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ni****g
  • 文档编号:527644671
  • 上传时间:2024-03-0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35.0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田家炳高中2019-2010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题时间:120分 总分:150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官场文学与正面表达中国当代文学界莫名其妙地滋生了一种傲慢和偏见,不屑于在文学中表现生活与政治的关系往古数千年,政治同日常生活的关系,政治关乎每个人的生死与呼吸,从来没有像最近半个多世纪这么紧密过,更何况政治曾空前地伤害过每一个中国人.文学如果仍是人类的良心,它就不应该忌讳对政治中国的真实表达这是十几亿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和文化记忆,文学不应当回避.  最近十几年,紧贴现实与政治的文学,比较突出地集结在所谓“官场文学"领域.官场文学之所以异常繁荣,原因必定是多方面的,但一个基本判断不会变,即任何文学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地上长出来的官场文学正是由于现实土壤的滋养,它才如此兴旺发达目前中国文学界,特别是文学评论界,对官场文学的轻慢和鄙薄,丝毫动摇不了官场文学的存在地位某种意义上讲,任何流派、任何类型的文学现象,都只是文学史上的某个过渡期,因而对当下官场文学的种种指责,不可看作否定官场文学的足够理由百年之后回望这段文学史的时候,看到的必将是另外一番风景.  官场文学最引人争议的就是所谓的真实性。

      简单地说,现实生活中有光明,有黑暗;有美好,有丑陋;有进步,有落后;有情有爱,有仇有恨这些都是真实的作家对此采取什么样的取舍态度,这固然是作家的思想倾向问题,同时也是作家的文学态度、文学立场和文学能力问题官方和民间判断文学的真实性有不同的尺度,官方尺度往往是简单狭隘的政治尺度,民间尺度则往往是非理性的情绪尺度一个负责任的作家,既不能迁就官方尺度,也不能盲从民间尺度迁就官方尺度,容易炮制粉饰太平的伪现实主义文学;而为了取悦民众而迎合民间尺度,会使文学堕入另外一种恶俗  什么样的文学才是真实的文学,似乎读者应该是最终的判官但是,目前中国读者阅读反映现实的文学作品,存在一种普遍心理,简单地表述就是,不相信好,只相信坏作品写了现实中的真善美,多会认为是假的、肤浅的;而写了现实中的假恶丑,就会认为是真实的、深刻的这是一种不正常、非理性的文学接受心理当然,作家没有理由指责和埋怨读者,而应思考与之相关的另外一个问题,即如何表现正面价值人类的命运再怎么多灾多难,人类前行的步履再怎么艰难曲折,都未能改变一个事实:人类永远都会朝着光明的方向走坚持选择正面价值,这是人类的本能如果不是这样,人类早已灭亡这是常识,勿用赘述。

      所以,目前中国读者这种“只相信坏,不相信好”的文学接受心理是违背常识的、非理性的.作家有责任让读者回到常识,回到理性固然,读者这种不正常、非理性的阅读心理,主要来自生活经验而非文学阅读经验,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作家表现正面价值的能力受到了质疑和挑战.如何在作品中表现正面价值,固然需要作家提高艺术素养和艺术能力,但更重要的是作家必须真正认清社会的主流、把准生活的基本面,满怀热忱地发现和塑造现实生活中正面的文学形象  1. 下列对于“官场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场文学与当代文学界“傲慢与偏见”相悖,其特点是在文学中表现生活与政治的关系,是紧贴现实与政治的文学.B、官场文学的繁荣基于文学与现实的关系,文学不应当回避对政治中国的真实表达,因为它是国人的真实生活与文化记忆.C、官场文学也和其他文学现象一样,只是文学史上的某个过渡期,当前对官场文学的种种指责,不是否定官场文学的正当理由D、官场文学由于现实土壤的滋养而兴旺发达,文学评论界对官场文学的轻慢和鄙薄,动摇不了官场文学的存在地位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官场文学是人类的良心,人们对官场文学的争议集中于它过多地暴露了现实中的阴暗面,虽然现实中美好与丑恶、进步与落后并存。

      B、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政治同日常生活的关系非常紧密,政治关乎每个人的生死与呼吸,政治曾空前地伤害过每一个中国人C、官场文学应该具有现实性,它反映社会现实的真实性与作家的思想倾向有关,也与作家的文学态度、文学立场与文学能力有关D、官方与民间对文学真实性的判断有不同尺度,官方尺度侧重政治,民间尺度侧重情绪作家应有自己的立场,不迁就任何一方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者是文学真实性的最终判官,但目前中国读者对反映现实的作品有“只相信坏,不相信好”的不理性文学接受心理B、人类是在命运多灾多难中前进,在步履艰难曲折中前行,人类的本能是选择正面价值,走向光明的速度越来越快C、作者认为,作家有责任让读者回归理性,选择正面价值,因而作家应该思考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表现正面价值,塑造正面的文学形象D、读者不理性的阅读心理对作家表现正面价值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与质疑,因此作家应致力于塑造现实生活中正面的文学形象二、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陶安,字主敬,当涂人少敏悟,博涉经史,尤长于《易》,避乱家居.太祖取太平,安与耆儒李习率父老出迎,太祖如注之与语.安进曰:“今海内鼎沸,豪杰并争,然其意在子女玉帛,非有拨乱、救民、安天下心。

      明公渡江,神武不杀,人心悦服,应天顺人,以行吊伐,天下不难平也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太祖曰:“善."留参幕府,授左司员外郎安从克集庆,进郎中及聘刘基、宋濂、章溢、叶琛至,太祖问安:“四人者何如?”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黄州初下,思得重臣镇之,无逾安者,遂命知黄州.宽租省徭,民以乐业后坐事谪知桐城,移知饶州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援兵至,陈友定败去.诸将欲尽戮民之从寇者,安不可太祖赐诗褒美,州民建生祠事之.洪武元年,初置翰林院,命知制诰兼修国史.帝尝御东阁,与安及章溢等论前代兴亡本末.安言丧乱之源,由于骄侈.帝曰:“居高位者易骄,处佚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卿言甚当.”又论学术安曰:“道不明,邪说害之也.”帝曰:“邪说害道,犹美味之悦口邪说不去,则正道不兴,天下何从治?"安顿首曰:“陛下所言,可谓深探其本矣安事帝十余岁,视诸儒最旧.御制门帖子赐之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时人荣之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曰:“闻之道路。

      帝大怒,立黜之《明史·列传第二十四》)【注】如:到,往,引申为“接见”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 /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B、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C、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D、太祖问/曰吾欲取金陵/何如安曰/金陵古帝王都/取而有之/抚形胜以临四方/何向不克?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耆儒"是指年老的学者.“耆”意为年老儒”在汉以后泛指读书人,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不同B.“吊伐”是把要惩处的人或有罪的人悬挂起来,人们一齐讨伐他(们)这是古代在国家军队收复失地时常见的做法C.“生祠”是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建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对于有德政的官员,民为之立生祠,以颂其功德,并加以奉祀D.《易》也称《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一本揭示事物变化的书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陶安学养丰厚。

      他自小聪明,广泛阅读经史,学有专攻,后来太祖还给资格最老的读书人陶安专门赐门帖子赞扬他B.陶安擅长政治投机元末大乱,陶安避世不出,但明太祖大军一到,他又率领乡亲迎接,并奉承太祖说起兵是顺天意得民心.C.陶安深谋远虑他深知金陵的战略地位,肯定太祖攻克金陵的战略目标;陈友定叛军攻打饶州城时,陶安抚民心待援兵而获胜D.陶安对朝廷极忠诚.他在地方任职爱民如子、政绩显著,深受百姓崇敬;在中央任职出谋划策、针砭时弊,深受皇帝信任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方框内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1)陈友定兵攻城,安如吏民谕以顺逆,余皆婴城固守5分)(2)御史或言安隐过,帝诘曰:“安宁有此,且若何从知?” (5分)(3)对曰:“臣谋略不如基,学问不如濂,治民之才不如溢、琛太祖多其能让.(5分)(二)诗歌分析与理解: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 唐代: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性情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注)这首诗作于崔峒晚年,其时,崔峒在潞府功曹任上,功曹属于闲官诗题中的“韦使君”指韦应物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句中的“谢"是“拒绝”的意思,诗句是说作者不务政事,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

      B.“竹杖纱巾”是隐者装束,这一句是说作者如隐者般逍遥自在地生活,大遂平生之愿.C.前两联写了作者的生活情景,引出了颈联对两位友人的生活情景的描写.D.颈联运用了典故,将李明府比作陶潜,将韦应物比作庾亮,夸赞他们的雅洁E.最后一联写作者不愿从万里之外给君王献书,因为君王深居禁宫无法收到9、诗歌题为“书情”,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三)名句默写(16分)10、(1)《寡人之于国也》中表达统治者要对百姓认真兴办教育德化的语句是: , 2)《劝学》中正面强调学习要“积累"的比喻句是: , ; ,   (3)《师说》中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能的语句是: ,  (4)《荀子·劝学》中用比喻来形象说明“学”比“思"更重要的名句是:“ ,  (5)《劝学》人想通过学习提高和改变自己,成为君子的语句: , . (6)《劝学》一文中用螃蟹比喻,反面说明学习用心的语句: , . (7)《劝学》中强调学习要坚持的语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材料一 回顾我国生育政策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到1950年代中期,出现了一个战后婴儿潮,因家鼓励通过生育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建设。

      到1960年代,我国出现极度贫困,这固然有自然灾害的原因,但也说明人口与生产力的矛盾已经出现并日益严重所以,197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实施以人口控制为导向的人口政策到了1990年代后,妇女的生育水平已经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所谓更替水平的生育率,是指平均每位妇女生育2.1个子女.这样,下一代人ロ能够更替上一代人ロ数当平均每位妇女生育子女数小于这个水平,人口再生产总体上呈现内在缩状态目前,我国妇女生育水平仍旧在下降 贝克尔为生育和家庭行为的经济分析提出了历程碑式的分析框架他认为人类的生育是把孩子作为耐用品进行投资的一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