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郎顾之争-没有结果的争论.doc

12页
  • 卖家[上传人]:自***
  • 文档编号:80773425
  • 上传时间:2019-02-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8.30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郎顾之争:一场远没有结束的论战2008年04月07日16:41 [我来说两句] [字号:大 中 小] 来源:《法人》   郎顾之争,一场远没有结束的论战  各种流派的观点分歧,夹杂着各种官方、非官方背景的揣测,着实让社会公众感到茫然国有企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在哪儿?国企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该如何解决,纷纷扰扰的学术争论中似乎没有一个清楚答案 人们疑惑:学者究竟为谁代言?  本刊记者 万静  在顾雏军的人生词典中,郎咸平绝对算得上是“刻骨铭心”、终身难忘或许顾雏军身处铁窗在长夜漫漫、辗转反侧之际,每每回忆起他曾经构筑的辉煌,郎咸平这三个字所代表的复杂感情一定是难于言表的  因为这一切都源自于那场争论,那场由两个人的“口水战”而最终引发全国各界关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孰进孰退的著名论战  国有企业如何改革?民营企业如何发展?两个沉甸甸的历史命题一直在官方、学界和坊间争论不下,但最终全面爆发却是由顾雏军和郎咸平这两个人的“恩怨”开始的  一切都在意料之外,一切又都在意料之中郎顾之争”从一开始就绝非是单纯的个人恩怨  风波源于“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  郎咸平与顾雏军间的风波,缘于某电视台2004年8月6日的一档节目《财经郎闲评》。

      在该节目中,郎咸平对格林柯尔收购美菱、亚星、襄轴等国有企业的资金来源及并购手法提出了质疑  导致郎、顾直接交锋的是郎咸平8月9日在复旦大学的一次演讲在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的演讲中,郎咸平指责顾雏军通过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以及借鸡生蛋等“七板斧”,将巨额国有资产纳入囊中由此,他强烈建议,国家应该“停止以民营化为导向的产权改革”  郎咸平指出,顾雏军收购四家公司时,均以公司大幅度亏损为由,压低收购价格实际上,这些公司的大幅亏损都是顾雏军一手制造的顾雏军在完成收购前,一般会提前进驻被收购企业、担任董事长,公司的大幅亏损报告都是在他任董事长之时出台的比如,2002年5月,顾雏军完成对科龙的收购,但早在2001年11月左右,顾雏军就担任了科龙的董事长,在收购美菱、亚星、ST襄轴时,出现了同样的情况  郎咸平指出,顾雏军制造亏损的手法就是大幅提高企业运营费用以收购科龙为例,科龙此前的运营费用为其营业额的10%左右,顾雏军当上董事长后就将其提高到20%这些企业的利润率一般不过5%,大幅提高费用必然导致巨幅亏损  在完成收购后,顾雏军又将科龙的运营费用比例降到零,制造接手后即大幅扭亏的假相,强化了外界的“民企神话”。

        郎咸平认为,这一事实再次表明,现在进行的产权制度改革并不能真正使国企走上正路,而只是民企瓜分国资的一场“盛宴”  在炮轰顾雏军之前,郎咸平刚刚在媒体发表长文,抨击海尔集团秘密MBO,侵吞国资同时他还表示,许多国企经理人一心想把企业变成自己的,但从来不提经理人应有的责任这种情况就像家里乱七八糟,请了个保姆打扫,最后保姆变成了主人一样荒谬  这次演讲的内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强烈反响8月14日,郎咸平收到了发自格林柯尔的律师函,这是他自批评大企业以来收到的第一封律师函为此,他于8月16日下午在北京召开了媒体记者见面会,就此事件发表了题为《学术尊严不容顾雏军践踏》的反击文章,严正地表示:我不接受威胁,我将绝对坚持我的原则  文章一经公开,“郎顾事件”陡然升温,而就在此前郎评点海尔相关资本运作手法的事件进程中,海尔没有做出如此回应在此之前郎批评的国际大投行、数十家大企业也没有类似法律回应,这是郎第一次收到因批评而来的律师函  顾雏军绝非第一次被指责,早在2001年香港刮起民营企业质疑风的时候,他就曾经被有第一分析员之称、瑞银华宝中国研究部的张化桥“攻击”过一次  张化桥通过电子邮件向自己的客户发布了自己的研究结论,认为顾雏军在港的上市公司格林柯尔并不如其招股所说,有信息虚假之虞,这一结论导致格林柯尔的股票第二天暴跌13%,随后连续暴挫近60%。

        有质疑出现,股价又应声而倒,人们难免将此和当时张化桥的推导结论联系到一起,于是顾雏军毅然上告  这次风波的结果是:顾雏军赢得了官司2002年7月底,瑞银华宝、张化桥以赔偿30万港币的代价与顾雏军庭外和解  不知道这次和学者交手的经历给了顾雏军什么样的经验,反正他起诉郎咸平的速度明显快了上一次,是在张化桥结论公开一个半月后才动用法律武器  有分析称,张化桥输就输在引用了并未公开的顾雏军言论  而这次郎咸平下众多结论的基础却是公开资料,这一点,已经让郎咸平站在了比张化桥更有利的位置  更让郎咸平心中有底的是,香港是支持学者的自由学术推论的于郎咸平看来,自己的研究结果当然属于标准的学术推论;而对于顾雏军来说,这已经是涉及到人身攻击的言论了  一场风波就此展开  顾雏军接招“七大板斧”:  捍卫实业家荣誉  曾有记者问顾雏军:作为企业家,你最看重的是什么?顾雏军答说:“我不是一个把钱看得很重的人,但是很看重名誉看重名誉的顾雏军不像张瑞敏说“不需要回应”,他回应了,还相当激烈  2004年8月14日,格林柯尔委托香港齐伯礼律师行向郎咸平发出了律师函,指出经《东方早报》、《香港商报》刊出的郎咸平演讲摘要文章对顾雏军造成了毁谤,而且有些评论攻击了顾雏军个人的品格、名誉和性格。

      8月17日,顾雏军向香港高等法院正式递交起诉状,以涉嫌诽谤罪起诉郎咸平  9月20日,顾雏军又亮相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和科龙公司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舆论多认为此次亮相是对郎咸平的高调回应  此次发布会发表了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写的《科龙20年发展经验与中国企业改革路径》调研报告该报告认为,将科龙的产权改革历程放到中国企业改革路径的大视野中, 才能够领略到它的意义在复杂的环境中,推进产权改革需要勇气与适当的策略报告特别指出,产权改革并不一定能保证企业发展得更好,但没有产权改革是万万不能的,而产权改革也不是万能的  民营企业永远是顾雏军最关心的话题顾雏军曾认为,中国的很多民营企业家还没有被认可,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性命做企业!  对于被指搞资本运作,顾雏军予以坚决反驳:绝对不是这样跟随顾雏军多年的一位高级助理这样解释道,顾总其实只是想做实业因为搞资本运作的风险太大,他不想让跟着他的人没有饭吃,顾总常说,如果做到了年产1000万台冰箱,每台赚100元利润是很轻松的,一年有稳稳当当的10个亿的利润,谁还会搞资本运作?他说:“顾老板一直做的就是制造业,对制造业情有独钟  顾雏军“纯实业家”的另一个佐证还在于他从来不炒股。

      顾曾在很多场合申明自己对美菱电器、亚星客车的股票代码都不知道,似乎刻意在与股市保持距离他自嘲说自己就是对股票实际上是不太在行,也不太关心,关心的更多是怎么做这个产业,而不是这个股票本身顾雏军认为中国股市不成熟,投资者也不够成熟  顾雏军声称自己反击郎咸平的最大理由是为捍卫中国企业家的荣誉据顾原来的助理童总介绍,顾雏军进入科龙没有做什么很悬的东西,只是踏踏实实地做实业他说,顾老板常跟他们讲,招数太花了,不一定能达到你的目的就像他以前做学问的时候,最简单的东西不会错,但是要用300页来证明的东西不知道哪个地方就会出错因此做企业的办法要简单明了,否则大家不理解,执行走了样,还是自己倒霉低成本已经不是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位与顾雏军交熟的记者说,他差不多有问必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激动起来,有时还回答得非常大胆,他身边的人简直急得要过去捂他的嘴了顾雏军争议很多,有人问他担不担心他的想法、做法会让同行对他无法认同,顾雏军说:“我做得非常简单,就是牛顿力学中的常识中国企业家应该和整个世界抗争,不要在自己的圈子里窝里斗,那样会有相煎太急的感觉我们就不以中国企业为目标,他们做得不好自然会被淘汰。

      我们要和国外一流企业竞争,争出个结论来这辈子才值得  记忆中模糊的“蜜月”:《从“科龙事件”谈柔性监管》  郎咸平一篇题为《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的演讲,让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赞誉人们纷纷称颂其为“郎监管”,“股市的救‘市’英雄”但是随着接下来发生的“宋秦案件”和“顾宋之争”,“郎咸平曾为顾雏军捉刀”的传言不胫而走,而顾雏军的部下对媒体也不讳言:“我们顾老板曾和郎先生关系很密切 让人们感觉到郎顾关系的复杂性  就在顾雏军将郎咸平告上法庭没多久,2005年1月15日,股票经纪人宋秦在香港起诉顾雏军及格林柯尔,向其追讨1053.3万港元“公关费” 宋秦在起诉书中提到,2001年底,格林柯尔股价曾因传闻大跌,宋秦于是把顾雏军介绍给郎咸平,并向郎咸平提供了有关格林柯尔的财务资料之后,郎咸平在国内《新财富》杂志上发表了有关顾、格林柯尔和科龙的文章不久,格林柯尔股价出现回升  在这则极具“杀伤力”的消息爆出后,舆论开始质疑“郎监管”为中小投资者“执言”的“仗义”性而有趣的是“交恶已久”的郎顾二人,这次却步调一致,双双对此事矢口否认顾雏军否认曾请郎咸平捉刀而郎咸平也发出声明称,“没有一个人要求我写过任何公司的案例。

        风波的起源来自于郎咸平2002年6月,在《新财富》杂志发表的一篇题为《从“科龙事件”谈柔性监管》的文章在文章中,郎咸平提出,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著名地产大王川普破产后,每日午餐不超过10美元,且与其子推着手推车在K-Mart(最廉价的连锁店)买东西郎咸平说,说顾雏军进入科龙董事会后的年薪是12元我听到很多流言说他太过矫情,只是做做戏给股东看而已当然,我是局外人,不可能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但是当我回顾川普的例子,感觉顾雏军12元的薪酬与川普10美元的午餐费及K-Mart的采购相比,本质上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一个善良管理人应该做的事 不难看出郎对顾的赞美之情  然而,对于宋秦所说的“高价请郎咸平捉刀”的事情,顾雏军对媒体表示:“我一直以为,郎咸平写的关于我的文章都是负面的,通过这一次,我才知道郎咸平还写了这么一篇还算正面的文章我前几天又看了一遍,看不出这篇文章与股票价格有何关系克林顿演讲一次20万美元,这一篇文章就要1000万港元?谁这么厉害呀?如果一篇文章值这么多钱,这不是偷吗?这多么滑稽呀!”  同样,郎咸平也郑重发表声明,关于顾宋之间的约定事先毫不知情,因此对于他们双方的互相控诉不予置评。

        此外,郎咸平还郑重声明,他是从2002年开始写有关格林科尔的案例,这完全是他和学生自发的行为,没有任何人提供任何的数据,也没有任何人提供研究经费他写案例完全是透过课堂教学,由学生搜集材料,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郎咸平声称自己从不接受各界对案例研究的经费支持,他是用自己私房钱支付费用以维持公正性对于非案例的纯学术研究而言,他只接受、香港中文大学和长江商学院的经费支持  至于《从“科龙事件”谈柔性监管》和《在“国退民进”的盛筵中狂欢》之间是否存在对顾雏军态度转变的问题,郎咸平没有正面回答  但他强调,所有的案例都是利用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并透过他自己的财务分析方法,而得出结论他声称对格林柯尔的批评完全是根据实际披露的数字而说话,不会对顾雏军本人做出任何的褒贬或攻击他和顾雏军本人没有实质性的交往  向左走,向右走,国企改革行驶向何方  2004年发生的“郎顾之争”,其影响力远远超过了郎顾二人自身扑朔迷离的个人恩怨,它很快在中国的国企产权改革思想领域引起广泛的思辩和争鸣国企体制改革究竟该如何走出符合中国特色的路径?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关系中究竟应“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如何看待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围绕着郎顾之争,国内一流的经济专家、法学专家甚至包括官方都参与了这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