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法规与管理》教案十一(x).ppt
20页《新闻法规与管理》要点课件第八章 新闻传播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n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维护国家安全n第二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宣扬邪教n第三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维护民族平等、团结n第四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保密制度n第五节 新闻传播活动与维护社会秩序n 一、什么是国家秘密?n指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 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于一定范 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二、国家秘密的内涵和外延n1、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利益n2、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确定n3、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 悉《保密法实施办法》第4条的解释:n某一事项泄露后会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 ,应当列入保密范围:n1、危害国家政权的巩固和防御能力;n2、影响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 ;n3、损害国家在对外活动中的政治、经济 利益;n4、影响国家领导人、外国要员的安全;n5、妨害国家重要的安全保卫工作;n6、使保护国家秘密的措施可靠性降低或 者失效;n7、削弱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n8、使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失去保障密级确定n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国家保密局会同外 交、公安、国家安全和其他中央有关机关确定。
国防 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委确 定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 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 n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和属于何种密级不明的事项,则 由各级保密工作部门确定,绝密级,由国家保密局确 定机密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保密局或上级 保密局确定秘密级,由省、自治区所在地的市或国 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保密局或上级保密局确定保密时间n在对某一国家秘密确定密级时,就应根 据有关办法并结合本机关、单位国家秘 密的具体情况确定该项国家秘密事项具 体的保密起止时间n一般,绝密不超过30年;n机密不超过20年;n秘密不超过10年三、什么是泄露国家秘密n1、使国家秘密被不应知悉者知悉n2、使国家秘密超出了限定的接触范围, 而不能证明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四、泄露国家秘密罪及其法律责任n1、泄露国家秘密罪n《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 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 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属于渎职罪n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 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n主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n主观方面:故意或过失n客体:国家保密制度n客观方面:表现为具有违反国家保密法 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行 为n2、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n《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为境外的机 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 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 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n该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n主体:一般主体,所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 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n主观方面:出于故意明知是国家秘密或情报 而非法向境外提供n客体:国家安全和利益n客观方面:行为人实施违反我国保密法规,采 取窃取、刺探、收买等手段,或者将自己保管 的国家秘密或情报非法提供给境外的机构、组 织、人员的行为n3、非法获取或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n《刑法》第二百八十二条规定:“以窃取、刺 探、收买方法,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的,处三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文件、资料 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三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n本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n主体:一般主体n主观方面:故意n客体:国家保密制度n客观方面:通过窃取、刺探、收买三种 方式非法获得国家秘密n窃取:即行为人以秘密方式非法了解和 掌握国家秘密如擅自进入禁止进入的 国家秘密区域场所、偷窃秘密原件、偷 拍、偷录、窃听窃记、秘密复印n刺探:即行为人隐瞒真实身份和目的通 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探听国家秘密n收买:即行为人使用金钱或其他物质手 段向国家秘密的保管者交换国家秘密五、新闻报道中常见的泄密现 象(重点)n1、在政治方面,热衷于抢先报道党和政 府及有关领导机关尚在研究中尚未公开 的重大决策、方针,抢先报道按照有关 规定应当统一发布的重大政治新闻,这 类信息在有权发布者正式以前一般属于 国家秘密n2、有关军事方面,如军队建设的重大方 针和规划,重要军事会议、军事调动、 军事演习,部队番号等n3、在公安、司法方面,擅自披露公安侦 察手段、公安机关实力和其他工作秘密 ,案件审判过程中研究情况等,都属于 泄密n4、在经济方面,正在研究或尚未公布的 经济政策和经济决策,报道未经国家有 关部门正式公布的计划数字、统计数字 等n5、在科技方面,详细报道我国处于国际 领先地位的科技成果等。
六、新闻报道中有必要实行的 四项保密措施(重点)n1、坚持自审和送审制度n2、通过内部途径反映涉及国家秘密的信 息的制度n3、采访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批准制度n4、新闻发布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