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一世纪科学与象思维.ppt
37页二十一世纪科学与“象思维”南京大学哲学系 李曙华1 n1、复杂网络研究、复杂网络研究n 我们生活在复杂网络的海洋中 nA A、社会网络、社会网络 经济网络 金融网络 社会关系网 nB、自然网络自然网络n 河流网络 生态网络 食物网 n 生物网络:代谢路径网络、基因调节网络n 神经网络、 血管网络、 植物脉管网络 nC C、技术网络、技术网络 (人造网络)(人造网络)n 信息网络 因特网、万维网、引文网络 通信网络n 交通网络 分配网络 能源网 电力网 系统科学前沿(生成科学)系统科学前沿(生成科学)2 人体与大脑的分形与网络结构 人体:血管、经络人体:血管、经络 器官:如肺器官:如肺 大脑:大脑: 一个区域对应一个人体(变形的)一个区域对应一个人体(变形的), , 如体触侏儒,驱动侏儒等如体触侏儒,驱动侏儒等 人体、社会、宇宙的混沌特征 生命的节律生命的节律 人体内有多种生命周期循环人体内有多种生命周期循环3宇宙诞生宇宙诞生 幼儿幼儿 小学小学 中学中学 大学大学 史前史前 文明史文明史无机无机 有机有机 生命生命 人人 古代古代 近代近代 现代现代 时间分形——发生学的科学依据生物发生原理发生认识论教育发生论4 n 有转折的突变——生命发展的特征当代进化论当代进化论——关注有突变点的整体关注有突变点的整体(群体群体)进化进化V(X)Teenage更年期X情感年龄情感年龄感性、灵性感性、灵性科学年龄科学年龄理性理性哲学年龄哲学年龄悟性悟性托姆突变——不是消灭一个系统,以另一系统取代之,而是通过自组织,系统本身发生了结构性转变,完成整体重建5 经典科学经典科学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自然观自然观 原子论 整体论 机械论 机体论 构成论 → 演化论 → 生成论生成论 过程论、关系论 科学观科学观 一元论 → 互补论 → 多元论 价值中立 价值内在? 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当代科学的规范转换6当代科学的范式转换方法论方法论 还原论 (本原) “还元论” (始元) 原子:空间,最小物质实体 元始;时间,信息 整体论 认识论认识论 主客二分 → 相互作用 → 主客统一 反映论 → 参与论 → “透视论” 建构论 实践论 经验科学 实践科学经典科学经典科学经典科学经典科学 系统科学系统科学系统科学系统科学7 中西两大文化中西两大文化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思维方式思维方式逻辑逻辑西方西方象声象声( (拼音拼音) )语法语法概念思维概念思维实体性,实体性,对象性,既成性对象性,既成性形式逻辑形式逻辑n 中国中国象形象形n 语序语序n象思维象思维n非实体性,非对象性,非实体性,非对象性,n非既成性非既成性, ,n原发创生性原发创生性n““象数逻辑象数逻辑” ” ??8 中西两大文化中西两大文化超越类型超越类型 趣向趣向 西方西方外向型外向型主客二分主客二分认知取向认知取向人为建构人为建构n 中国中国n 内向型内向型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 价值取向价值取向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9 中国中国 本体论 实践论 (悟性:智的直觉) 价值论 过程论 生成论 整体论 (还元论) 时间性 西方西方 存有论 认识论 感性、知性、理性 方法论 原子论 构成论(机械论) 还原论 空间性 中西两大学问体系10 吴文俊: 数学发展两大主流 中国 → 印度 ┒机械化算法体系 古希腊→阿拉伯 ┙公理化演绎体系 反复 互相消长数学的脑力劳动有两种主要形式:数值计算与定理证明11 我国传统数学有其自身的发展我国传统数学有其自身的发展途径与独到的思想体系,而以机械途径与独到的思想体系,而以机械化为其特色;化为其特色;方程求解方程求解尤其是贯穿尤其是贯穿两千多年发展中的一条主线。
这与两千多年发展中的一条主线这与遵循古希腊传统的西方数学的遵循古希腊传统的西方数学的公理公理化演绎体系化演绎体系大相径庭,旨趣回异大相径庭,旨趣回异 在历史长河中,在历史长河中,数学机械化算数学机械化算法体系法体系与数学公理化演绎体系多次与数学公理化演绎体系多次反复互为消长,交替成为数学发长反复互为消长,交替成为数学发长发展中的主流发展中的主流我们的成果是我国从我们的成果是我国从“九章算术九章算术”以迄宋元时期数学的直接继承以迄宋元时期数学的直接继承12科学发展两大主流科学发展两大主流 西方近现代西方近现代 原子论原子论 机械论机械论 构成论构成论 世界未来世界未来 整体论整体论 生成论生成论((信息、智能信息、智能)西方当代:西方当代:机体论机体论→→→整体论整体论→→生成论生成论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人为自然立法人为自然立法中国古典中国古典生成论生成论整体论整体论(阴阳五行)(阴阳五行)13 牟宗三牟宗三 ::《《生命的学问,说怀乡生命的学问,说怀乡》》n 要想重新涌现出一个安定人生建立制度的思想系统,必须是翻上来从根上滋生我们的指导观念。
这里面含有三事:n 一是疏导出民主政治的基本精神,以建立政治生活方面的常规n 二是疏导出科学的基本精神,以建立知识方面的学问统绪n 三是疏导出道德宗教之转为文制的基本精神,以建立日常生活方面的常规n 文化重建与 自主创新14n 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 一、自然哲学:生成整体论生生之谓易 15 动力因,目的因:大自然的生命力动力因,目的因:大自然的生命力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元:创始、创造乾元:创始、创造生命开始:万物借助乾阳生命开始:万物借助乾阳 而开始有生命而开始有生命16至哉坤元,万物资生 坤元:坤元:“始生始生”承载生命之完成:承载生命之完成:“诞生诞生”,, 万物借助坤阴而得以诞生万物借助坤阴而得以诞生质料因,终成因:从动的,生命的载体质料因,终成因:从动的,生命的载体形式因形式因乾知大始,坤作成物17n“乾坤,其易之门邪乾坤,其易之门邪”。
……n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也n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也 “翕辟成变”《《易易》》之所赞,之所赞,承体起用承体起用,则形上学之宇宙论也,则形上学之宇宙论也 “乾坤并建”18n是故易有太极n是生两仪,n两仪生四象,n四象生八卦n八卦定吉凶,n吉凶生大业 生成整体论无极而太极19 Chinese 《Book of Changes》 (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TaijiChaos:Strange attractor奇怪吸引子奇怪吸引子20 ……n无,名天地之始;n有,名万物之母n故常无,欲以观其妙,n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生一道生一, ,一生二一生二, ,二生三二生三, ,三生万物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天下万物生于有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有生于无. . (老子) 21 道:1 1、宇宙生成之第一因(终极因)、宇宙生成之第一因(终极因)2 2、宇宙生成之根本法则、宇宙生成之根本法则n n道道生之,生之,德德蓄之,蓄之,物物形之,形之,势势成之成之n (终成因)(终成因) 2、老子生成论四因说、老子生成论四因说n比较:亚里斯多德构成论四因说:比较:亚里斯多德构成论四因说: 动力因动力因 ,目的因,形式因,质料因,,目的因,形式因,质料因,22 阴阳五行模型火火金金水水木木土土n4 、、具有生、灭(克)两个n完整循环的生成系统(三、、五)n无穷嵌套结构3、两种相反相成的、两种相反相成的 基本动力(一、二)基本动力(一、二) 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23两种客观性与普遍性两种客观性与普遍性 西方:西方: 把握形式的普遍之理。
把握形式的普遍之理 理论之普遍性与主体间性 理论之普遍性与主体间性 (逻辑的,对象性,现象的,不可能完备)(逻辑的,对象性,现象的,不可能完备)人为自然立法人为自然立法 道法自然道法自然n 中国中国:: 把握自然之道和太极的普遍之理把握自然之道和太极的普遍之理 人心之普遍性人心之普遍性n (有序的,本然的,同时即完备)(有序的,本然的,同时即完备)24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大德曰生 二、中华科学精神25n彖曰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 六位时成时承六龙以御天六位时成时承六龙以御天 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 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首出庶物,万国咸宁n象曰象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为天乾为天乾,元亨利贞乾,元亨利贞 1.道德创造性《彖传《彖传.上上》》2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学,学就是实践的工夫,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学,学就是实践的工夫,学就是要把我们原有的那个创造性的道显出来,学就是要把我们原有的那个创造性的道显出来,从物质性解脱出来,从感性的蒙蔽解脱出来,从物质性解脱出来,从感性的蒙蔽解脱出来,从颖悟中朗现,从颖悟中朗现,让创造性原则在你的生命中表现出来让创造性原则在你的生命中表现出来让我们心底的光明朗现让我们心底的光明朗现地雷复27方东美:《《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 n 我们证明了每一位都有内在的本体,内在的作用、内在的光明,照耀一切的一切,……这一个本体,这一个作用,也就是这个光明生命的显现,是自己在自己;n 我们生命内在的意义是在于继续不断地显现光明,我们要拿这个光明,把我们周遭的世界,从黑暗变作庄严,…… n P49《传灯微言》28方东美方东美《《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生命理想与文化类型》》 n 天地之大美即在普遍生命之流行变化,创造不息,我们若要原天地之美,则直透之道,也就在协和宇宙,参赞化育,深体天人合一之道,相与浹而俱化,以显露同样的创造,宣泄同样的生香活意,换句话说,天地之美寄于生命,在于盎然生意与灿然活力,而生命之美形于创造,在于浩然生气与酣然创意。
366n 老子把生蓄、长育、亭毒与养复,当作“妙道”与“玄德”的表现n 生命的本性就是要不断地创造奔进,直指完美所以说,妙道之行,周遍天地,而玄德之门,通达众妙,在天地之间,“道”与“德”更是“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不断地表现其创造性n 此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这正是老子所揭示的生生不息之理P36729 坤为地坤为地n彖曰:彖曰:n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乃顺承天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坤厚载物,德合无疆n含含弘弘广广大大,,品品物物咸咸亨亨牝牝马马地地类类,,行行地地无疆无疆……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彖传《彖传.上上》》 2、实践性30 乾,道,天:创造性原则,乾,道,天:创造性原则, 自强不息自强不息坤,德,地:实践性原则,坤,德,地:实践性原则, 厚德载物厚德载物 作作《《易易》》者,其有忧患乎?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是故履,德之基履,德之基也。
谦,德之柄也谦,德之柄也 复,德之本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恒,德之固也 “履履” “行行” “体体”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31 实践性 定慧等持,行解并透,福慧双修,转识成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新民) ,在止于至善”知行合一诚朴雄伟,励学敦行32 在西方哲学里,视讲生命的哲学不是正宗的,亦不在西方哲学里,视讲生命的哲学不是正宗的,亦不是真正的学问这是因为他们把生命与理性对立,不能是真正的学问这是因为他们把生命与理性对立,不能在这里开辟出真实的学问,但是在这里开辟出真实的学问,但是中国学问却正在这里着中国学问却正在这里着眼,开出眼,开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的大学问的大学问这点近时的这点近时的知识分子全忘记了尤其读哲学的人,完全顺西方与生知识分子全忘记了尤其读哲学的人,完全顺西方与生命对立的理性一面走,对于生命完全轻忽,因此不得不命对立的理性一面走,对于生命完全轻忽,因此不得不流于形式主义,技术主义流于形式主义,技术主义 ……把数千年来古人所给我们讲的和协调护生命把数千年来古人所给我们讲的和协调护生命之学,因而所给我们的之学,因而所给我们的“和谐的生命和谐的生命”,全都遗忘而毁,全都遗忘而毁弃了。
弃了…… 那种境界实在低得很那种境界实在低得很 牟宗三牟宗三《《人文讲习录人文讲习录》》 24-25 生命实践性生命实践性33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合一” —— 庄子庄子 (我的生命与天地万物的生命息息相通,成一和谐的整体)(我的生命与天地万物的生命息息相通,成一和谐的整体) n土石有性而无感n草木有感而无情n禽兽有情而无义n人有性有感有情有义n —— 荀子荀子n“万物于人一身,反观莫不全备.”n“万物皆备于我” 3、包容性34 “诚诚” (正心诚意“) “诚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 唯天下之唯天下之至诚至诚,, 为能尽其性为能尽其性, 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 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可以与天地参可以与天地参 。
——参见参见《《中庸中庸》》 4、求真精神、求真精神人 : “参元”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35张世张世英英 :: 《《现实、真实、虚拟现实、真实、虚拟》》个个别别的的真真实实 感感性性直直观观 经经验验抽抽象象的的真真实实 知知性性、、理理性性 真真、、美美 加加 历历史史的的真真实实 非非理理性性((实实践践理理性性)) 加加 真真、、善善艺艺术术的的真真实实 抽抽象象直直观观 真真、、美美 加加 善善、、美美 智智性性直直观观天天人人合合一一 智智的的直直觉觉 真真善善美美 加加转识成智转识成智36n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n为道也屡迁,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上下无常,刚柔相易, 不可为典要, 唯变所适 5、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日新之谓盛德n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