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doc
8页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就业乃民生之本,安国 之策,关系到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 更是如此,十年寒窗埋首苦读,只为一朝梦圆职场然而, 当前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究其缘由,自身就业能力缺 失是其重要因素本文即在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通过调研, 探讨其缺失现状、原因及培育路径一、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现状通过问卷调查、个别了解、集体座谈等调研方式,笔者 发现,当今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情况较为严重,且主要表现 在两大方面:专业技能不高与就业态度不端专业技能不高1 •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当前大学生对待专业课程学习热情不高课前,不能够及时预习老师将要讲授的内容;课上,做不到专心致志,听 讲马虎;课后,对待知识也不能温故而知新:在日常学习生 活中,勤奋程度较低,对待不了解的问题也不会虚心向他人 求教这一切都造成了他们对待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的现 状2 •专业实践重视不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要想提高个人专业技能,必须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过程中,在实践中提 高专业水平。
但当今大学生对此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平日 往返于教室、餐厅、宿舍之间,很少走向社会,使得个人专 业知识得不到锻炼在求职面试过程中,实践能力不足的缺 点暴露无遗就业态度不端1 •就业心态失衡,抗压能力较差 当今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就业心态不够端正,面对各种成功与失败,难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遭遇碰壁, 不是第一时间进行自省,以吸取教训,重整旗鼓,而是怨天 尤人,埋怨各种外在因素况且,由于当今大学生大多是独 生子女,抗压能力较差,遇到些许挫折,心理便经受不住打 击2•自我认识不足,求职急功近利“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但大学生对待自己却缺乏足够的 认识,造成在就业过程中目标不清,盲目迷惑同时太过于 急功近利,而摒弃求真务实的基本精神求职从众心理严重, 盲目攀比,不仔细分析实际情况和个人喜好,一味追求在大 型城市寻找就业机会,一味追求公务员等待遇优、等级高的 工作职业,对待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避而远之,结果鱼与 熊掌均未得之3•崇尚个人主义,缺乏奉献精神“位卑未敢忘忧国:大学生要将个人理想信念融入国家、 社会、集中之中,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但事实却并非如此 部分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严重,在求职过程中,不是最先考 虑自己能够为社会做什么,而是将个人待遇放在第一位,不 能正确处理个人需求与集体需求之间的关系,奉献精神缺 失。
4•过于追求稳定,轻视竞争创新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 够,过于追求稳定的工作,而不能及时拓宽就业思路对待 工作,部分大学生不是主动出击,通过竞争展现自身实力, 而是被动等待,希望能够得到公司方面的主动垂青同时个 人就业思维缺乏创新性,不能及时跟上时代步伐,个人普通 平庸的思考、行为方式终将会使自己受挫二、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原因当今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造成的在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具体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忽视“知行”作用知行合一,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方面,但部分大学生却将二者全部忽视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课本知 识的重要性,专业学习热情不高,进而造成个人专业理论水 平较低同时,部分大学生更没有意识到“致良知”的重要性, 对待自己专业所学,不能及时将其与实践应用结合起来,从 而不能提高自己专业技能缺乏“中和”心态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和思想自古 有之,但是部分大学生对此类心态却较为缺乏,面对求职中 遭遇的各种事情,不能很好地处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而 无法冷静、客观地分析事情缘由,造成心态错乱。
遵循等级”观念“等级”观念在中国历史悠久,作为一种政治制度,它成 为维护君主统治的重要工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 纲"学而优则仕”等思想更是在社会中根深蒂固这种思想或 多或少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大家在求职时注 重地域、工作种类的选择,热衷于考取公务员等职业淡化入世”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学者一直推崇“入世” 思想,提倡将个人的发展与家庭、国家、社会的进步结合起 来,在对集体的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但改革开放以来,个 人本位主义渐趋盛行,大学生“入世”思想淡化,在求职就业 过程中往往将个人眼前利益放在第一位,团体主义思想被抛 之脑后奉行“中庸”之道“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作为儒家核心思想之一,“中 庸”之道盛行已久,其追求为人处事恰如其分,不偏不本文由 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倚,追求稳定,不可太过于创新 几千年来,人们奉“中庸”之道为个人行为准则,不敢有所逾 矩,当代大学生也是如此在就业过程中,他们过分追求稳 定的职业,缺乏竞争与创新意识三、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路径由前文可知,正是由于当代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匮 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熏陶较少,才导致了其对应就业 能力的不足。
解铃还须系铃人,高校必须大力开展优秀传统 文化教育,以此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笔者结合工作实践, 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人文社科课程为统领,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课堂教学是教授大学生人文理论知识、培育大学生综合 素质的主阵地,高校要以人文社科课程为统领,因地制宜, 创新思维,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首先要充分重视人文社科课程在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其自身地位可以按照学校人才培 养计划,适度增加思政类公共课的学分数,以提高同学们对 该课程的学习热情同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人文素养课 程培养计划,开设讲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应课程,从理 论角度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进而培育就业能力在课程内容选择上,要注重针对性、实效性如在讲授思政、就业指导公共课时,可将授课内容与传统历史文化相 结合,鉴古知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受到人文精神 的培育同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适合性尝试采取互动式 教学法,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让教师真正成为教学活 动的引导者如在赏析《诗经》时,可通过小组讨论、代表 发言等形式,形成互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 学习过程中培育个人就业能力以校内文化建设为载体,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对个人道德 品质的形成、发展影响巨大。
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培育, 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作用在校园内要营造浓郁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可在校园内设立相应优秀的传统文化景观,如校训石、校史碑记;从传 统经典要籍中摘词择句为校园道路、楼宇命名;在教学楼、 办公楼、餐厅内悬挂古典名言、诗词;在图书馆前树立孔子 等先哲贤人的雕像……通过各种方式让大学生身处优秀传 统文化氛围之中,无时无刻不受其感染熏陶,培育就业能力在校园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只有通 过相应的主题文化活动,才能够让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得 以培育提高充分发挥社团、班级、团支部、党支部的堡垒 作用,成立相应的传统文化传播社团,举办书画比赛、国学 知识竞赛、国学讲堂等传统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 提高就业能力以校外社会实践为平台,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知行合一,至善求是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理论教 学的试金石,是校内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力补充要创新活动 形式,积极为大学生搭建校外传统文化实践平台,培育大学 生的就业能力要积极组织好大学生在学期间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要 充分利用周末等空闲时间,组织集体参观名胜古迹等主题实 践活动,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可以 组织大学生参加校外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交流、竞赛活 动,寓教于乐,在娱乐、休闲中提高个人传统文化素养,培 育就业能力。
要积极组织好大学生假期期间的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假 期时间较长,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工作而言,更容易见实 效可指导大学生将传统文化与就业创业主题相结合,组织、 帮助大学生深入学校、社区,扎实开展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 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切体会优秀传统文化对个人就业能力 培育的积极作用以网络媒介资源为依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当今社会早已进入信息化时代,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占 据重要地位,这又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工作开辟了新的途 径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特有优势,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 播教育活动要充分利用、微博、网站、飞信、、电子杂志等各类网络媒介资源,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与就业能力培 育工作建立、微博公共平台,每天推送国内外传统文 化新闻资讯,分享传统文化方面的经典文章,介绍传统文化 领域的大师名人,为大家提供互动交流的平台;运营传统文 化主题网站,全方位地向学生推介经典文化知识;开展飞信、传播国学活动,让大家切身感受国学的魅力;同时,组织大学生定期编辑、出版传统文化主题电子杂志,方便大家 时时阅读通过以上方法,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 将蕴含其中且对就业能力培育大有裨益的知识精神加以弘 扬在此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大学生就业能 力培育过程中,要制定缜密规章制度,定期组织网络安全检 查,严格控制不良思想侵蚀,保证网络媒介的纯洁性,为大 学生就业能力培育工作创造和谐的网络环境。
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其成长成才的关键一环,地位举足 轻重面对当今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现状,我们要高度重视, 加强认识,精心组织,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突破口,因地 制宜,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习,领 会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培育、提升个人就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