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补益剂课件收藏.ppt

66页
  • 卖家[上传人]:kms****20
  • 文档编号:50779832
  • 上传时间:2018-08-11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436K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七章 补益剂 一、定义:(补益药、补虚、虚证) 二、立法依据: 《内经》:“虚则补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三、作用—补虚扶正—现代1、增强体质—抗疲劳;耐缺氧2、抗衰老—提高SOD的数量和活性3、调节免疫—防治AIDS、Ca 四、适应证:虚证-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亏虚 五、分类:1、补气—肺脾—气虚证—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玉屏风散、完带汤2、补血—心、肝、脾—血虚证—四物汤、归脾汤3、气血双补—气血两虚证—八珍汤、炙甘草汤4、补阴—肝肾—阴虚证—六味地黄丸、左归丸5、补阳—肾—阳虚证—肾气丸、右归丸6、阴阳并补—阴阳两虚证—地黄饮子六讨论1补气与补血的关系《温病条辩》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2补阴与补阳的关系《类经》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 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 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3正补与间接补益《难经》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肾者,益 其精.七、注意事项:1、辨清虚实和具体病位所在脏腑、气血、阴 阳,针对病位和气血阴阳之不足进行补益2、注意顾及气与血、阴与阳关系进行补益3、分清补益的峻缓,慢性虚弱者宜缓补,急 性虚脱者宜峻补。

      4、注意脾胃的功能,在运用甘温壅滞或甘寒 滋腻之品时,当配伍行气醒脾之品5、注意虚实的真假,因“大实有羸状”、“ 至虚有盛候”6、身体不虚不可妄投补益剂7、补益剂宜久煎,空腹时服或饭前服四君子汤《局方》 一、作用特点: 专补中气,平补不峻 四药味甘,均入中焦 人参多用党参 人参:大补中气—君 白术:补脾燥湿—臣 茯苓:健脾渗湿—佐 炙草:益气调和—使 益气补中 四君子汤为益气健脾方剂,为何要配伍祛湿药同用?主 主治—脾胃气虚轻证病病机:中气亏虚、运化升降失司主主症:面白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四君 理中 组成:参术草 作用:补中气 主治:中虚证 有茯苓—专于补气—参术— 脾胃气虚证 有干姜—散寒补阳—参姜 —脾胃虚寒证 四君与理中的区别现代研究1、成份—丰富的铜、铁、锰、锌(补气主要与铜有关)2、抗贫血—对失血性贫血有显著恢复作用—治贫血(气虚型)3、抑菌—大肠杆菌等—治脾虚慢性肠炎4、抗肿瘤(抗C突变)----肿瘤后期的辅助治疗剂;★化疗配合本方,可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5、抗衰老—S0D升高,清除自由基,降低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衰老的胸腺功能恢复正常—防治气虚衰老的代表方。

      四、临床应用:1、范围:补气的代表方、基础方2、举例:①异功散②六君子汤 ③香砂六君子汤④保元汤 ⑤七味白术散3、参考—对肾炎蛋白尿的治疗 参苓白术散 一、作用:1、补气强于四君—四君加莲、淮、 枣、扁、苡2、祛湿和胃—砂仁(苓、术、扁、苡)3、长于止泻:①补脾止泻 ②渗湿止泻 ③升提止泻二、主治—脾胃气虚挟湿证1、特性 ①气虚重 ②有湿 ③泄泻是主症2、病机:气虚生化不足,湿浊清阳下渗3、主症:乏力食少、体瘦面黄、胸痞泄泻、舌淡苔白腻、脉虚缓 三、说明—桔梗的意义1、升提止泻 2、宽胸理气 3、载药上行------ ------升清保肺四、临床应用:1、脾虚泄泻之要方,以挟湿者尤宜2、也常用于带下及保胎3、现代—小儿缺锌症—生黄芪、生麦芽,灯芯草总有效率81.2%《内外伤辨惑论》一、组成:1、四君的加减方2、重用黄芪、轻用升柴二、效用特点:1、补气力甚强—参术草配黄芪—气虚重证(运化 生化无权)—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全身疲 乏、食少、舌淡、脉虚软2、升阳举陷—黄芪配升柴—中气虚陷证(升举无力)—崩漏、便血、久泄久痢、遗尿、脱肛 、宫脱、胃肾下垂、乏力食少、舌淡脉虚3、气虚发热—气虚下陷、输布失司、阳气郁遏不达—身热上午或劳累后作、汗出恶风、气短 乏力、舌淡脉虚—甘温除热法。

      三、说明:1、为何不以人参为君?2、为何四君去茯苓?3、当归、陈皮的配伍意义四、临床应用1、中气虚陷的代表方、基础方2、加减变化(气虚为原则)五、使用注意:1、坚持疗程2、阴虚内热者不宜生脉散《医学启原》 一一、组成 二二、作用特点:1、补肺之要方—三药配伍后主入肺经2、气阴两补,重在补气,且敛肺止咳止汗三、主治:2、后世—久咳伤肺 肺之气阴亏虚症—气短体倦 ,自汗或干咳,咽干舌红, 脉虚数(甚呼吸衰微,无脉. ) 1、原文—暑伤气阴 四、说明—何谓生脉散?《医方集解》说:“人有将死脉绝者,服此能复 生之,其功甚大 五、临床应用:1、原则—正虚无邪2、中医著名救急方、优秀古方3、关于人参—视病情变化使用注意:六、比较:参附汤 益气回阳固脱 主治阳气暴脱,症急 见四肢厥冷,头晕气短,自汗脉微四逆汤 回阳救逆 主治阴寒内盛,阳气衰微救 症见四肢厥冷,神疲欲寐,脉微欲绝生脉散 益气养阴 主治气阴两伤,症见体倦气短,咽干口燥,舌红脉虚玉屏风散一、来源:《《医方类聚医方类聚》》引张松引张松《《究原方究原方》》二、组成:黄芪2两 白术2两 防风1两重用生黄芪15-30g三、剂型: 1、汤剂-加生姜大枣煎服。

      2、细散-每次6-9g,Bid3、成药-玉屏风颗粒、玉屏风口服液四、主治自汗 易感>表虚卫气不固之证<阴液外泄 风乘虚入 主症 :自汗恶风,鼻塞面白, 舌淡苔白,脉浮虚软五、方解 1、作用特点:①重在益气固表,佐以祛风 ②旨在治本止汗,无涩汗之能,散风力小2、方名:3、黄芪与防风的配伍意义六、临床应用1、范围:表虚不固的基础方 2、加减:•汗出频多 •感风较重 •阳气虚弱 •心悸失眠3、预防感冒之良方—作用相当于“丙球”自汗:白天不因劳动日晒厚衣或发热而汗出的 盗汗:夜间入睡后不自觉的汗出,醒后汗止的 冷汗:汗出而伴有畏寒肢冷的 脱汗:病情危重,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的 额汗:仅头额部出汗而身无汗的 手足心汗:手掌脚掌局部经常汗出而身无汗的 半身汗出:半测身体出汗,或左或右,或上半身 或下半身. 汗闭:正常应汗出而反无汗的出汗的几种形式《傅青主女科》一、组成:重用白术、山药各30克二、作用特点: 1、除带专方—能使带下完结而愈,故名2、健脾、祛湿、舒肝除带 3、重在健脾祛湿,佐以舒肝术、药、参:甘温补气健脾 苍、陈:合术燥湿理气 车前子------渗利湿浊 荆芥穗------胜湿止带 祛 湿(燥、渗、胜) 柴、芍-----------疏肝理气 甘 草--------调药和中 三、主治—带下 w1含义:w 证型:脾虚湿停肝郁证。

      w 病机:脾虚失运,湿停下注,带脉失约w w4主症:带下色白清稀量多,食少、乏力舌淡苔白、脉濡缓四、临床应用: 1、原则 2、现代 3、加减 五、治带方小结 w 1、脾虚湿盛—完带汤w 2、脾虚湿轻—参苓白术散w 3、脾虚湿热—易黄汤w 4、湿热下注—龙胆泻肝汤w 5、脾肾两虚—清带汤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一、组成:熟地、白芍、当归、川芎各等分 二、特点:1、作用—重在补血,兼以行血,长于调经2、配伍—补血不滞血,行血不伤血3、药性—药性平和,不过偏寒温 熟地:补血滋阴 白芍:养血柔肝 补血要药(性寒)—血中之血药 当归:补血和血 川芎:行血调肝 调经良药(性温)—血中之气药 三.主治—营血虚滞证(原方伤科,局方妇 科, 现代内科)1、主症:眩晕,面色无华,唇爪苍白,心 悸失眠,舌淡脉弦细,或见伤科 瘀痛,或妇科经产 胎血证 2、病机:血虚有瘀,冲任失调 四、临床应用:1、范围:补血调经的代表方、基础方、 血病之通剂2、变通: ①原方药量变化治多种血病 ②适当加味调经的基础方③化裁众 多的血病方 a、桃红四物汤。

      C、圣 愈汤b、胶艾汤 归脾汤《正体类要》一、组成:包括用法中的生姜、大枣二、特点:1、心脾两补,气血双补2、重在补脾益气,资生化之源,使气旺生血三、配伍分析:参芪术草:补脾益气,资生化之源当归龙眼:补血 枣远茯神:安神}补心养血安神木香:行气,使补而勿滞 姜枣:调和健胃四、主治1、心脾气血两虚证2、脾不统血的出血证五、应用:1、贫血:钩虫病贫血、流产后贫血 2、N衰弱、N官能症 3、出血症:紫癜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 4、窦房结综合征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 一、组成:1、重用生地,原方1斤,现代 50克以上2、包括用法中的清酒 二、作用特点:1、补心之要方—桂枝、酒引药入血脉,心主血脉2、气血阴阳均补3、偏补阴血—清补方(重在甘寒,佐以辛甘温) 1、 阴血不足,阳气虚弱之证阴血不足 血脉无以充盈 心动悸心 心脉失养 体羸少气阳气虚弱 无力鼓动血脉 脉结代舌光少苔2、虚劳肺痿 咳嗽涎唾多,形瘦短气虚肺弱不用 气,虚烦不眠,自汗肺 虚劳肺痿 盗汗,咽干舌燥,大阴亏虚热内灼 便干结,脉虚数三、主治生地、麦冬、麻仁、阿胶—甘润—滋养阴血炙草、党参、大枣—甘温—补益心气 辛甘 化阳 桂枝、生姜、清酒—辛温—温阳通脉 五、配伍}四、治法:滋阴养血,益气复阳,复脉定悸六、应用① 范围 ② 现代 ③加减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一、组成:1、三补配三泻2、重用熟地。

      二、剂型:丸剂、口服液、汤剂 三、主治—肾阴亏虚证(原治小儿肾虚五迟)1、病机: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气化失司 2、症状 肾虚症—眩晕、齿松发落、耳鸣失聪、骨脆 不坚、腰膝痠软、足跟疼痛 虚热症—潮热颧红、手足心热、盗汗咽干、 尿黄便结、性机能亢进(梦遗、阳强) 水液失调症—水肿、淋浊、咯痰夜甚 3、主症—眩晕,腰膝痠软,尿色偏黄,舌质瘦小偏 红,脉细数而见三大要素中任何一症 四、方解:1、作用特点—三补三泻,重补兼泻,补肾为主,兼补肝脾,药性平和,补而不腻 2、配伍 熟地:填精补髓滋肾 阴枣皮:养肝而收敛固精 山药:补脾而固精止遗 三补 泽泻:利湿渗浊,防熟滋腻 丹皮:泻相火,制枣皮性温 茯苓:渗水湿,助山药补脾 三泻 3、说明—为何要三补三泻?① 适应肾阴亏虚病理的需要?② 三泻是“以泻助补”“以泻代补”,且消除三补之不足 ③三补为了照顾脏腑间的整体关系 1、范围: 2、加减方:①知柏地黄丸②杞菊地黄丸③七味都气丸④麦味地黄丸⑤耳聋左慈丸⑥左归饮⑦左归丸 3、参考—对食道癌的防治 五、临床应用:《金匮要略》 一、组成:1、六味地黄加附子、桂枝2、重用熟地,轻用附桂 二、主治—肾阳亏虚证。

      1、病机—肾阳不足,虚寒内生,气化失司 2、症状 肾虚症—同六味地黄 虚寒症—畏寒嗜睡,腰膝下肢冷寒,小便清冷, 性机能低下(阳萎、早泄、滑精、精冷) 水液失调症—水肿、痰饮、脚气、消渴、转胞 3、主症—腰膝痠冷,畏寒嗜睡,小便清冷,舌质胖嫩,边有齿印,脉沉弱而见三大要素中任何一症 1、治法—补肾助阳2、如何补肾阳?——阴中求阳,少火生气3、配伍用药六味地黄丸:补肾滋阴 附子、桂枝、温阳化气 微微生火,补肾阳 4、说明—补肾阳为何滋阴为主? 三、方解:1、范围 2、现代 3、加减 ①偏虚寒: ②性机能低下 ⑴阳萎、性冷淡 ⑵早泄、滑精 ⑶精冷 ⑷精少四、临床应用:③腰膝酸软: ④水肿小便不利 ⑤痰饮(阳虚) ⑥脚气(阳虚寒湿脚气) ⑦ 夜尿多4、附方① 济生肾气丸② 十补丸③ 右归饮④ 右归丸大补阴丸 《丹溪心法》一、用法:诸药研末,猪脊。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