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建筑工程双优化典型案例.docx

121页
  • 卖家[上传人]:通***
  • 文档编号:344843210
  • 上传时间:2023-02-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7.78MB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一、地基与基础分部1、<土石方工程>案例 1:将原设计的打桩-开挖-回填碎石优化为开挖-换填-打桩1.案例背景某项目拟建场区原有地貌形态属滨海浅滩,后经人工改造形成的虾池养殖区,长期海洋养殖,池内淤泥层厚而软稀,现场进行了土方回填作为拟建场地工程基础设计做法为预应力方桩,根据现场情况及桩基设计,如何确保软土地基沉桩质量,是现场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原设计方案为在回填土上后直接进行沉桩施工,沉桩完成后进行桩间土开挖,超挖 50cm 后回填碎石土作为基础的褥垫层2.案例策划如果按照原设计方案组织施工,现场将面临以下问题:原来的场区回填只是满足了运输车辆的通行,而桩基作业时打桩机械需要的地基承载力远高于普通运输车辆,而且沉桩作业时桩机局部对基底有很强的冲击作用,如果直接在回填土上打桩,很可能无法确保安全施工;而且沉桩后再行挖土,挖掘机和运输车辆行走会对桩体产生侧向推力,而本工程回填土厚度约 2m,回填土下方有厚达 8m 的淤泥层,工程桩上部都位于淤泥层,无法承受水平荷载,如果按此方案施工,桩身质量恐受影响3.案例实施项目部将上述情况向建设单位进行汇报,并提出先进行土方开挖,并对设计基底标高进行超挖后回填 2m 级配砂石(回填标高考虑一定的桩基隆起效应,避免打桩后再开挖),经过碾压密实后进行桩基施工。

      有关领导听取建议后,组织勘察、设计和参建单位的相关专家召开多次现场会议,经过现场试验和会议论证,最终采纳了对已回填场地进行开挖换填后进行桩基施工的方案4.案例效果施工现场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就是最大的成本,该方案将原设计的打桩-开挖-基底回填碎石优化为开挖-换填-打桩,而且将原设计的 50cm 碎石回填调整为 2m换填,确保了桩基施工安全、减少了我方施工难度同时还扩大了我方施工的工程量和施工效益该做法扩大回填工程量约 13 万立方(虚方),增加产值约 600 万1 5.心得体会无论建设方还是施工方,安全都是第一要保障的要素,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才能采取相应的做法和施工措施案例 2:回填土设计优化1.案例背景:某项目场地内原有堆土约 20 万方,其中含有部分海泥、建筑垃圾等,土方外运、开挖、回填均为盈利项其中外购土回填效益率远大于场内倒运2.案例策划:最大限度增加原有土(20 万方)外运工作,增加外购土回填工程量,主教学楼区域标高低于正负零平均 3~5 米,回填方量较大,利用结构区域土质要求,沟通设计单位明确场内原有土无法作为回填用土,增加效益3.案例实施:图纸明确回填土不得掺杂粘性、淤泥、建筑垃圾等,与甲方沟通明确后结构强夯范围内均使用外购土回填,以原有土堆占用场地为由开始土方开挖外运工作,开挖外运及外购土回填工作同时进行,实际开挖土质满足设计要求的全部回填至强夯范围内,实际与甲方结算按外购结算,通过方案优化策划原始地貌标高及开挖后标高,增加工程量。

      4.案例效果:经济效益 189 万5.心得体会:积极对接甲方、设计单位,夸大土质影响,完成优化入图,及时沟通监理、审计单位,施工过程确保优化落地案例 3:二八灰土回填材料优化1 案例背景:本工程为一幢高层建筑,用于银行总部自用办公,总建筑面积 42295m ,建2筑总高度 114.85m;其中地上 22 层(裙楼 8 层),建筑面积 29959m2,地下 4 层,建筑面积 12336m2,结构体系为框筒结构,基坑深度 21.5m,筏板厚度 2m本工程地下外墙回填材料设计为 2:8 灰土,外墙边距基坑支护边 不等,回填高度 19.5m,基坑周长约 24.5m,回填总量 8148m³由于本工程回填高度高,现场场地小,设计回填材料现场质量不宜把控,且投标阶段回填分项报价2 较低,该项为本项目重大亏损项2 案例策划:通过更改回填材料,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施工质量,且获得重新报价机会,扭亏为盈具体实施方案为通过图纸会审及设计变更,将回填材料变更为混凝土永久配重+混砂3 案例实施:1、现场基坑开挖为混砂,可直接利用于回填,施工方便2、混砂较灰土回填施工速度快,质量宜保证,且施工过程安全性高3、因本工程回填高度近 20m,且地下室外墙据基坑支护约 2m,回填施工安全隐患大,将基坑底部回填材料改为混凝土永久配重,可大幅度减少安全隐患。

      另通过增加永久配重可提前停止基坑降水及相关监测工作,节省业主相关成本4 案例效果:不同回填材料经济效益分析表回填材料灰土中标价成本价利润备注15 元/m³55 元/m³-40 元/m³材料费同进同出混砂79 元/m³50 元/m³29 元/m³42 元/m³C15 混凝土280 元/m³238 元/m³5 心得体会:本地区投标回填材料多为亏损项,且回填过程施工质量对地下室外墙防水质量影响较大,合理的通过变更回填材料,既能保证经济效益也大大的改善防水施工质量及时与设计沟通,通过设计计算停止降水临界点,考虑现场施工进度安排,综合考虑增加永久配重后业主增加的材料成本、提前停止降水减少的降水费用及其他监测费用等,为业主算好经济账案例 4:将回填土优化为级配砂石1 案例背景:某项目包含教学楼及办公楼,办公楼地上 7 层地下一层,教学楼地上 3 层,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为 EPC 工程总承包项目办公楼(4#楼)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筏板顶部预留 100mm 混凝土面层不设覆土层,因主楼地上 7 层局部出屋面部分 8 层地下 1 层,与地下车库荷载差别较大,3 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现基底持力层部分在第 2 层粘土层,呈黑褐色,可塑,饱水条件下土层较软,会导致基础沉降较大。

      根据现场取两点进行开挖,一点基底标高到第四层中粗砂层深度约 1 米,另一点下挖 1 米左右因设备无法继续下挖未到第四层,根据地勘报告基底标高到第四层中粗砂层约 3 米左右需处理土层较厚2 案例策划:项目部经过充分分析现场情况,并结合清单内容为保证我方利益最大化,经与设计及地勘单位协商后提出两种解决方案:1、主楼基础持力层采用第 4 层中粗砂层,主楼基础底标高降至第 4 层顶,2、主楼基础持力层采用第 4 层中粗砂层,采用级配砂石换填至筏板底标高3.案例实施:项目部结合工程特点及建设单位的关注点首先与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就两种基础处理方案进行讨论,并针对两种方案后期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直接指出,第一种方案填土较多,回填后需另做建筑地面,回填土施工较为困难且无法完全夯实,后期极易造成建筑地面沉降裂缝并同时指出第二种方案的优点,即筏板顶直接做 100mm 混凝土面层,无室内回填土沉降裂缝问题,开挖至第4 层中粗砂层顶即可,相较第一种方案,流程简便,能够极大的缩短工期,且质量能够保证推荐使用第二种方案针对各方共同关心的工程造价问题,项目部针对两种方案进行对比,其中第一种方案由于基底均需开挖至 2 米左右,挡土墙加高较多,竖向柱墙均加高,施工成本增加。

      通过对建设单位的提前铺垫、设计单位提前沟通,最终各方研讨结构为通过第二种方案4 案例效果:根据商务测算情况级配砂石回填为本工程盈利点,且砌筑工程为亏损点,3#4#楼基础开挖量约为 12800m³,级配砂石与土方开挖对比盈利高出约 50 元/m³,我方效益增加收入单价(元 成本单价单价差方量(m³)总价差额/m³)12.9(元/m³) 额回填土128001280013.5280-0.645-7680级配砂石回填2355760004 效益45.65836805 心得体会:基础材料的回填往往可结合周边环境因素,通过提高回填质量,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对于政府或学校等国家投资项目,从提高质量、预防隐患等角度往往能够得到突破案例 5:强夯置换改为换填优化1 案例背景:某项目道路、体育场、篮球场均采用强夯置换,施工工期较长,受环保影响,满足强夯置换的建筑垃圾较少,施工工期较长,费用较高2 案例策划:通过设计优化将原强夯置换改为换填3 案例实施:沟通建设单位、设计、勘察以强夯置换费用较高、工期较长、超概算为突破口,建设单位、设计、勘察现场查看,强夯位置地质较差,强夯机无法作业,需先换填 1m 建筑垃圾才可进行强夯置换,另现场强夯置换每平米 1 个强夯柱墩,每个柱墩需强夯 50m3,共计 4 万个柱墩,施工工期较长,费用较高,超概算 180%。

      经过设计、地勘共同研究讨论,将原强夯置换改为 1.7m 换填(800mm 建筑垃圾啊+600mm 粉质黏土+300mm 风化砂)4 案例效果:节省工期 30 天,经济效益 80 万元5 心得体会:重点利用建设单位概算及工期,通过现场情况无法满足正常施工工期,严重超概算,我们提出合理化建议,做出一块试验区,满足设计要求,施工过程中多与建设单位及设计沟通案例 6:强夯范围及强夯方式优化1 案例背景:某项目地基处理方案为回填强夯,回填深度 1~5 米不等,基础形式为桩基础,强夯地基仅为保证土体密实、桩基开挖不受影响,无上部结构承载力要求2 案例策划:5 通过设计优化增加工程量,实际施工按照满足要求范围施工,重点沟通设计单位3 案例实施:强夯范围优化实施:沟通设计单位明确强夯范围要求及影响范围,确定实际施工范围为结构外边线 3m 即可满足要求,另一方面沟通设计单位以现场土质条件较差、回填土密实度不足等原因加大强夯范围以保证强夯效果,最终图纸明确强夯范围为建筑外边线 10m;强夯方式优化实施:沟通勘察单位,以部分位置详勘存在出入为由,优化强夯方式为:2 遍点夯+2 遍点夯+1 遍满夯(实际施工为:2 遍点夯+1 遍满夯,满足承载力及压实系数要求)。

      4 案例效果:取得经济效益 204.2 万元5 心得体会:首先明确设计意图,然后确定施工方案,最后根据方案调整、优化原设计,重点利用设计单位对现场情况了解甚少的有利条件,通过夸大现场情况无法满足原设计沟通设计及勘察单位提高、加大设计,施工过程严格把控施工质量,并留存必要影响资料,及时整理、签字、归档案例 7:岩石地基允许超挖量确认优化1 案例背景:主要说明:某项目基础为下沉式独立柱基+筏板基础形式,地基持力层为 16层花岗岩强风化下亚带和 17 层粗粒花岗岩中风化带,地基承载力要求 1500Kpa基坑开挖采用四周静力爆破和中部爆破施工,挖至基底时采用机械破碎+人工清槽因地基坚硬,爆破或机械破碎至基底标高时,易造成周边石方松动,形成超挖情况本工程图纸中仅有下列描述“当持力层为中风化或微风化等坚硬基岩时,基槽开挖可采用机械开挖至基底设计标高”,其中并未涉及基坑超挖允许范围及基底换填处理我方施工时基底超挖风险极高2 案例策划:案例优化方向:通长做法是减小垫层厚度抬高基底标高,可以节省混凝土用量但本工程地基坚硬,基底标高无法精确控制,故采用以下方案:在图纸或变6 更单上①明确基底超挖允许范围或②注明基底石方超挖按实结算。

      解决的主要途径:①联系设计单位沟通地基超挖或超深处理方案;②获取设计方案后与甲方进行沟通,。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