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叶龄模式理论和同伸规律.docx
8页基础知识】水稻叶龄模式理论和同伸规律口期:2011 年4 月 6 口 13:24水稻叶龄模式理论和同伸规律是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的基础叶龄模式理论的主要内 容就是伸长节间数为总叶数的三分之一,如:12叶品种,那么,伸长节间数为4节;盛榮 叶位为总叶数的二分之一;有效分集临界叶位为总叶数减去伸长节间数;拔节的倒数叶龄值 为伸长节间数减2o倒4叶进入第1苞分化,倒3叶露尖到定长为1、2次枝梗分化期;倒2 叶出生到定长为颖花分化期;倒1叶出生到定长为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倒1叶叶枕露出 到抽穗为花粉充实完成期叶龄识别方法主要有,种谷方向法,在水稻生育前期用此法较为准确,即:水稻种谷一 侧为单数叶;叶脉偏向法,在水稻生育中期使用叶脉偏向法,面对叶片正面,主叶脉偏向观 察者左侧的为双数叶,反之为单数叶:倒数叶龄值法:在水稻生长进入幼穗分化期用倒数叶 龄值法,倒数4叶后半叶进入幼穗分化,首先判断倒4叶;点叶龄,插秧后选有代表性的植 株10穴,每穴1株在第3叶上用油漆作好标记,同样对5、7、9、11进行标记以便确定叶 龄水稻生长同伸规律主要包括,叶榮同伸,规律是N减3 ,这个,汎”表示当时正在生长 的叶片,以正在生长的第5叶为例,当5叶正在生长时,第2叶的分榮同时生长:叶与叶同 伸规律,N叶露尖时,N叶叶鞘伸长同时N+1叶叶片伸长、N+2叶组织分化、N+3叶组织 分化开始、N+4叶原基分化。
例如5叶露尖时,5叶叶鞘伸长,6叶叶片伸长,7叶组织分 化开始,8叶组织刚开始分化,9叶叶原基分化叶片与根系的同伸关系:N叶抽出时,N “节根原基”分化同时N-l、N-2 “节根原基,发育、N-3节发根、N4节根生出1次分枝根、 N-5节根生出2次分枝根如:旱育中苗叶龄为3.1~3.5叶,即4叶抽出同时,4叶“节根原 基”分化,3叶与2叶“节根原基”发育,1叶节根9条已突破叶鞘分化待发,不完全叶节根8 条出1次分枝根,鞘叶节根5条出2次分枝根旱育中苗壮苗标准为: 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 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亳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1和2叶 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和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3叶长8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 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 待发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基础知识]北方寒地气温气候特点寒地气侯比较独特,生育口数短、活动积温少、前期升温慢、中期高温时间短、后期降 温快、低温冷害频繁、冬季严寒等水稻是喜温、短口照作物,在黑龙江省寒地、长口照条 件下栽培,从品种到生态条件均与南方有很人差异。
因此要选用适于当地熟期品种,以安全 抽穗期为中心,确定生育界限时期,实行计划栽培,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热资源,促进水稻健 壮生长,防御低温冷害,确保安全成熟,提高结实率和粒重,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益照龙江省水稻品种均属于早熟和极早熟粳稻类型,感温性强,营养生长期对温度敏感, 此时期以水保温、以水増温可促早熟生育类型上属于重叠生长,最高分集期出现在幼穗分 化后产量主要来源于抽穗后光合产物的积累,为非蓄积型因此在栽培上必须将水稻抽穗 期安排在当地光温最充足的季节,保证抽穗后有25天以上的良好光温条件因此要根据气候及品种特点选择适合的主栽品种,目前主茎10叶、11叶、12叶品种为 垦区应用主要品种10叶品种有,垦稻9号、垦稻19、三江1号等;11叶品有,空育131、星稻16、垦稻17、星稻20、垦稻21、星鉴稻13号、垦糯2、 龙粳26、龙粳27等;12叶品种有,垦稻12、垦稻15、星鉴稻6号、龙粳21等旱育壮秧】旱育秧田规范化为了切实保证旱育壮苗的要求,旱育苗的秧田建设必须规范化防止旱育不旱、前旱后 湿、以湿代旱、秧田分散、管理不便,秧苗不壮等问题旱育秧田规范化主要包括选地和规 划设计两部分,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照顾运苗方便等要求,育苗场地应选择交通 方便,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土壤偏酸,比较肥沃且无农药残留的地 块。
如果水稻种植区无旱田,可在水田中选择高出地面50厘米以上的高地做秧田,挖好截 水、排水沟,确保旱育旱育秧田场地选定后,要做好秧田的基本建设,确定水源,修建晒水池,在棚间及周闱 挖设排水系统,修建宽3〜4米秧田道路便于运输,在场地周围栽植防护林根据棚型划定苗床地,建设标准化人棚,大棚高度2.2米左右,宽6米、长60米,此 类人棚具有覆盖容积大、昼夜温差小、防冻能力强、阴雨天不影响作业、管理方便等优点坚持“两秋” “三常年”两秋即秋整地、秋做床,三常年即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 常年培养床土和制造有机肥旱育壮秧】育壮苗模式化旱育壮苗模式化,包括种子处理、做床与床土调制、秧田播种和秧田管理等主要内容旱育壮秧】扣棚及播种期的确定寒地水稻高产插秧期为5月15口~5月25口,因此播种期按照秧苗类型向前推35~45天, 扣棚时间应为播种期前20天旱育壮秧】种子处理晒种一般在播种前15天左右进行晒种,选择晴天晒种2~3天,晒种可以增加种皮的透性,有 利于吸水和发芽整齐,增加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晒种完成后进行盐水选种工作,采用12.5公斤盐兑水50公斤配成比重1.13的盐水选种 选好的种子需经过清水2~3次清洗。
通过盐水选种可以去除不饱满种子,每选一次都要调整盐水比重,确保选种质量目前水稻种衣剂推广面积较人,使用种衣剂需要用比重清选机进 行选种达到比重1.13盐水选种的效果后再进行包衣浸种消毒盐水选种后开始浸种消毒,浸种水温11~12°C,需要7~8天,人体浸好需活动积温 80-100°Co采用浸种和消毒同时进行的方法,把选好的种子用25%咪酰胺乳油10亳升兑50 公斤水,浸40公斤种子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25%时即可发芽,达30%时即为饱和浸好 种子的标志是: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米粒易捏 断,手碾成粉状,没有生心催芽将浸好的种子捞出,控去种子间的水分,采用催芽泵或蒸气催芽箱催芽,在高温 (30〜32°C)下催芽破胸,露白后控制在25°C适温催芽,芽长2亳米以内为宜,然后在阴凉处 晾芽等待播种旱育壮秧】置床处理、床土配制和播种摆盘1、 置床处理在浸种的同时进行置床处理,春季扣棚时间以计划播种期前20天左右为宜,确保旱育, 做成规整、高出地面8〜10厘米的置床栅间要有排水沟,并与场区大排水相连接2、 施肥根据置床有机质含量和质地情况,每平方米施用腐熟有机肥8〜10公斤、尿素20克、磷酸 二钱50克、硫酸钾25克,均匀撒施在床面上,反复混拌在3~5厘米的土层内,做到床平、土 细、肥匀。
3、 调酸和消毒在摆盘播种的前一天,每100平方米置床浇1 %浓度的硫酸水300公斤,使置床土壤PH 值达到4.5~5.5,并用杀菌剂消毒置床施肥、调酸和消毒,为旱育壮苗和防御立枯病的发生提供了保证4、 床土配制水稻生产上采用的壮秧剂分为固态、液态两种,固态壮秧剂在床土配制上已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液态壮秧剂也是壮秧剂的一种,由于其简便的操作,突出的效果,近年来得到了广 泛的推广5、 摆盘播种摆盘时床土厚度应确保在2.5厘米左右,摆盘要平,相互间要靠紧,四周用土封严播 种期一般以当地口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C为准,一般在4月中旬为宜播种量按不同秧苗类型的播量精确播种机插中苗每盘播芽种100-125克,手插中苗每 平方米播芽种250〜300克,钵苗移栽每钵穴3〜5粒机插中苗播量的诊断方法:每盘播芽种 4000〜4400粒,即每100平方厘米播芽种6〜7.5克旱育壮秧】育秧田管旱育壮苗,在秧田管理上要以旱育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苗模式为依据,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住四个关键时期,使秧苗地上和地卞均衡发展育成标准壮苗育秧田管理分为4个关键时期即,种子根发育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离乳期、插前准 备期。
1、 种子根发育期种子根发育期是从播种到不完全叶抽出的7〜9天时间水稻地上部着生鞘叶、不完全叶、 1叶露尖,地下部生长种子根1条种子根发育期株高应控制在2cm左右诊断及调控措施水份在人棚内观察,如发现地膜与床面粘连,苗床土壤明显过湿,应白天揭膜散水,晚间覆 膜如床土变白,种子在干土里,应该适量补水,与底境相接即可病情由于水多、缺氧、有机质过多、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料和气温较低等原因,会造成芽腐病 的发生导致秧苗根系活力减退,病菌浸染芽谷,造成烂芽禁止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可 用30%瑞苗清1.25ml/m2兑水3Kg喷施进行防治MS人棚内温度控制在35°C以内,若棚温高于35°C时,开棚头通风降温环境温度低于0°C 时,应注意防御冻害,外界温度低于0°C时,采用熏烟等办法,保持棚内温度虫、鼠害播种后,封棚前,在苗床上使用鼠药防治鼠害2、 第一叶伸长期种子根发育期后水稻生长进入第一叶伸长期,此时水稻地上部增生第一叶,地下部增生 鞘叶节根5条第一叶鞘高度为3cm左右诊断内容及调控措施一叶叶鞘高度:第一叶叶鞘高度一定要控制在3cm以内当一叶叶鞘高度达到2cm左右 时,开始注意棚内调温、苗床控水人棚内叶尖卞一厘米温度控制在22°C〜25°C之间,不能高于28#Co如果温度高于28°C应 及时开棚头通风降温并多设通风口。
冻害诊断秧苗出现冻害时,最初叶片颜色变深,逐渐失绿、萎焉发生冻害后,早晨应提早通风, 以缓解冻叶枯萎,并喷施含SOD酶的生物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调节水份观察苗床,确保育秧田保持旱田状态观察鞘叶节根,如根数少,但白根多,说明水分 过量应通风晾床;如土表发白、根多,说明水分不足,应适量补水3、 离乳期第一叶伸长期后进入离乳期,包括二叶露尖到三叶展开两个叶龄期,约经12~15天,是 秧苗生长由胚乳营养转向根系营养的转折期1)二叶期诊断地上部增生第二叶,叶长小于5cm°第一叶鞘高度为3cm左右,1、2叶叶耳间距lcm 地卜•部增生5条鞘叶节根,并开始生出不完全叶节根,但未长足8条,2叶定型株高应达到9 厘米叶耳间距、叶长诊断:1、2叶叶耳间距lcm, 2叶叶长小于5cm,叶片挺拔,不弯不披 当1、2叶叶耳间距超过1cm时,2叶长超过5cm时,开始注意棚内调温、控水,防止徒长草情二叶期观察苗床杂草情况,判断杂草种类及人小,对于稗草或阔叶草,一般在水稻1.1 叶前,用20%敌稗300-5001111/6671112兑水15升喷雾灭草;在水稻1.5叶期,10% f金60ml+48% 排草丹180〜200nii/667ni2兑水15升喷雾灭草。
a®人棚内温度控制在22°C〜25°C之间,超过25°C及时通风注意预防冻害水份由于叶片增加,蒸腾量增人,严格按照“三看”管理水分,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 状况,二看早晚叶尖吐水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如床土发白,根系发育良好;吐水水珠变小,心叶卷曲,即可浇水,一定要在早8点左 右,一次浇足立枯病防治立枯病症状为秧苗枯萎易断,茎基部开始腐烂,逐渐失绿,成片死亡出苗后到1.5叶浇酸水一到二次,使PH值在4.5〜5.5之间或使用土壤杀菌剂进行土壤消 毒也可以使用30%土菌消3〜4ml/m2、3%育苗灵15〜2011111112或30%瑞苗清1〜1.2 ml/ni2 进行土壤消毒2)三叶期诊断地上部增生第三叶地下部不完全叶节根达到8条,1叶节根9条待发,3叶定型株高为 13厘米左右叶耳间距: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