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河北省沧州市宋门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docx
12页2022年河北省沧州市宋门中学高二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会及其通过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首次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国“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描绘出新蓝图‘十三五’规划将是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后的首个五年规划,公报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并用很重的篇幅强调坚持绿色发展,释放出党中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重恩说摘编自《新华网》)材料二:8月4日,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联播节目推出《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启示录》系列报道报道称,塞罕坝主动修复生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三代人用了55年的时间,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变成百万亩人工林海塞罕坝林场的有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
森林覆盖率由12%提高到80%今天的塞罕坝,绿水青山带来真金白银,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摘自《人民日报》)材料三:目前,第四批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前面启动,督察组将分别进驻吉林、浙江、山东等8省份,这也标志着中央环保督察将实现对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批次的督察中,已有上万人被问责新一轮督察风暴又将揪出哪些环保“顽疾”引发外界关注从另—组数字上也能看出中央环保督察取得的成效环保部副部长黄润秋近曰透露,此前的中央环保督察中,初步罚款约8.8亿元,立案侦查1183件,拘留1103人,约谈13593人,11390人,切实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环境问题,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摘编自《中国新闻网》)材料四: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或许个人的力量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的,但聚沙成塔、积土成山,众人汇聚起来的力量就是磅礴伟力,唯此就能绘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青山绿水、鸟语花香、幽静宜人”的美丽中国图景,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摘录自《南方网》)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B. 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堪称“风暴”,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轮督察又已全面启动C. 塞罕坝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范例D. 建设美丽家园,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面对这一项神圣伟大的工程,每一个公民都不能缺位,没有谁是旁观者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 材料一说明,从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到生态文明的总体规划,中央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布局为美丽中国建设描绘出了一幅宏伟蓝图B. 材料二和材料三报道的角度有所不同:材料二着重树立生态文明的正面典型,提供示范;材料三着重呈现环境保护的具体问题,发出警示C.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塞罕琐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净化水质、释放氧气等,创造了超过120亿元的生态服务价值D. 只要每个公民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到2020年就可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 年下降40%-45%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E.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严厉的法治作有力的保障,材料三的一系列数字既展示了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也反映出当前环境问题的严重性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参考答案:7. C 8. AE 9. ①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科学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决心;②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③对环境保护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对环境污染实行严厉的法治;④百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对美丽环境的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的积极行动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阅读相关材料,找到有效答题区间,比对各个备选答案,找到与材料的表述有出入的就是答案C项错在“建场后林场三代人用了55年时间植树造林112万亩”属于偷换内容材料二的第二节说“塞罕坝林场的林地面积,由建场前的24万亩增加到目前的112万亩,成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一片人工林故选C项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阅读相关材料,找到有效答题区间,比对各个备选答案,找到与材料的表述完全一致的两项就是答案,不一致的就不是要找的答案B项中“具体问题”不对材料三并没有谈到“具体问题”本材料着重讲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C项错在“创造了超过120万的生态服务价值”,根据材料二中的表格内容可知:“120亿”是每年创造的生态服务价值D项“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05年下降40%~45%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就指日可待”,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内容可知此说法绝对故选A项、E项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说法太绝对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9. 试题分析:题干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请结合以上材料分析概括取得这些成绩的原因 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原因分析与概括的能力仔细阅读材料内容,筛选有效答题区间是材料一讲的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人国家“十三五”规划,并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
材料三讲的是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力度空前,并将实现对全国31省份的全覆盖此前各批次的督察取得了显著成效,第四批督察又已全面启动这些政策的实施表明党中央对坚持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作出了科学决策,制定了具体目标,对建设美丽中国有坚定的决心材料二以塞罕坝为例,讲述了塞罕坝的绿色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郁郁葱葱的林海,成为林场生产发展、职工生活改善、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的“绿色银行”它成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活标本这说明了地方政府切实贯彻了中央部署,加大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材料三中介绍了问责多人,这些举措说明国家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对环境污染实行严厉的法治材料四说“地球是你我共同的家园,建设美丽家园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一起参与、共同行动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只当坐而论道的旁观者,而应成为躬身践行的参与者,从自己做起、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做起,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些报道说明百姓对绿色发展理念的深人理解、对美丽环境的热切期待,对生态保护的积极行动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中华传统文化立足现实的社会和人生,始终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这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由此出发,便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爱万物”“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由人、社会至自然的层层理论展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 在中华传统丈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有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发展中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可见,我们要传承发展中华传统丈化中优秀的内容,而且在传承中要有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之路 (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略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重要的人文转向,直接引发了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产生。
B. 儒家文化一直居于中华传统文化主导地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也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C. 儒、道两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它们讲仁爱,师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D. 讲求“出世”的佛教,旨在追求幸福快乐的人生,这是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第一段总体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为下文具体阐述指明论述方向B. 文章依次介绍了儒、佛、道各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形态,指出它们相融互补,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C. 文章结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任务,可谓卒章显志D. 文章旨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价值追求,号召在创建幸福和谐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如果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那么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形式化倾向则可能得到克服B. 如果不是孔子致力于以仁为核心的理论构建,就不会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的儒家思想C. 外来佛教融入中华文化的成功例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及其当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