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doc
38页课题第1课 魔幻的颜色 总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2.过程与方法: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 颜色(间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认识及间色的调和教学难点用调出的颜色进行绘画创作课前准备红、黄、蓝等绘画工具,色彩卡片、图片、范作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原色2.过程与方法:观察两个原色调和之后产生的色彩变化,说出由两原色调出的第三个 颜色(间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调出预想的色彩,并用它们涂抹成一幅绘画作品一、 引导阶段1.游戏:分小组利用两种颜色,互相混合,调出颜色并把颜色涂在小板上2.小组展示作品并介绍怎样用两种颜色调出其余的色彩?导入课题并板书介绍原色及间色知识红+黄=橙 红+蓝=紫 黄+蓝=绿)3.考考你设计小游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色彩的变化二、 发展阶段1.欣赏大师的作品:看一看给你什么感受?请几名学生谈一谈2.分小组用自己涂的色块拼贴一幅作品,并展示到黑板上3.欣赏美术书中的作品,看到这些画,你联想到什么?在生活中能不能找到这些色彩?这些作品用什么方法创作出来的?请学生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4.欣赏示范作品,看看这些作品是怎样利用三原色创作出来的?利用准备的工具,小组研究,你们能用什么方法,用三原色变化出美丽的花纹?5.学生讨论,创作,教师6.展示作品,请同学结合作品,谈一谈你有什么收获?7.小结: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魔幻的颜色,平时要多注意留心观察,我们制作的作品也可以装点我们的生活三、 课后拓展继续做调色练习,看看还能变化出什么颜色尝试用所调出的颜色表达感觉、心情、天气等等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2课 万花筒 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过程与方法: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教学重点能否表现对称的图案教学难点能否用“先设计一个花样再复制”的思路来设计对称的图案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2. 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2.过程与方法: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1.引导阶段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2. 发展阶段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然后让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3. 收拾与整理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万花筒:一种光学装置由几面镜片组成,能使人从其中窥见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对称几何图形;转动装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显示出变幻无穷的图案由布鲁斯特于1816年前后发明,1817年取得专利权简单的万花筒包含两片楔形条状反射镜,成60度或45度相连,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铝片折成。
镜片装在筒内,筒的一端装有可转动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属箔或圆珠有些万花筒不装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镜片反映远方的物体如在窥孔上装一目镜则效果更佳在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边形图案的外面,还有无数个三角形花样,所以,我们才叫它万花筒不同的学生看“万花筒”,得到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建议学生试着用多种外形来概括万花筒的形状,表现它的缤纷试着做一个万花筒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 第3课 大人国与小人国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的想象与表现,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并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其探索欲,培养个性教学重点利用灵活的比较,启发多种奇妙的联想,力求创新教学难点造型表现时能否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画面主人公的“大”与“小”,注意合理的色彩组合等课前准备动画短片、各种生活用品及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培养学生敢于冲破常规,自由大胆快乐的想象与表现,能够举例说明大小是通过比较才可以体现出来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并绘画(制作)“大人国”或“小人国”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其探索欲,培养个性一、 启发:1. 激趣:同学们,你们看过卡通片《小人国》吗?故事讲的是海上的风浪打翻了一艘轮船,水手格列佛漂流到了一个神奇的小岛,这个小岛就是小人国你们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国看到了什么?遇到了那些奇怪的事情么?2. 谁有能变大又能变小的本事,使学生联想孙悟空并述说所见二、 探索方法:1. 游戏一:比眼力出示准备的材料用具放在不同的背景前,让学生说说感受并讨论:是什么原因使同一物体看起来有时候显得非常大,有时候显得非常小,请学生举例说明2. 游戏二:比自己让学生自己出来站一站,比一比3. 游戏三:说一说学生运用自己带的物品摆摆,探索说说大小是怎么看出来的三、 发展欣赏:1. 欣赏教材学生作品,让学生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谈感受2. 比比谁的创意好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用哪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会有哪些主体物?会用什么来衬托他的大或小呢?请学生畅谈一下四、 教师示范1. 出示范作欣赏让学生谈谈色彩、构图、创意等各方面的感受。
2. 学生总结:色彩组合要突出主体构图要合理创意要新颖五、 创意作业,教师随机指导六、 欣赏评价:1. 自我评价2. 教师评价七、 拓展:你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表现大与小呢?例泥塑、纸雕等同学们可尝试一下啊!五、 收拾与整理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4课 前前后后总课时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体会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觉远近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透视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了解¡°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教学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课前准备(1) 具有明显透视效果的图片或影像资料2) 让学生课前观察路两旁的树、电线杆等有明显透视现象的景物3)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2.过程与方法:能够运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体会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前后关系的作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觉远近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透视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观察的好习惯。
1. 让学生观察、欣赏图片等影像资料,并让学生讨论这些景物都有些什么规律?(近大远小)教师问:同学们以前有没有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呢?学生回答:长长的马路,看向远方,变得越来越窄一排排的街灯,往远处看去会越来越矮了飞机是很大的,升上天之后就变得很小了教师总结,肯定学生们都说得非常好2. 带领大家走出教室到校园中找一找,我们的校园里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呢?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寻找,看哪个小组哪位同学观察的最仔细小组汇报观察结果3. 图片展示、动手操作:把一张卡片放在另一张卡片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总结:同样的物体离我们近了就会感觉大一点,而离我们越远就会变得小了一些,这一¡°近大远小¡±的规律就是美术学所说的¡°透视4. 让学生找一找在生活中存在的这一现象,并运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进行了实地观察,考虑两个问题:你们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绘画过程中先画什么比较合适?学生讨论,自主命题,并选择一种作业形式(绘画、拼贴或两者结合)整理作业展评课后拓展:寻找、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名画,并用简单的语言加以书面评论板书设计教后反思课题第5课 登山游戏总课时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进行登山游戏图纸、棋子、转盘的设计制作知识讲解。
2.过程与方法: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用自己双手创造生活情趣教学重点用线和形的组合,在纸上画棋谱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范图及若干小图片学生:彩笔及几幅游戏棋谱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备注课时目标2. 知识与技能:进行登山游戏图纸、棋子、转盘的设计制作知识讲解2.过程与方法: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画一幅登山游戏线路图,再制作棋子,大家一起玩一玩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用自己双手创造生活情趣一、游戏切入:让学生通过游戏与观察,了解游戏棋的玩法和基本组成部分 师出示游戏棋:这是什么?(游戏棋)今天我们就来玩一玩这种棋类游戏依次请数个学生和老师对手进行游戏)二、师生共同讨论 , 展示游戏棋的种类师:你还见过哪些游戏棋?上面都有些什么?(学生展示带来的棋谱,说说其玩法及上面的有趣图案三、通过实物棋谱,引导学生观察游戏棋组成部分提问:一幅游戏棋都会由哪几部分组成?总结:一般包括名称、路线图、用于设置障碍和奖励方法的图谱、装饰美化的图案、游戏方法介绍等等四、学生尝试,实践总结1、让学生在画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线,尽量把纸画满。
2、选取学生草稿中的范例,针对其中的不足和优点进行讲评线过于弯曲密集——不利于安排线路线条流畅舒展——棋格顺序明显3、总结学生的草稿,并示范a 在纸上随意画一条弯曲的线b 根据弯弯曲曲的画面想象要安排的景物(用事先准备好的小插图装饰成完整的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