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语文二轮精选典型 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优培专讲练课件.ppt
57页专题三 古代诗歌鉴赏第四节 古诗鉴赏答题要领高考诗歌鉴赏采用主观题的方式,选择古代诗歌作为考查内容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能力等级为E级,属于表达应用层级1.广东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一般包含一个小口径题目和一个大口径题目,题目设计具有一定梯度和关联2.命题主要围绕形象意境、思想内容、表达技巧、语言赏析四个角度展开即引导学生理解好“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三个问题3.广东高考语文卷命制的总体特点是稳中有变,在诗歌题材、体裁、时代背景、命题角度、提问形式等方面每年都有变化1.理解诗歌解答诗歌鉴赏题之前,必须要读懂诗歌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通过反复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因此,考生需了解“诗家语”多省略、多倒装的特点,需要了解不同题材常见的意象、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感情,需要看题目、看作者、看内容、看注释、看命题,抓关键意象和关键语句,站在诗人的立场上去揣摩诗歌内涵2.审清题意审题要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命题意图;看清分值设计,明了答案构成要点(即给分点)3.组织语言运用诗歌鉴赏术语,根据题目类型的不同,组织相应的答题要点。
小口径问题问什么答什么,大口径问题一般要包括三个要点:(1)写了什么内容2)用了什么手法3)表达了什么感情问法不同,答案的侧重点亦不同 (2011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减字木兰花苏 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的春天的最美好时节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是一个小口径题目,考查对诗歌基本内容的理解,问什么答什么即可答案:早春(初春)从“莺初解语”的“初”字,“微雨”的“微”字,“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特点可以看出黄莺才刚刚懂得开口唱几句春天的歌,天空也刚刚下着如酥的小雨,嫩嫩的草尖刚刚冒出地面,在微雨里,眼前觉察不到它的存在,只有远远望去,才发现有一层的嫩绿铺在地面诗人所写的这些景物都独具初春的特点 (写出“早春”,1分;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说明,2分)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这需要在对诗歌的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意象和体现作者情感倾向的词句回答时可先分后总,也可先提炼观点,再结合诗句加以阐发答案:在作者眼中,早春显然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应该倍加珍惜花还没有开放人就要老去,时光易逝,不要等春天过去才后悔,因而不要浪费时光,要在这个时候“醉倒”表达了对早春的喜爱,同时也表达出一种及时行乐,不要到年老时后悔、无所作为的思想感情指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结合全词简要分析,各2分) (2012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余杭四月(元)白 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参考答案:使用对比(映衬)手法1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的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2分)或:使用渲染手法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蔬菜(朱樱、青豆)、悦目怡情的青草与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2分)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象并列)的组句手法1分)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象)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结构的把握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其他各联都是围绕“一晴生意繁”而写的具体景象因此,解答此题既要翻译该诗句的含义,又要在诗歌中找到相关的意象和画面。
答案: “一晴生意繁”的意思是: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2分)“一晴生意繁”体现在:①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②雨过天晴,江河水满,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动③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2分) (2013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鹧 鸪 天(宋)张炎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1.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先由下片“故乡惟有梦相随”一句得出这首词表达的感情:思乡之情然后找出上片写到的意象——楼上笛声、迷雾山水、千里燕子、雨中梨花从中分析是如何表现思乡之情的。
答案:先写因笛声引起思乡之情,奠定了思乡的情感基调;然后写眺望故乡而不得,再写眼前之景,燕子觅食、筑巢,雨中梨花,思乡之情,孤苦之愁,油然而生2.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解题要结合前句“夜来折得江头柳”,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而远在异乡折柳,更添愁情答案:“不是苏堤也皱眉”写自己清明时节思乡而夜晚无眠,漫步江头,折柳而归,虽非故乡苏堤之柳,也足以撩动思乡之愁,且更令人愁眉不展杨柳原为离别的象征,远离故乡折柳,只能徒增烦恼,将自己的思乡愁绪更加强烈地表达出来 形象意境类形象意境类1.(2012年珠海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 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①上联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联“士”指介之推。
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解析:①正是初春时节,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一派生机作者以一“笑”字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②清明是扫墓时节,野田荒冢,一片肃穆作者有感于人生价值问题,借此抒发生死之悲一笑一愁,是作者面对既是自然佳节又是扫墓时节的清明之景所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情感评分标准:关于“初春自然之景”的分析1分,分析“笑”的情感1分;结合清明是扫墓时节进行分析1分,分析“愁”的情感1分)2.(2012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吴松①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①吴松:即吴淞,江名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先具体分析前两句所写到的意象的表达效果,然后进行整合晓路”点明起航的时间是清晨;“雨萧萧”写出起航时的天气状况;“江乡叶正飘”既交代了季节是秋季,又写出了诗人所见的落叶飘飞的景象。
雨萧萧”与“叶正飘”写出了秋景的凄清萧条2)“孤舟”在本诗中是一个主体意象,是全诗的线索,联结着诗中其它意象和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想首联和颔联为“孤舟”的出现提供了前景,颈联从“帆”“浆”正面写“孤舟”,尾联写“孤舟”停宿之所,寄托了诗人借枫桥一抒幽思情怀答案:(1)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2分)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1分)(2)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3分)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2分)3.(2012年深圳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林正大仕宦至卿相,富贵好归乡高车驷马,都人夹道共瞻望意气当年尤盛,荣比昔人衣锦,昼锦以名堂①海内知名士,久矣望馀光 大丈夫,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妙语勒金石,千古一欧阳注:①昼锦堂是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欧阳修为其而写《昼锦堂记》请说说词中的“大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3分)解析:分析人物形象,要抓住对人物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本诗可抓住“荣与贵,视寻常”“丰功令德,要将尧舜致君王”“事业光施社稷”“勋烈遍铭彝鼎,此志孰能量”进行概括。
概括人物形象则需扣紧得分点,指出人物的品行和身份答案:作者笔下的“大丈夫”是一个看淡荣华富贵(1分),致力于辅佐君王,心系国家和百姓,志存高远(1分)的贤臣(1分)形象4.阅读下面的元曲,然后回答问题沉醉东风·渔父白 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①,点秋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注:①忘机友:不存心机、坦诚无私的朋友1)这首小令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的描写对全诗有何作用?(4分)(2)请说说这首小令里“渔父”的形象特点3分)(1)前两句描写景物色彩明丽,有黄、白、绿、红四种色彩,以画入诗(是一幅优美的风景画)2分)这两句景物描写是(交代)渔父活动的背景,烘托(衬托)渔父的形象2分)(2)渔父的形象特点是:①终日与白鹭、沙鸥为伴,没有心机算计;②蔑视名利权贵;③逍遥自在,超脱尘世每点1分) 思想感情类思想感情类5.(2012年韶关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问题采 桑 女唐彦谦①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去岁初眠②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注:①唐彦谦:唐末诗人②初眠: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诗人通过采桑女的遭遇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试结合全诗进行分析4分)诗人通过采桑女子的悲惨遭遇,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1分)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分)由于春寒,导致桑叶二月才吐芽儿,蚕事比往年推迟,而里胥却催她交新丝,揭露了苛政带给人民的痛苦1分)清晨采桑、挽长条而哭的描写,则可看出诗人对采桑女的同情1分)6.(2012年惠州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临江仙·探梅辛弃疾老去惜花心已懒,爱梅犹绕江村一枝先破玉溪春更无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空山餐秀色,为渠著句清新竹根流水带溪云醉中浑不记,归路月黄昏1)“花态度”“雪精神”具体指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进行表述3分)花态度:一般花的鲜艳娇嫩的样子;雪精神:梅傲雪耐寒的神韵答对一项得1分,两项都对得3分)(2)作者为何而“醉”?请作简析4分)“醉”指心陶醉于梅;作者赏梅,不知不觉中天色已昏暗,足见探梅之时久,爱梅之意深4分,分号前后意思各2分)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 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1)解说本诗第一、第二句所象征的内容3分)得第者①有所凭恃、特承恩宠,②春风得意、前程似锦,③平步青云3分,答出一点给1分)(2)简析全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4分)手法:全诗使用比拟(比喻、对比)手法均可给1分)思想情感:①诗中暗寓自己生不逢时的悲慨,②又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③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才具的自信3分,答出一给点1分)8.(2012年惠州二模)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 溪 沙①苏 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②注:①这首词是词人于元丰五年(1082年)谪居黄州期间所作②黄鸡:即“黄鸡催晓”,语自白居易《醉酒》诗1)词中所写是什么季节?从哪里看出来?(3分)春天从“兰芽短”(兰草发芽)和“子规啼”看出来每点1分)(2)词的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4分)下片写门前流水尚能西流,不要白头面对黄鸡催晓,表达了词人虽处逆境而老当益壮(不服年老)、自强不息(旷达进取)的精神每点1分) 表达技巧类表达技巧类9.(2012年深圳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①诗家:诗人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3分)①反衬用繁花似锦、赏花者众的景象,来反衬早春的“清景”(或以“喧闹”来反衬“清景”),表达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②对比(对照)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强烈对比(对照),突出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③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一二句是实写,描绘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浓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答出以上三种表现手法的一种即可答出手法,得1分,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得2分其他手法如借景说理、侧面烘托等,言之成理,亦酌情给分)10.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柳 梢 青黄 简病酒心情唤愁无限,可奈流莺又是一年,花惊寒食,柳认清明 天涯翠层层是多少、长亭短亭倦倚东风,只凭好梦,飞到银屏请从修辞手法和炼字角度,赏析“花惊寒食,柳认清明”二句的妙处3分)这两句词用了互文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分明而严整1分)富有感情色彩和动作表现力的“惊”字和“认”字,把一春郁闷,见花柳而惊知寒食清明已至的诗人的情态活脱脱地表现了出来。
这两个极见精神的动词是该词的“词眼”2分)(修辞手法答到一点可给1分,答拟人手法不给分未按所提供的角度分层作答的不给分)11.(2013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解析:(1)鉴赏“绿”字需结合具体语境,可联想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此外的“绿”可理解为使动,“使树绿”,展示的是一种动态美,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2)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情感,需要把握诗句基本意思,然后结合诗歌主旨回答后两联写诗人联想友人回家后碰到燕子,一洗征尘,每天面对山水,已经摆脱琐事杂务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诗人希望友人能过这种生活,其实也说明了自己对这种自由生活的向往答案:(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2分)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12.(2012年茂名二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清 溪 行①李 白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②,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注:①本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后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作②新安江:在浙江境内流入钱塘江,以清澈闻名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请简要分析4分)颔联运用衬托的手法,(1分)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1分)颈联运用比喻手法,(1分)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的景物倒映在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1分)(答“颔联侧面描写,颈联正面描写”,言之有理的可酌情给2分) 语言赏析类语言赏析类13.(2012年佛山一模)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野 望王 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①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②注:①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
②采薇:用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3分)“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1分)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1分)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1分)1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三首(其一)张 耒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邀”字是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是疏帘请来的一样;“纳”字展开想象,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溪声好像可以用虚枕装起来一样手法2分,分析2分)15.(2012年广州一模)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①辛弃疾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②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③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注:①晋臣:辛弃疾的朋友,写有《落梅词》②雨僝(chán)风僽(zhòu):风雨交相摧折 ③酎(hòu):醇美的浓酒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4分)春天离去,词人与凄凉愁闷的情绪相约,在杨柳岸边等候春天的归来。
这句话用“约”和“候”来表现惜春盼春的感情,化虚为实,情感表达形象生动句意1分,情感2分,效果1分意思对即可)16.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水调歌头·题剑阁崔与之①万里云间戍,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镝,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②奏,炯炯寸心丹 对青灯,搔白发,漏声残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梅岭绿阴青子,蒲涧③清泉白石,怪我旧盟④寒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注:①崔与之: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②留屯:驻军屯田③蒲涧:在广州白云山④旧盟:指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旧约请结合诗句赏析“怪我旧盟寒”中“怪”的妙处3分)诗人在此运用了比拟(拟人)手法,一个“怪”字,将家乡的青青梅子和清泉白石人格化,使情与景、物与人融为一体,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壮志未酬归愿难遂的伤痛拟人”“情景交融”“含蓄”各1分)1.理解古代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诗言志”,诗歌中总是渗透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所以赏析时就要善于“体其情”,从而“知其意”同时,诗歌创作往往藏而不露,“用意十分,下语三分”。
我们在鉴赏时,应养成逐字逐句品味语言,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品的表现技巧及意境的阅读习惯2.积累古代诗歌的常见意象及其特定含义1)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2)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3)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4)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5)其他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3.理解不同题材诗歌的内容、写作手法等 (1)咏史怀古诗:或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
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2)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3)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对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4)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5)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达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6)山水田园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7)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8)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4.理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及其作用从诗歌鉴赏的角度说,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四方面的内容:(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方式和抒情方式又细分为多种;(2)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3)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4)结构技法(开门见山、卒章显志、铺垫、伏笔照应等)。
5.掌握诗歌鉴赏不同类型题目的答题要领1)形象意境类形象:①分析刻画形象的相关描写;②概括形象的基本特征;③指出描绘该形象对营造意境、揭示主旨、表现情感等方面的作用或效果意境:①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②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③分析该意境蕴含的思想感情2)思想感情类句意:①阐明诗句的表层义,发掘深层义;②指出诗句表达的感情和旨趣主旨:①整体理解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②指出诗中包含的感情或揭示的主旨3)表达技巧类①准确指出相关表达技巧;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手法;③分析该手法对塑造形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等方面的效果(4)语言赏析类炼字炼句:①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②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③结合诗歌的有关内容具体分析这个字所描述的景象(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诗句中描摹景象);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达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入手: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语言特色:①指出语言风格;②利用诗句具体说明;③分析表达效果(意境、主旨、阅读感受)6.适当训练,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
通过典型例题、错题来强化解题思路和答题要领诗歌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文体,语言极其凝练理解了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就不难理解散文了理解了诗歌鉴赏命题角度、答题思路和解题要领,就不难把握文学类文本阅读当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了古代诗歌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的典故和精辟的语言,有利于我们积累写作素材,增强文章意蕴;同时,理解诗歌也需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站在诗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不同的时代里徜徉,有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提升人生境界,有利于训练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