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之青色崇拜.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新**
  • 文档编号:405244128
  • 上传时间:2023-07-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议中国老式文化之青色崇拜摘要:纵观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青色布满了崇拜之意,本文将从古人的遣词造句、文学作品、艺术绘画三个论证古人对青色的崇拜,并且分析其中的缘由,最后由古人的“青色崇拜”阐明古人的审美措施和审美观核心词:中国古代文化、青色崇拜、观念、审美观1 中国的老式色彩观1.1 色彩观的形成要说中国的老式色彩就不得不先说一说中国古代的色彩观,也就是古代人对于色彩的理解在古代中国,色彩不仅仅是一种颜色,一种符号那么简朴,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哲学意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促使了中国老式色彩观的形成,其中又要数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的影响意义最为深远,儒家学说是以“天道”观为出发点,提出“仁”这个核心思想,主张色彩以“礼”的规范,最后实现“仁”的目的儒学将自然中的五种颜色视为“正色”即青、赤、黄、白、黑除此之外,皆为邪色孔子就曾有“恶紫之夺朱”的议论而道家学派则崇尚阴阳两色观,《老子》里就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觉得只有黑白才是最朴素,最纯真的大美《道德经》中也有言:“知其白,守其黑”,体现了道家学派最为朴素的宇宙观两大学派的互补融合形成了中国老式的色彩观,既五色观。

      2 青色崇拜2.1 遣词造句流露出的“青色崇拜”中国古代的五色观体现着古人对颜色的偏好和结识,其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青色(蓝色)的崇拜和偏爱例如在五色的排列中青色就常常被排于首位,在《说文解字》中:“青 ,东方色也从生丹 ⋯⋯丹青之信言必然”青色在此与日升的东方“同构”,同样具有“生”之意并且,古人觉得丹、青二色为信然之色,既原则之色,足可以看出古人对青色的崇拜已经到了价值的高度此外,古人的青色崇拜还体现诸多的方面:例如中国的词语中诸多都带有“青”字,或者是和“青”字有关,例如:“青史”、“万古长青”、“垂青”、“青睐”、“青春”、“青年”、“青天”等等,“青史”可以看出古人“以青喻史”;“青睐”、“垂青”可以看出古人“以青示爱”;“青春”、“青年”可以看出古人“以青喻生”;“青天”可以看出古人“以青喻本”、“以青喻法”由此可见,青色在古人看来象征着美好、公正、生机,是心中的抱负之色亦或是终极之色在造字方面,“青”也常常以偏旁部首浮现,例如:如“情、精、清、静、靓、倩、睛”等字 ,皆以“青”结字其中“情”、“清”、“静”、“精”字在中国古代均有重要的额哲学含义我在此仅举“静”字来说,,《说文解 字》中:“静,从青争声。

      审也”徐锴注:“丹青名审”;王筠句读:“采色祥审得其宜谓之静具体说“静”是从“青”颜色的体验而来,也就是“静”是“青”颜色的体验,我们看到青颜色,心中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安静之感青色在此被誉为是“自明之色”、“澄明之色”此外诸多的从“青”的字都涉及了极广的哲学含义,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崇尚青色,“靓”、“倩”等字可以看出古人以青为美,在心理上崇尚青色,眼睛的“睛”则可以看出古人觉得青色是眼睛的优选之色,在生理上也崇尚青色2.2 文学作品中的“青色崇拜”在文学方面,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描写颜色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而其中尤以描写青色的为最多,仅举“青青子衿”、“青青杨柳”等叠词的描写现象就不胜枚举,然而除了描写青色,我们却很难找到有“红红”、“黄黄”、“赤赤”、“黑黑”之类的叠词现象除此之外,以绿、蓝、碧、苍、翠、葱等字浮现的色彩描写,都是“冷色系列之色”与青色同为“冷性”,而青色又可视为冷色系列中的典型冷色,是多种冷色系列之色中的“代表”故亦可看作是“青色描写”同样,它们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浮现也较为普遍和频繁2.3 艺术绘画中的“青色崇拜”在绘画和美术工艺方面,中国古人对青色的钟爱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古代山水画最早为“青绿山水”画,强调直取大自然之青色色调,即便到了唐代,“青绿山水”画变为“水墨山水”画,青色变为墨色,但是在古人的眼里,墨色任然属于青色的范畴,从“青丝”、“青发”等词语就可以看出。

      后来“水墨山水”画成为中国古代主流艺术,中国古人爱山水、爱自然就意味着爱青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中国的青花瓷和蓝印花布备受国内外追捧,这都是清一色的“青色艺术”,它的广为流行,经久不衰正是中国古人钟爱青色的又一佐证,至今为止,也没有其她颜色的瓷器和印花布在影响力和受爱慕限度上超过它们此外,中国民间的着装始终以“青衣蓝裳”为主流这些事实无不阐明了中国古代对青色的崇拜之情3 青色崇拜的缘由3.1 客观上的理由中国古代的青色崇拜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现象,然而这其中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值得我们为之好好地思考一番一方面从客观的现实角度来分析,有光才有色,颜色实质是物体反射特定所见光后呈目前我们眼睛里的效果因此,青色就是物体反射了青色的光,根据光学的原理,青色实质是靛蓝,但是光学里面的青色并不是青色的文化解释,在文化解释里面,青色的范畴还要更广,并不局限于一种颜色,而是涉及了绿、蓝、翠、葱、郁、苍等一系列的颜色,可以这样说,文化上青色的解释是一种色系,涉及了多种颜色,但是都是偏蓝绿的冷色这一系列的颜色给人的感受冷静、柔和、安详、深沉,吻合古人的理性精神,也可以说古人对青色的崇拜事实上是对一种理性精神的崇拜。

      此外,根据现代的科学研究揭示,青色光波因其穿透空气时所形成的折射角度大,在空气中辐射的直线距离短,可产生透明的氛围,因而可谓“柔和之色”、“透明之色”、“宜眼宜心之色”,是“最优环境色”或最适合于人类基本生存的“环境底色”又由于青色 (光波 )在人的视网膜上的成像位置最浅,对人类眼睛视神经无压迫感,是最适合于人眼久视的色彩,也是人类心目中最基本的“亲和之色”3.2 主观上的理由接着从文化角度来看,青色是大自然之色,既是非人为之色,象征着天地自然,道法自然,而“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文化根底道家崇尚“清”、“静”、“冷”、“母”、“阴”刚好和青色的品性相吻合,这也是道家崇尚“青色”的因素,并且道家觉得万事要达到“自然”才是到了最高境界,“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历来被觉得是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因此可以看出青花瓷和蓝印花布之因此能以单色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是由于其揭示了青色和自然的统一关系4 从“青色崇拜”谈古人审美4.1 审美措施明代出名心学家王阳明的出名典故“山中观花”里说:“……汝来观花时,此花颜色与汝心一时明白起来”这个哲学典故阐明现实中色彩的美是的确存在的,也可以说,美的色彩可以引导人结识美的事物。

      色彩是人类的视觉思维和视觉性能,而二十世纪美国出名的艺术心理学家鲁道夫等人觉得是视觉是有理性的特殊思维,在她看来,人们看到一种形象,无论是知觉形象,还是内心形象,人的思维就会开始活动这也佐证了古人通过色彩审美的措施,当人看到一种美的色彩时候,思维就会开始活动,审美的过程也就从此开始了这就是从“青色崇拜”探寻而知的古人审美措施,它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探寻美的审美措施4.2 审美观从现代光学思想来说,古代人崇拜青色意味着崇拜一切色彩,崇拜现实青色光波和其她光波在自然界里面是混在一起的,不可单独分离出来的,也就是说,只要有可见光,里面必然有青色光波的成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古人的“青色崇拜”事实上是对一切光色的崇拜或者是对万物的博爱由于万物皆有颜色,颜色和物体是密不可分的,见到某物就意味着见到某种颜色,反之亦然因此,可以说古人崇拜青色是一种以崇尚色彩为前提的对万物的崇拜,是一种对大自然的审美措施尽管从哲学上来讲,色彩并不等于美,但从人的基本体验和意识上来讲,人对色彩的爱慕表面了一种爱美之心朱光潜先生曾讲到美和审美意识的说过:同样是一棵树,在木商、植物学家和画家眼里是不同样的,木商看到的树木的价值几何,植物学家看到树木的纲目、科属等等,而画家则只管审美,在她眼里这就是苍翠劲拔的古树,她只是聚精会神的关注树的形态、颜色。

      我们的古人似乎都如这个画家一般,她们注重审美,注重关注最质朴、最直接的美,在她们眼里,一棵青松就是美的,美在它劲拔的形态、苍翠的颜色,这就是她们的审美观,只是注重美的自身,注重最质朴、最简朴的美5 小结中国的古代文化历来都是文史哲不分家的,在“青色崇拜”这一点上同样也是文史哲不分家的,我们可以找到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赞扬青色;同步“名垂青史”、“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字眼诗句也阐明中国古代历史观中也体现着“青色崇拜”;同步以道家思想为代表的哲学思想也体现出对青色的崇拜,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青色崇拜贯穿着整个华夏文明,中国人崇拜青色,事实上是崇拜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崇拜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淡薄、冷静、热爱自然的优秀品质参照资料1、 王丽梅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色彩观【J】 文艺研究,(1)2、 黄国松 儒家和道家的色彩观【J】 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 1(2)3、 黄保源 中国老式色彩观辨析【J】 苏州大学学报,(5)4、 孔阳 古代中西方色彩观比较【J】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98—1005、 余胜利 中国色彩观论析【J】 艺术教育,(9)1356、 王文娟 论道家色彩观【J】 美术观测,(6):97—10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