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一语文《钱唐湖春行》教学设计.doc
5页初一语文《钱唐湖春行》教学设计 初一语文《钱唐湖春行》教学设计 导语:《钱唐湖春行》当作于长庆三、四年(823、824年)间的春天,《钱唐湖春行》是唐代诗人创作的一首描写杭州西湖的七律,语文的编写工作直接影响着整个语文教学活动的进展和效果!下面就来分享《钱唐湖春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1、知识目标:了解古代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赏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1、通过精读、诵读、美读,理解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要生搜集有关描绘西湖的诗文,体会西湖的美 学情分析及相应对策: 七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初中,对的教学在小学阶段要求背诵为止,而到了初中阶段的赏析已是考试考查的范围了,所以在初中阶段除了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还需要教给学生赏析诗词的'方法,并能够品味诗中的意境所以在上课时除了让学生多读、美读、背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讨完成教学任务,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上课,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中获得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为增强本节课的趣味性、直观性和参与性,让学生更容易品味诗的形象和意境,借助多媒体网络辅助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1、投影西湖春景图,播放《春江花月夜》的音乐,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 2、引出白居易,简介作者 3、出示学习目标 1、给生字注音:啄没堤 2、听录音范读,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 a、朗读的节奏 b、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按照古诗的要求学生集体读课文,四人学习小组互读课文 4、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 5、学生说出标题提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地点:钱塘湖、季节:春、事情:出游) 6、明确诗的体裁(七言律诗) 7、学生读后讨论提出诗中难理解的字词:水面初平云脚低暖树乱花不足 8、诗题说“春行”,说说作者的游踪:孤山寺—贾亭—白沙堤 1、学生自读后讨论:诗中所写的是春天的哪一个阶段,找理由说明: 写的是早春,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是“早莺”,而且几处,不多,所以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因为是“新燕”,是不多的几家,就会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便有迷乱之感。
草初生,故“浅”,也是早春景象 2、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怎样写? 春水,春云,春鸟,春树,春泥,春花,春草, 春水初涨,春水淙淙;白云重叠,同湖面相连,水云相接连成一体;早莺抢着向阳的暖树,来试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刚回引起人们一种乍见的喜悦;而春天百花争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数量多,颜色艳,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草初生,刚能淹没马蹄印 1、古人对语言的锤炼极为讲究,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实都是“吟安一个字,抚断数根须”的结果,白居易、欧阳修、贾岛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诗“乱花渐欲迷人眼”中的“乱”不仅写出了花的品种数量之多,颜色之艳,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眼花缭乱,便有迷乱之感;更显出了一种勃勃的生机 2、诗中还有类似的妙笔,学生讨论找出并说说妙在哪里? 初、低、早、争、暖、新、春、渐、浅” 3、想象诗中优美的意境,教师配乐朗诵投影钱塘湖的春景图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
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1、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最爱”,表达作者对钱塘湖美景的赞美热爱之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面对美好的大自然,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 3、西湖是我国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是驰名世界的旅游胜地,有着“人间天堂的美誉”历代文人咏赞西湖的诗文很多,你们能举出一些吗? 例: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行”字,诗人写骑马游春的乐趣,截取从孤山寺北写起至白沙堤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荫里”写白沙堤之景,明丽轻快,令人目迷神驰。
这首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行”字写得好,才能见出骑马游春的乐趣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开头写“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见之景;中间写游程中所见;最后用“绿杨阴里”写白沙堤之景,这样,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