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森林校园儿童家园.docx

23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8151113
  • 上传时间:2022-06-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483.19KB
  • / 2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森林校园儿童家园    在官庄幼稚园,实现了从村子里生长出来的自然教育的可能,在以乡村的力量为主体的前提下,带给了孩子课程化的自然教育和天性教育天性教育不是放任,不是放养,任孩子随意发展,而是尊重孩子爱玩、爱游戏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活动,让孩子从心理、身体都得到发展官庄幼稚园的实践经验,是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2019年1月,我第一次去到云南大理永平县龙门乡官庄自然村的官庄龙潭明德幼稚园(以下简称官庄幼稚园或幼稚园),当时孩子们已经放了寒假,阳光照在幼稚园院子中的平衡木上,透过栅栏可以看见园外的竹子、小池塘、草地,和村庄园长晓玲一家细细地带我逛了一圈,前院、后院、学前班的教室——只有三面墙,一面是木头栅栏;告诉我老师们的宿舍、值班室、小图书阁楼,一样一样讲是怎么建的,做的时候怎么想的又带我去走了幼稚园后面的山、更远一点去看樱花的地方、再远一点的大茶园——也差不多是幼稚园最远的孩子的家当时我就想,这真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幼儿园啊!没有围墙的幼儿园这所幼儿园确确实实没有围墙,因为路边就是村道,来往有车辆,所以园区用各种材料做了隔断,前院用的是铁栅栏,栅栏还可以挂孩子们洗手洗脸的毛巾;后院用的是竹子篱笆。

      园区的地势也选得好,早上看日出,可以在二楼的走廊穿着睡衣看,也可以在后院坐在小土坡上看,一并入眼底的,冬天是麦苗,清明是麦穗;太阳从山头升起,半个小时,可以看到阳光怎样从这边的山上一直漫到村庄里,从幼稚园漫到娃娃们家里后院可看的不止是日出,冬樱树、核桃树上站着黄臀鹎、麻雀,各种不认识的鸟,竹子上也是一群一群鸟喜欢待的地方早春樱花开,清明核桃开,四时有多肉、竹芋可以赏叶子,娃娃们就在这里认识颜色、质感和气味平地上挖开菜畦,娃娃们按班级种豌豆种辣椒种南瓜;小土坡是天然的滑梯,娃娃们一个个踩着轮胎阶梯上来再缩下去;旁边架子吊起沙包——本来是练臂力的,娃娃们当秋千荡起后院的一个L形拐角横架了一根杆杆,上面挂了一溜敲击的乐器,用什么敲呢——全看孩子们能找到什么,石头、小金属棍或者木棍子,都可以这是一个天然的秘密角落,太適合蒙起眼睛和伙伴互相猜声音了在声音角小憩完,可以去到随时都超级热闹的沙池玩沙——哪个小朋友不爱玩沙呢?沙池边就是泥地和草坡——这才是沙池该在的地方,而不是塑料游乐场草坡和土地,才是孩子们该打滚的地方,不是么?!园区没有围墙,所以清风明月,万千星辰,山色春光都能入得园来,和娃娃们一起玩耍、变化、成长。

      老师心中没有围墙,所以娃娃们的教室不只是在院子里,整个村庄,近处的溪流、龙潭箐,远处的高山、沟谷,都是孩子们的课堂日常的教学活动,老师们会把园外的自然元素带进院子和教室里,一堆石头,一堆木块,一束花;在每个月都有的特别日子里,老师们会带着小娃娃一起,去后山、去溪边、去茶园、去核桃地,在不同的季节里,体验当季的自然,做当季应该做的事情后山是最常去的所在,爬树、爬坡、用树枝串叶子,在反复地对体力、对平衡的探索中,娃娃们建立起自己的安全界限,即使是5岁的孩子,也明确地知道自己能够爬到树的哪个位置不会掉下来村子旁边的小溪是踏青最好的所在,娃娃们在这里搭建庇护所,在雨来的时候躲进去,在这里认识溪边的草,像爸爸妈妈小时候一样,折一双野草当筷子吃午餐,在小溪旁边筑坝,把溪水引进来;溪边的石头是攀岩场,孩子们轮流爬上去,而另一群孩子把大石头当画布,用小彩石蘸水画画;大一点的娃娃从附近地里挖出来红薯洗干净了每人分一口;哎呦——有孩子掉进小小的溪里了,一起来的家长带回家去换衣服,衣服没有湿透过的童年,才最让人遗憾,不是么?!去得更远一点,就是高山之上的茶园了,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喝茶,来客人也必定要奉上一杯茶。

      采茶时节,幼稚园也带孩子们到山头的茶园里采一点鲜叶,看茶厂怎样杀青,怎样烘晒,怎样做出香清色翠的绿茶,学会泡一杯茶,回家后依样奉给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想来有过这样的体验,孩子们对奉茶背后的心意,会有更深的理解每一件设施都很特别的幼儿园回看官庄幼稚园建起来的过程,印象最深的是这是一所慢慢生长起来的幼儿园,几乎园里的每一件设施,背后都是园长一家的时间和精力的投注孩子们最喜欢玩的积木,是从旧家具上裁下来的边角料,一截桌子脚,一块小木板,就像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在这里的积木堆里,你也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块木块前院里的跷跷板,是用旧自行车改装出来的,可以让五六个小朋友坐上去玩孩子们放学后最喜欢的各种木制小拖车和轮胎车,是园长晓玲爸爸在空闲时间里做的,也是晓玲小时候喜欢的玩具后院沙池里,孩子们运沙的工具,是斜切成两半的洗洁精罐子——也是晓玲爸爸浑然天成的巧思如今被孩子们当秋千荡的沙包架,起初是个臂力架,但是孩子们不太爱玩,就改成了沙包架,沙包是旧衣服装了沙池里的沙自己做的,改完后就很受孩子们欢迎孩子们的参与,也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幼稚园的形貌旧轮胎铺就的路界,里面是孩子们种的植物,而孩子们也记得每个星期去看看要不要浇水;后来觉得种的地太少了,干脆把后院低处的一整片的平地挖出来,每个班分了两畦地,用竹子做简易的区隔,小朋友们就有了“我们的小菜园”。

      菜园边的茅草屋,为了给孩子们增加私密空间,也因为篱笆边的那棵树长得太适合架草屋的横梁了;而孩子们参与到草屋的搭建过程中,搬运草和木头、编草盖、锯木条,参与设计和做装饰,建成了“私密”小屋在这样参与过程中,老师们发现了孩子们参与木工的可能,观察到即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可以安全地使用木工工具,于是把秘密声音角背面的一个小杂物亭改成了“铁斧木工房”,给孩子们提供更多的木工体验除了种植可以吃的小菜园,紧挨着孩子们的教室,有一个小小的温室花房,在农耕教育之外,给孩子们提供更多关于美的内容花房和菜园之间是一方小池,小池在沙池边——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一是隐蔽,二是有孩子们最爱的水和沙整个院子是一个神奇世界,所有的感官都可以在这里被打开一个设施只在孩子们玩耍的时候才有价值,幼稚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玩耍的空间,每一个劳作的场所,都因孩子们的喜爱,而有意义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幼儿园呢?最简单的回答,是孩子们喜欢每天放学的时候,都有不少孩子不愿意离去,周五的时候甚至有孩子哭着不愿意回家孩子说,这里太好玩了,我不想放学但园长晓玲的目标并不只是建设一个孩子们喜欢的幼儿园,晓玲用“森林校园,儿童家园”来描述她理想的幼儿园。

      这个理想是对于乡村孩子童年的真实需求的回应,如今乡村的孩子需要什么,一直生活在村子里的晓玲有自己的看法在官庄明德幼稚园里,有7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另外还有一部分是离异家庭儿童附近的两三个村庄,孩子的父母大都出去打工了,每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回来一次,留在村子里的都是孩子和老人在官庄幼稚园开办前,村子里的孩子只能去镇上的幼儿园,因为距离远,只能选择寄宿,本来就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就更缺乏关爱和陪伴了村子里上初中的孩子有很多辍学的,晓玲认为,这些孩子没有在最开始接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和照顾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晓玲还在读高中的时候,就萌生了想让村子里的孩子、尤其是留守儿童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和照顾的想法在她高中毕业那年,村子里发生了一件对她触动很大的事情有一个4岁的小孩子,只和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出去打工了,有一天邻居感觉奶奶一整天没出门,又听到孩子在屋子里哭了很久,就进去看了看,发现孩子奶奶已经去世,小孩就在旁边呆呆地坐着这件事情一直印在晓玲心里,也直接促使了她报考幼师专业,准备毕业后回到家乡做儿童教育的事情乡村孩子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关爱和陪伴,官庄幼稚园的初心,就是想让孩子在小时候接受到相应的学前教育,拥有除了家以外的另一个家园。

      在几年的大学时光里,晓玲逐渐明确自己要做什么样的学前教育高中时代,晓玲经由镇上的一家幼儿园接触到云南明德志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明德公益)的聂正德老师,引入了“天性教育”的理念天性教育认为教育的本质是激发生命的潜力,开发孩子作为自然人的生命潜力,尤其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适应生活的能力等多元能力而在學前阶段最好的教育途径是身体的感受,包括身体的成长和感官的认识;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而是熏陶,是自然和文化的熏陶这和晓玲之前看过的村镇里以及县城里所有的幼儿园做的事情都不一样,乡镇里大部分幼儿园是教孩子一年级的课程,学拼音和写字,给孩子布置很多作业,有时候家长们放学去接孩子,孩子们作业没写完还不能走,就只好在外面等着除上幼儿园外,孩子还要上各种舞蹈、乐器之类的培训班,都给孩子很大压力在大学期间,晓玲多次参与明德公益关于天性教育理念的培训,也多次在明德公益的乡村儿童陪伴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对天性教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结合自己专业上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意识到孩子们的天性是喜欢玩耍和游戏,玩耍和游戏对于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特别重要的,那些“小学化”的教学内容,并不符合这个年龄孩子的认知水平适应孩子天性的天性教育,更看重的是对孩子创造力的培养,孩子适应生活能力的养成,这些多元的能力才是孩子们能够去面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层能力。

      明德公益的陪伴还带来了自然教育的理念在两次明德公益对接的自然教育培训中,晓玲非常认可自然教育的理念,觉得这是一种孩子比较自由,老师的干预不会太多的教育从另一个角度也引发了晓玲对乡村孩子现状的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面对的都是一些人工化的和不自然的东西?晓玲说:自己小时候,什么都可以拿来玩,会很自然地玩石头玩土玩沙子,想想也觉得喜欢,但是现在的孩子,你给他一个石头,他是不知道怎么玩的孩子们逐渐丢失的,不只是自然的玩具,还有“玩耍”的能力讲到小时候玩的游戏,晓玲特别开心,“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玩的就是抓子(抓石头,类似抓拐)的游戏,我玩这个特别厉害”“这个游戏特别需要手眼协调的能力,需要手特别灵活,但是现在的孩子都不会了,手跟不上”跳橡皮筋、跳绳、跳房子,也是晓玲小时候经常玩的游戏,跳橡皮筋还有很多配套的儿歌,那些儿歌现在晓玲还记得现在的孩子和童年游戏一起流失掉的,是伙伴的陪伴以前大家会一起玩过家家、一起出去放牛放鹅,割草;吃过晚饭孩子们会约起来在村子里玩躲猫猫,或者玩一些追逐类的游戏,大家还会自己商量和制定规则晚饭后也是大人们串门聊天的时间,小孩们就一起约起来,今天去这家玩,明天晚上去那一家玩,或者就在屋前路边追逐打闹,都非常开心。

      而现在大人们都出去打工了,没有人串门聊天;现在看到的小孩都是拿着在这家里蹭WiFi,在那家蹭WiFi玩游戏,游戏里的伙伴代替了现实的陪伴没有了伙伴一起玩耍的背后,是现在的孩子和乡村和社区的断裂晓玲小时候,因为放牛,村子周围的山都和伙伴们一起去过,大家带点乳腐、饭团、泡菜或腌菜,让牛去山上自在吃草,伙伴们就一起分享食物还要跟着家里的大人去山里砍柴、耧松毛,孩子们也就熟悉了村子周围山上每条小路每年春天,小学的老师还会带大家一起去爬山和春游,在山上野炊,寻宝现在孩子们都只在家门口玩,也没有大人带着孩子们去山上,学校的春游也因为安全的考虑取消了,村庄周边不再是孩子们的天然游乐场这些关于自然和孩子,孩子和伙伴,孩子和村庄的发现,让晓玲坚定了自己要做学前自然教育的决心在村子里的自然教育不仅可以恢复和保持孩子们玩耍的能力,让孩子感受在自然里的乐趣,还可以让孩子们建立和村庄、和村庄周围的山水更深的情感连接,增加孩子对家乡的归属感大学还没毕业,晓玲一家就决定了,要建一个自己的、属于村子里的、以天性教育和自然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晓玲说:“虽然去其他幼儿园上班,可能也能基本上生活下去,但是远没有自己办一个自然教育的幼儿园更有意义。

      如果我到其他幼儿园去当老师,那我要做自然教育的梦想,就很难实现,也可能不会这么快乐吧森林校园需要慢的力量和对理念的坚持有了非常明确的天性教育和自然教育的理念,怎样去建设一所适合儿童自然生长的幼儿园呢?幼儿园的选址至关重要晓玲一家可以把位于村子中心的自己家的老房子稍微改造一下,有院子。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