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研究探讨与研究.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8184906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7.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研究汤维建季桥龙提要: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是否得当,肓接影响再审制度设计的运行效果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意 欲解决申诉难、申请再审难这一涉诉信访问题的同时,似乎还会引发更多问题本文通过考察修正案实施 后的再审程序运行状况,分析再审纠错程序设计运行的法律原理,从充分节约并整合侑限司法资源的视角 出发,主张建立检察机关一元化审理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再审启动模式现行民事再审程序的启动机制,是立法机关全血估计现有司法资源力量以及诉讼当事人对牛效裁判认 为有可能存在瑕疵而产生再审诉求的民意基础上作岀的衡平安排再审程序启动机制是否得当,关涉再审 制度设计的运行效果,直接影响到法律对涉诉信访社会问题调控的效果从程序的反作用力來看,还关涉 普通一审、二审程序的审理效果本文以民事诉讼法的全面修改为视角,対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进一 步完善的建议一、关注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的重要意义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的设置,关涉诉讼程序分配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属于国家对现有司法资源适度 分配的程序正义范畴民事再审程序启动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法律将再审程序的流程分为对再审事由是 否成立的审杳和案件进入再审程序的审理两个方面。

      从再审程序启动运行的目的看,这两个方面紧密相连,实务中也很难将这两类程序截然分离新民事诉讼法有关再审程序启动职权分配的法条侑五条,占审判监 督程序整章的三分Z—还多从实务来看,再审程序启动的职权分配问题,至少在上下级人民法院Z间及 相关涉诉信访职权部门内部,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现行民事再审程序启动机制主要是依据新民事诉讼法以下法条:第177条第(一)款、第(二)款,第178 条,第181条第(二)款,第187条第(一)款、第(二)款,第188条理论和实务界一般以“三阶结构”来 理解和适用整个再审程序的运行即将原先再审事由的发现这一•阶段分为再审事由的提出与审查两个阶 段,这两个阶段乂可称为再审事由的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分别对应实务操作小的“再审申请的审查”和 “再审事由的审理”整个民事再审程序分为再审申请的审查、再审事由的审理、再审案件的审理三个相 对独立的正当程序换言之,整个再审程序的运作可分为对再审事由认识、发现和原诉审理三个阶段:一 是人民法院立案庭在受理再审申请时由法官依职权释明,当事人在申请再审书中应当明确再审事由,无明 确再审事由的再审申请不了立案审查;二是受理当事人的再审申请后,人民法院严格以当事人提出的再审 事由为限进行审理,以查明当事人提出的再审事由是否存在或在有多项事由情形下部分存在;三是在人民 法院认定再审事由存在或部分存在进而裁定进入本案再审后,负责再审审理的法官恪守人民法院认定的再 审存在事山范围再次审理木案。

      以上“三阶结构”的判断,通常被认为主要是针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情形而言的但从错误的发现和 纠止过程考察,我们很容易觉察到,人民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审以及人民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这两类再审启 动程序也应当被解构为三阶结构模式,只是对再审事由的认识和发现有别于依当事人中请再审模式[1] 换句话说,三阶结构在理论上适用丁所有再审启动途径,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法律对生效裁判既判力的尊 重和对卅动再审程序的高度谨慎根据现冇法律,对一个可能冇瑕疵的生效裁判,如欲启动再审程序可以冇多种方式,案件进入再审后, 审理再审案件的法院也会冇多种可能,不难得出我国忖前民事再审程序的卅动方式冇以下儿个特点:一是 申请再审审查的提级化,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一律向作出生效裁判法院的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二是再审案件启动主体的多元化,除了以当事人申请再审为主的再审Z诉模式外,还有第177条第(一)款规定的本院决定再审,以及同条第(二)款规定的最高人民法院或作出生效裁判法院 的上级法院决定再审,还有第187条规定的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同级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 检察监督权抗诉启动再审三是最终再审案件审理法院的模糊化,考虑到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81条的“可 以交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第1能条的“可以交下一级人民法院再审”的规定存在多种解释,在多数情况 下,生效裁判作出的法院、上级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上级法院指定的其他法院等,都有町能实际 担当再审案件的审理职能。

      从修法后半年多的实际运行情况看,其中一个鲜明的现象是,高级法院和最高法院受理的民事申请再 审案件数量成倍增多,案件市理压力突然加大,但依当事人申请再审而启动的再审案件数量还没有显著增 加,法院依职权启动再市和人民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的案件数量变化未呈放量增长态势与此对应的是, 作为民事案件启动源头的民商事一审立案管辖,已经实施整体性向下级法院转移,目的是更好地发挥上级 法院的纠错功能和案件审判指导功能,这直接导致了人民法院以民商事审判领域为重点的新一轮机构改革 正在悄然兴起毫无疑问,受法院系统体制多种因索影响,地方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的民商事审判任务空 前加重,办案力量不足问题将长期存在,民事一、二审案件的审理质量面临削弱危机而另一方面,最高 法院和高级法院的机构扩编实现起來确容易得多,人员充实主要通过从下级法院调入和从法院外招考來实 现由于司法体制内缺少统一的人事组织统筹,许多地方的高级法院发挥改革精神,以现有立案庭和审判 监督庭为基础,积极酝酿成立相对独立的立案和审判监督部门的一庭、二庭其至还有三庭各尝试高级法 院在简短考察本地实情基础上以H己对民事诉讼法的理解为基点实施司法改革,而缺乏最高法院其至更加 权威部门的统一部署,此类改革举措是不够严谨的。

      二、现有再审程序启动模式难以克服的理论障碍我国民事诉讼法修止案在意欲解决申诉难、申请再审难这一涉诉信访问题的同时,似乎还会引发更多 的问题事实上,现冇再审程序卅动模式,陷入了以提级管辖解决涉诉信访社会问题的死胡同从再审程 序设计的全局看,现有再审程序启动机制仍然而临难以克服的理论障碍一) 单纯或主耍依靠人民法院,很难完成现代再审理念下对民事中请再审诉权保障与对方当事人司法 既判力利益保护的价值衡平任务再审程序作为i种“非常程序”应尽可能避免启动,这是世界各国民事司法的普遍规则各国出于维 护生效裁判既判力的考虑,对再审事由的规定极为严格,尽可能容忍司法裁判中的瑕疵其容忍的程度, 取决于立法或司法对本国法制土壤的现实考最民事申请再审程序的设计关涉当事人再审诉权的保障与司 法既判力维护的才盾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着重规定了当事人申请再审的程序运作,如果说此次立法修改 能够真正解决当前所谓申诉难、申请再审难问题,那么作为与申请再审人相对的已决裁判的另一方平等民 事诉讼主体不免心存担忧,即经过法定程序所做出的终审判决的稳定性如何立法者追求的降低涉诉信访 目标,会不会因为申请再审的过度容易而激发更多的涉诉信访。

      问题的核心在于,在小国当前复杂的政治、 经济、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加Z原先申请再审的基础性程序制度欠缺,对再审事由的发现远没有国外民事 诉讼程序制度发达国家操作得顺畅,程序保障原本脆弱的既判力在如此巨人的申诉信访现实面前,显然农 现无力这样,当事人的申请再审权利保障和司法既判力的维护两个目标就有可能一个也达不到为此, 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立法和司法环节,都应当在充分考虑对方当事人的程序利益的基础上合理维护司 法既判力这样看来,就很有必要由当事人和人民法院以外的第三方来衡平这一难题二) 再审事山的法律规定与公众多重性标准的冲突实务中,对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79条各项存在多种解释,尤其是其中实体性再审事由,可解释的空间 更人在再审多元启动模式下,生效裁判进入再审程序的正当性标准很难统一,导致了再审启动标准的高 度不确定性,引发了现有立法设计与现代程序正义理念相冲突此次修正案虽然做了充分的比较法借鉴移 植,但考虑更多的是在总结我国审判实践经验棊础上的国情因索此次修正案将实质性事项列入再审事由 是最大的争点Z—,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项“冇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第 2项“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木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第6项“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冇错误的”、第7项“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这些实质性的再审事由带冇浓厚的国情因索,具冇中国特色,在具体个案中均需要解释适用。

      i般而言,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再专门作出解释的可能性不大对此,最高法 院止在积极酝酿司法解释,以期界定当事人中请再审的权利边界和法院受理再审案件的范围但是,最高 法院并非唯-有权解释修正案的机关,同样为司法机关的最高检察院应当也有-相应解释权限不可忽视的 是,作为申请再审案件肓接利益相关的申请人与案件对方当事人之间对可解释再审事由的理解,一定存在 分歧,对此存在中请再审的低阶化和高阶化两种截然相反的认识这样,原生效裁判作出法院、受理中请 再审法院、冇抗诉权的检察院、申请再审人以及案件对方当事人等申请再审案件多方主体对再审事由标准 的认识存在冲突,绝非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所能解决三)在法院体系内实现自我纠错的公信力的质疑修正案通过前后,有专家呼吁民事再审程序不应当是法院内部操作规范按照任何人不能做占己案件 的法官的原理,人民法院口下而上的体系内纠错很难在法理上口圆其说虽然新民事诉讼法笫178条规定 当事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中请再审,但作为独立的再审Z诉,修止案并没有规定上一级法院对中请再 审作出裁定后,相关当事人如不服裁定拥有何种程序保障即便有相关保障,但事实上存在的下级法院请 示汇报制度以及上级法院审级监督指导制度,都说明很难在制度上由上级法院彻底审查和纠止下级法院的 不当审判行为。

      另一方面,作为对制度的本能适应,修正案通过后人民法院系统内部己经迅速调整了民事 案件的级别管辖标准,扩大基层法院的收案范围,中级法院主要审理二审案件和少数不宜由棊层法院管辖 的一审案件,各地高级法院重点审理中请再审案件和再审案件新法实施近半年以来,许多地方的高级法 院民事中请再审案件数量相比过去增长量在数倍以上,全国民事审判工作正在经历审判主体的结构性变 化这种现象增加了人们对现行二审终审制实效性的担忧至此,民事诉讼法作为解决纠纷程序的收敛限 缩功能萎缩,无论是一、二审程序,还是再审程序,作出裁判的社会公信力大打折扣,整个民事审判系统 的运行而临信任危机三、再审程序启动机制改革的基木思路和具体设想事实上,稍加分析就会发现,造成现有法律规定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立法的视角始终局限在法院系统 内部的操作规则完善上,立法和司法长期以来低估了检察机关维护司法公止和司法权威的重要功能,混淆 了检察院的启动抗诉程序的时点与时段,而从未在动态意义上关注检察机关对法院裁判行为评价的正当 性构建高效权威的纠错机制是再审制度改革的主要1=1标之一,我们应当深刻反思长期以来将再审程序视 为人民法院的内部操作规则的做法,构建当事人、法院、检察院共同参少的中请再审程序。

      从充分节约并 整合有限司法资源的视角出发,笔者建议采用检察机关一元化审理中请再审案件模式所谓检察机关一元化审理申请再审案件模式,乂可称为民事抗诉再审启动i元机制,指的是当事人在 牛效裁判作出后,若仍不服判决,希望通过再审程序对牛效裁判加以改变,那么,唯有向人民检察院的相 关部门提出抗诉申请(申请再审),由人民检察院审查再审事由是否成立,决定是否有必要向人民法院提出 抗诉,从而启动再审程序,在特殊情形下,人民检察院可以依职权提出民事抗诉这里而实际上包括两种 情形:一是若生效裁判涉及国家利益或社会公益,人民检察院则应依职权提出民事抗诉,此种案件不依赖 于相关利害关系人的申请二是若牛效裁判仅涉及私人利益,人民检察院则必须根据相关当事人的抗诉申 请决定是否提出抗诉,而不得依职权主动为之这种由当事人或案外第三人向检察机关提出的再审Z诉, 可以称作为“中国式的再审之诉”实行检察机关一元化审理中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