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计时常识-语文文学常识.doc
2页古代计时常识|语文文学常识古代计时常识1、十二时辰制 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2、二十四时辰制 宋以后把二十时辰中每个时辰平分为初、正两部分,这样,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为二十四时辰,同现在一天二十四小时时间一致 3、十时辰制 出现于先秦昼夜各五分据《隋书.天文志》,昼为朝、禺、中、晡、夕,夜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来表示) 4、五时辰制 其名称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还、铺时、大还、高舂、下舂、县(悬)东、黄昏、定昏参阅《淮南子.天文训》 5、百刻制 即把昼夜分成均衡的一百刻其产生与漏刻的使用有关可能起源于商代汉时曾把它改造为百二十刻,南朝梁改为九十六刻、一百零八刻,几经反复,直至明末欧洲天文学知识传入才又提出九十六刻制的改革,清初定为正式的制度 6、古代不一定具备严格的时间意义,而又常见常用的有关名称亦颇不少 一般地说,日出时可称旦、早、朝、晨,日入时称夕、暮、晚。
太阳正中时叫日中、正午、亭午,将近日中时叫隅中,偏西时叫昃、日昳日入后是黄昏,黄昏后是人定,人定后是夜半(或叫夜分),夜半后是鸡鸣,鸡鸣后是昧旦、平明——这是天已亮的时间古人一天两餐,上餐在日出后隅中前,这段时间就叫食时或早食;晚餐在日昃后日入前,这段时间叫晡时 第 2 页 共 2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资金岗竞业限制协议.docx
贵阳市房屋出租合同新版示例.docx
请求行政赔偿的起诉状精选文档.docx
试用期劳动合同员工菁选.docx
解决方案工程师招聘合同.docx
装配式房屋租房协议怎么写有法律效力.docx
菁选设备出租合同.doc.docx
芜湖拆迁房买卖合同.docx
舟山佛茶采购合同.docx
自考法律心得分享总结(.doc文档).docx
罐头采购合同.docx
综合楼着火现场处置方案.doc.docx
绩效面谈方案及改进计划.docx
经典健身店合伙合同.docx
简短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000字【四】.docx
第二部分专题2考前规范答题再提醒一.docx
空调销售安装合同详细版怎么写.docx
离子棒水处理器出租合同.docx
社团监事会工作报告范文二.docx
短期房子出租合同怎么写有法律效力.docx
相似文档 更多>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