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公明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zh****71
  • 文档编号:219805335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95.38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21-2022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公明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墙 梅苑 ①当我第一次穿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时,我就非常喜欢它了我爱上它的寂静,爱上那一大片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天空 ②以后,每一个早晨与傍晚,我都要走过这条僻静的小径每次我踯躅在途中时,总觉得这是我一天中最欢愉写意的一段时光因为我可以抛开一切凡俗的琐事,可以洒落满腔郁闷,把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让它悠意驰骋,跃过绿绿的田野,跃过人与人组合的世界,跃进蓝蓝的天空,溶入纯净思想的领域里 ③人生不如意的事太多了,真的,太多了!有时多得使人无法用微笑去接受,但也无法拒绝不如意,仿佛是生命中最自然的韵律,正如郁闷,是组合一个“真”的生命的音符但是,过多的郁闷,总会使人感到生命的乏味,茫然自问:活着究竟为了些什么?为了些什么?为了抖落这些茫然的情绪,有时必须把思想的羽翼放纵,让它随意翱翔在苍茫的太空,让多幻的白云,提示我生命的短暂让我把一切郁闷幻化成飘忽的白云,飘远、飘散 ④已忘了哪一个日子,这条僻静的小径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一堵厚厚的、红红的、高高的、坚固的墙。

      隔开了那一片绿绿的田野,截断了自然与我的吻合我无法再将思想放纵成一匹野马,因为它无法跃过那堵墙----那堵高高的、厚厚的、红红的、坚固的墙 ⑤每天,我得在墙的阴影下走过,仿佛走在一条狭窄的暗道看不见耀眼的朝阳,看不到绿绿的田野和那一望无际的天空这条小径也失去了昔日的僻静,因为有些人喜欢这堵墙,这堵阴阴暗暗而能躲避阳光的墙所以,这小径变成一条普通的小路为了进免阻碍交通,我再不能挪着极慢的步子踯躅,只像过往的行人一样匆匆来去于是,这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 ⑦在这里,你就可以看到善恶相距的微少,少得无法用真理去衡量何况,真理也不是绝对的,都随着人类的思想而转移正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判墙的善恶有时,你以为最美好不过的东西,别人不一定认为完美你最欣赏的人物,可能在别人眼中充满瑕痴因为美丑、善恶、得失,还没有一定的标准界线,多少要掺入一些主观所以,我们无须要求别人符合自己,也无须勉强自己去适应别人,这都是非常不智的为什么不保持自己的独特?然而,人类就这样奇怪,总喜欢要求别人来符合自己,也喜欢委委屈屈地去适应别人,这是一种多傻的行为像杀人吧,算是一种最罪大恶极的举动,但在战场上,杀人却是一种英雄的表现。

      又如眼前这堵高高的墙,有人喜欢墙下的阴暗,而我却怪它挡住了那充满生命力的阳光 ⑧墙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是人类所不可缺少的东西,有人的地方,必定有墙幸而墙是一种有形体的实物,我们随时建筑,又可以随时拆毁因此,墙只能发挥它的功用,而不能肆意地贻害然而,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无形体的墙,使我们束手无策,因为它建筑在人类的心里这些墙,又比一切有形体的场更厚、更高,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截开了无数个原该吻合的心灵他们把墙作为一种庇护物,为了一份莫名其妙的安全感,常常在心中建起了一堵不必要的墙,又不愿意在墙上开一个窗,窥视一下外面的世界,只在墙内猜测墙外的变动,在墙内估计别人的用心这样,人与人之间怎会不发生误解、仇视、纷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怎不拉得更长、更远? ⑨墙原是人类不可缺的东西,但建筑在人类心里的墙,却是一堵绝对多余的障碍物正如我认为在这僻静的小径里,无须建起这一堵高高的琦 (选自《梅苑作品选》)1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这是一篇侧重写意的散文,以“墙”为审美对象,立意巧妙,发人深思 B.随着小径上突然砌起了一堵“墙”,作者发出了叹惜,这是从正面传导了对无“墙”世界的呼唤。

      C.从情感上看,作者更喜欢“无形”的墙,对既庇护人类,又纵容罪恶的“有形”的墙深恶痛绝 D.文章中对“有形体”的“墙”的利弊说,在全文中属于过渡,接下去对“无形体”的“墙”的评述,才是全篇的重心 E.文中第⑥段中“这原是一种微妙的意觉”中的“这”指代的是“一段原属于欢愉的旅程,顿时失落了昔日的神怡”,此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14. 文章第④自然段有两处给“墙”用了相同的四个修饰语,但语序不同,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4分) 15. 文章所写的“墙”有两种,是哪两种?对这两种墙,作者分别抱什么态度?试加以概括说明6分) 参考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提笔忘字:科技进步导致文化衰退?陈雍君 日前美国《洛杉矶时报》的一则报道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使用拼音发短信及电脑打字正在取代拥有数千年传统的一笔一画汉字书写,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记得如何用笔书写汉字 显然“提笔忘字”不是个别现象,否则也不会吸引国内诸多媒体纷纷发表报道和评论虽然现在用得着手写的地方越来越少,但在偶尔出现需要的时候,如写个便条,填个表格,答个试卷等等,“提笔忘字”却并非偶尔此时,人们的解决之道颇为典型:不再去翻新华字典,而是掏出按几个按键,用拼音打出忘了的字。

      键盘依赖症”,就是这样活灵活现 其实自从选择了现代化发展之路,汉字手写被更为高效和标准的键盘输入所替代就是必然结果御牛耕地,烧火做饭,这些中国人千百年来赖以糊口吃饭的基本技能,都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生存和生活技能的更新换代,是人类文明逐渐进步的伴随现象,这是生产力不断上升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对于汉字书写的淡忘,却绝对是中华文化──至少是传统文化的衰退 相对于其他生存和生活技能,汉字书写还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因为中国文化之精髓所在就寄托在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之中这是汉字区别于其他字母类文字的地方,也是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的原因之一倘若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再会手书汉字,将是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国文化的重大缺失作家王蒙曾言:“遗失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精髓与汉字原形,我们成了数典忘祖的新文盲 可是,避免称为“新文盲”的目标绝不是一纸政令或者法律法规所能达成的今天的人们虽然偶尔还会发出“原来你写的一手好字啊”这样的惊叹,但基本上人们已经淡忘隽秀字体所带来的荣光因为,写一手好字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实际作用,比如找到更好的工作甚至找到更好的对象;因为,写一手好字并不能与现在的办公自动化“无缝衔接”,这是实用主义的选择。

      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从高效低碳的无纸化自动办公环境中返回,也不可能要求人们在打字更高效的场合必须使用手写就像曾经的清朝,每年的木兰秋闱可以保证八旗子弟不忘骑射,但是并不能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 所以,要想阻止“提笔忘字”现象的继续恶化,仅仅依靠感慨和呼吁或是一两条无法施行的法令是不够的,必须让能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甚至让手书汉字不仅成为一项技能,更加成为一种普遍认同的美的享受──就如同现代社会节奏再快,也挡不住大家停下来喝杯茶的兴致而我们知道,咖啡和可乐的入侵并没有让中国人遗忘飘荡千年的茶香 也许,拿起笔享受书写,比将其看作宏图重任更加轻松,更加实际选自《科技日报》(2010年8月5日)1.下列对“提笔忘字”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提笔忘字”反映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一笔一划书写汉字,而是在使用或电脑时用拼音进行交流的现象 B.“提笔忘字”时不去翻字典,而是拿出用拼音打出忘记的字,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 C.“提笔忘字”如果成为在大部分中国人中都普遍存在的现象,将给以汉字为基础的中华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 D.“提笔忘字”现象可以不再恶化,但必须让能够写一手好字重新成为实用追求,更加成为一种对美的享受。

      2.下列对汉字书写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汉字书写不仅是生存和生活技能,而且还寄托着中国文化之精髓,担负着重要的文化传承作用 B.如今写一手好字已经不再令人惊叹,也失去了以此能够找到更好的工作和找更好的对象的功用 C.无纸化自动办公比手写汉字更加高效,也更低碳,所以政府不能要求人们在一切场合使用手写 D.“提笔忘字”的最实际解决方案是拿起笔来享受书写,正如中国人停下来喝茶,并享受茶香一样3.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3分) (  ) A.美国媒体率先发现了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的现象,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媒体的纷纷报道和评论 B.用键盘输入替代汉字手写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淡忘了汉字书写却表现出传统文化的衰退 C.台湾地区力主要把繁体汉字申报为世界遗产,其原因之一是汉字字形和书写汉字的手脑配合中寄托了中国文化精髓  D.行政指令或法律无法避免出现数典忘祖的新文盲,正如木兰秋闱无法提升哪怕是保持军队战斗力参考答案:1.A(并不是使用拼音进行交流,而是使用拼音输入法)(3分)2.B(“已经不再令人惊叹”说得过于绝对)(3分)3.A(文中没有依据证明中国存在“提笔忘字”现象是美国媒体率先发现,而只是美国媒体率先报道出来,而国内媒体纷纷报道和评论的不是“美国媒体的报道”,而是“提笔忘字”现象)(3分)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15分)徐光启:历史给明朝的最后一个机会彭勇  随便拿本数学书来,点、线、面、直角、四边形……这些名词,统统都是徐光启翻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徐光启影响了历史400年,注定还要影响一代代更多的中国人万历二十一年,已经31岁并且有了12年教龄的徐光启,受聘到广东韶州(今广东韶关)教书韶州教书先生徐光启便在此认识了他平生第一个传教士朋友——意大利传教士郭居静这两人的相识,对于中国科学史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徐光启从郭居静那里知道了天主教的教义和西方科学知识这是一次多么富有启蒙意义的冲击!可以想象,我们的徐老师面对着天文、数学、测量、武器制造等,在一阵阵眼花缭乱过后,发出了由衷的感叹19岁的徐光启考中秀才,直到去了广东,他才时来运转,碰到了赏识他的恩师、历史学家焦竑,中了会元,迈出了第二步等到他考上万历皇帝的进士时,已经42岁了从万历、泰昌、天启到崇祯,皇帝不停地换,他的官做得也不大顺,三起三落,可是只要在任上,就没那么多酸文假醋,他就卷起袖子埋头实干他的宗旨就一条:关心国计民生办法呢?农业和防务,两手抓这边厢,他读兵书练武艺,引进和仿制红夷大炮,训练火器营,加强京师的戒备和操练;那边厢,忙着兴修水利和技术发明,在天津开辟水田,改革军屯,推广高产作物。

      这些技术上的事情,一点也难不倒他,水文、地理、测绘、武器……虽说这些对奄奄一息的明朝不可能妙手回春,但至少对百姓的生活、军队的防务,还是颇有益处由于钦天监(明朝官署名,掌管观察天文、制定历法)推算日食不。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