怎么办呢?想什么办法救出来呢?(指名2—3生)(二)了解第二句话的大意,在对比中凸显人物形象1、了解其他人的做法:你们那么多的行为,文言文只用了一句话,那就是,读——众皆弃去孩子们都怎么样了?(都跑开了,有的去找大人了,有的……有的……)板书:众弃去2、读懂司马光的做法:只有司马光,他怎么办?一起读——光持石击瓮破之,他怎么做的?(指名回答)你从哪里看到的?3、演一演司马光:只有司马光没有慌(板书:光)持石击瓮,把这口瓮砸破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司马光击瓮破之的样子4、情境创设,感情朗读:司马光呀,司马光,当其他小伙伴们都跑了的时候,你为什么不跑呢?(谈感受,朗读)5、了解人物形象:同学们,当小伙伴跌入瓮中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读——只有司马光——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司马光?(指名2生回答,朗读,齐读)6、读懂结局:果然,司马光的方法奏效了,一起读——水迸,儿得活。
开火车读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情形?7、小结:瓮被——砸破了,水——涌了出来,所以小孩——得救了一起再来读一读8、齐读:看来你们真的把这个文言文的故事读懂了,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三)借助注释讲故事1、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接下来,我们要借助注释来讲一件这则故事吗?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2、推荐同桌讲故事:觉得自己的同桌讲得怎么样?推荐一位来讲一讲用讯飞呈现于屏幕之中)3、检查是否借助注释4、师生合作文白互读,梳理结构5、文白对比,发现特点:刚才那位同学讲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这么长长的一段话,课文只有短短两句话,你发现文言文有什么特点?(自主交流)四、小结课堂,指导书写1、男女生合作读课文2、感受文言文的文化:其实啊在古代,读文言文还可以用吟唱的方法,我们一起来听一听3、指导书写:庭、跌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运用加一加、换一换,连字组词的方法,95%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司、假、缸”等8个生字2、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范写、巡视指导,95%的学生能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别、到、那、都”等6个字3、通过同桌互助互查,教师正音,90%的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90%的学生能够随着课文的叙述感受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的好品质教学活动预案】一、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师述:今天,我们认识一位古代的.伟人,相机出示挂图他是谁?2、生回答,师板书:司马光(齐读课题)3、师简介司马光司马光是宋朝的文学家,司马是复姓,光是名设置悬念:今天我们就是要讲一讲司马光小时候救人的故事,他,为什么要救人,是怎么救人的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指导看图,初步了解图意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这个地方有些什么?2、图上有几个小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哪个是司马光?三、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图画上的故事的1、提出初读要求:(1)读准每个字音2)画出本课的生字3)标好自然段四、识记生字1、自由认读生字词2、不看拼音,直接认读生字词3、看到课后字表里的字,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记住?你有什么好办法?例如加一加:别、慌、瞎、救换一换:虾—吓破—坡叫—收注意词语:使劲、砸破多音字:假4、拿出字卡,做找朋友的游戏五、指导书写“别、到、那、都”两个生字1、自主观察,说一说写好写好这几个字需要注意什么?(1)“别、到”左宽右窄,“那、都”左右宽窄差不多2)右耳朵旁先写横撇弯钩,再写竖。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3、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六、熟读课文师:生字娃娃回到课文中,比一比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1、同桌合作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也不读错字2、点名分自然段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错误请你给他指正3、用自己的话简单的说说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总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这节课认会了那么多生字,还读会了课文,了解课这个故事,收获真大!七、作业设计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一听2、抄写生字,并听写3、想一想: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用什么方法救那个孩子?三年级《司马光》的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认识“司”、“假”等13个生字,积累一些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3、启发学生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想办法,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品格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并从中受到启示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一、揭题走近人物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他是谁呢?(板书课题,让学生跟主人公打打招呼,产生亲近感,并从中认识生字“司”)2、司马光自我介绍:我是古时候的宋朝人,姓司马,名光,比你们早出生几百年呢!(1)听了他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指导了解复姓,理解“古时候”)(2)把写这个意思的句子读读。
出示第一自然段)(3)对司马光你还想知道些什么?(鼓励质疑,梳理问题,板书:事?人?)3、司马光生活在古代,他不能来和我们见面,如果我们想要认识他,和他交上朋友,可以从读懂课文开始二、初读观察人物1、自读课文:边看插图边读课文,要读准字音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2、同桌交流会认的生字,挑自己喜欢的自然段相互读读评评三、朗读感悟人物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看图,这里谁是司马光?你是怎样认出他的?2、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和同伴玩:出示:有一回,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机动)△砸缸救人(重点):出示第五自然段(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你会做做动作吗?(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群中,询问了解学情)(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①你做这样的动作想说“砸”是什么意思?其余学生再作补充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砸这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4)司马光这样用力砸,想干什么?(想砸缸──想救人)①引入学习第3自然段,得出结论:这时候不救人,一件危险的事就要发生了②指导读出担心、焦急的语气。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时,心里怎么样?对照别的小朋友的表现,说说怎样做是“慌”了?①结合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哭的、叫的、喊的、跑的都是慌的表现②想象一下,他们慌张的时候会一边哭一边喊些什么?③读出他们慌的样子来6)继续探寻司马光心理,他不喊不叫不慌,砸缸之前在想什么呢?(7)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8)了解结果,引读第6自然段9)学着司马光的样子,把他遇事不慌、奋力救人的心情和样子读出来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4、从他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小朋友?想对他说什么话?(把“会想办法”、“聪明”、“勇敢”等星送给他四、延伸走进人物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几百年后我们也一直记得他课后你们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你会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