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docx

10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0393361
  • 上传时间:2018-05-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22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在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由政府间通过协商缔结条约,让渡一定的国家主权,建立两国或多国的经济联盟,从而使经济达到某种程度的结合以提高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在这个多国经济联盟的区域内,商品、资本和劳务最终能够自由流动,不存在任何贸易壁垒,并拥有一个统一的机构,来监督条约的执行和实施共同的政策及措施广义的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狭义经济一体化,即地区经济一体化,指区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在一个由政府授权组成的并具有超国家性的共同机构下,通过制定统一的对内对外经济政策、财政与金融政策等,消除国别之间阻碍经济贸易发展的障碍,实现区域内互利互惠、协调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最终形成一个政治经济高度协调统一的有机体的这一过程[编辑]经济一体化的形式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根据各参加国的具体情况和条件以及它们的目标要求,有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和经济联盟四种形式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指由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组成的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免征关税和取消其他贸易限制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为了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或各种贸易壁垒,建立共同的对外关税而缔结的同盟。

      同盟内部商品自由流通和自由竞争关税同盟在一体化程度上比自由贸易区进了一步共同市场指在关税同盟基础上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同盟内建立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完全的经济联盟经济联盟是经济一体化的最终发展目标和最高级的形式它要求其成员国在实现关税、贸易和市场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超国家的管理机构,在国际经济决策中采取同一立场,行使统一的货币制度和组建统一的银行机构,进而在经济、财政、货币、关税、贸易和市场等方面实现全面的经济一体化 [编辑]经济一体化的影响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1.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既可以消除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等障碍,同时也为市场容量的扩人和市场的深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因为区域内的贸易在淘汰成员国的劣质产品的同时,又鼓励扩人再生产其优质产品,这就促进了区域内各国生产的分工和生产的专业化,每个国家都集中自己的有限资源生产效益最高的产品生产规模的扩人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提高规模经济效益,降低成木,从而增强整体竞争力2.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一战后,世界经济出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区域性经济联合组织迅速增加,共同的经济贸易政策纷纷登台。

      如欧盟在 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就率先实现了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同盟的目标,即在各成员国内部消除关税壁垒,对外则实行统一的贸易壁垒,到欧洲统一人市场建成后,基木实现了无国界限制的商品、资金、劳务人员的自由流动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后,也确立了将在几年内取消关税壁垒和其他限制,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自由流通可以说,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贸易领域竞争的产物,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进程3.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了经济个球化的进程就发展阶段而言,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际上是经济个球化在一定区域内深化和加强的反映经济个球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突破国家的界限,要求有关国家在经济上以某种方式联合起来,在更深的范围内有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区域经济集团就是通过签约的方式结为不同性质的经济联系, 且允许各成员国的生产要素在本区域内自由流动,从而提高成员国的经济效益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个球化起到了奠基和推动作用从生产、贸易、金融;三个角度上,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国际流通,而且亦能提高资源配置的效能来刺激经济增长,最终加快经济个球化进程[编辑]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特征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及其特征 相互给予的贸易优惠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共同的对外关税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经济政策的协调统一的经济政策特惠关税区☆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编辑]经济一体化的实践经济一体化的实践 [编辑]一、欧洲的经济一体化一、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一)欧盟的历史沿革欧盟的历史沿革欧洲经济一体化大事记 时间事件1950 年 5月 9 日提出欧洲国家煤和钢的资源供应共同规划;确立了创立“欧洲联邦”的战略目标。

      1951 年 5月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成立1952 年 5月 27 日签署《欧洲防御联盟条约》 ,该条约在法国未得通过1957 年 3月 25 日签订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统称为《罗马条约》 1958 年 1月 1 日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1959 年 1月 1 日首次降低关税 10%1962 年 1月 30 日共同农业政策生效1967 年 7月 1 日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合为一体1968 年 7月 1 日关税同盟生效,取消了欧盟内部工业产品流通关税,制定了共同对外关税税则1968 年 7月 29 日欧盟内部劳务自由流通1972 年 3月创立“洞中之蛇”汇率制度,使各国货币浮动幅度降至 2.25%1973 年 1月丹麦、英国和爱尔兰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使共同体扩为 9 国1975 年 2月 28 日签署洛美公约,同 44 个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建立联系1978 年 4月 3 日同中国签署《贸易协定》 1978 年欧洲煤钢联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委员会合为欧洲共体(EC) 1979 年 3月 13 日埃居体系取代货币蛇型浮动体系;欧洲货币单位(埃居)成为欧洲记账单位。

      1981 年 1希腊加入欧共体月 1 日1986 年 1月 1 日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1986 年 2月签署《单一欧洲法案》 1987 年 7月 1 日《单一欧洲法案》生效,规定在欧洲委员会中实行投票加权的表决规则,不再实行全体一致原则1990 年 7月 1 日资本流动自由化,经济货币联盟第一阶段开始实施1992 年 2月 7 日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1993 年 1月 1 日欧共体实现单一大市场1993 年 11月 1 日《马约》正式生效,欧共体改称欧洲联盟(EU) 1994 年 1月 1 日经济货币联盟第二阶段开始实施;欧洲货币局建立1995 年 1月 1 日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1995 年 12月确定欧洲单一货币第三阶段于 1999 年 1 月 1 日开始启动货币的名称为“欧元”(EURO) 1997 年 6签署稳定与增长公约、第二汇率机制月1998 年 6月欧洲中央银行成立1999 年 1月欧元诞生2000 年 1月 15 日准备接受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马耳他等国加入欧盟2001 年 1月 2 日希腊成为欧元区的第 12 个成员国2002 年 1月 1 日欧元开始流通。

      2002 年 12月 13 日欧盟哥本哈根会议决定在 2004 年 5 月 1 日前,接受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拉脱维亚、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立陶宛和马耳他等十国为欧盟的正式成员国二)欧盟东扩与欧洲一体化欧盟东扩与欧洲一体化欧盟的东扩计划大体上经历了 3 个阶段:先期准备阶段(90 年代上半期)主要是与中东欧国家签署联系国协定(也称欧洲协定),制定入盟标准和实行先期准备战略波兰和匈牙利于 1991 年,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于 1993 年,波罗的海三国于 1995 年,斯洛文尼亚于 1996 年分别与欧盟签署了联系国协定联系国协定以法律形式确定了欧盟与联系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目的是使联系国逐步融入共同体中联系国协定的目标是在 2002 年前实现工业品的自由贸易并为其他部门的经济合作奠定基础制定入盟谈判时间表阶段1995 年,马德里首脑会议提出入盟谈判应在政府间会议结束半年后开始1996 年,佛罗伦萨首脑会议认可了上述提议在 1997 年 6 月的阿姆斯特丹会议上,首脑们指示理事会审查即将于 7 月推出的欧盟委员会对各申请国的意见1997 年 7 月欧盟委员会发表《2000 年议程》。

      该议程分为三个部分,即共同体政策的前景、欧盟 2000~2006 年的财政框架以及欧盟东扩问题在《2000 年议程》中,欧盟委员会认为,依据哥本哈根标准,欧盟应首先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和塞浦路斯六国为成员国1997年 12 月,欧盟卢森堡首脑会议批准了欧盟委员会的建议,决定首先同上述 6 国进行入盟谈判,而对剩下的 5 个国家即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则视其进展而定会议还拒绝了土耳其的候选国资格正式入盟谈判阶段1998 年 3 月 12 日.在伦敦召开了欧洲大会,欧盟成员国以及申请加入欧盟国家的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土耳其拒绝与会欧洲大会是与会者讨论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司法和内政事务以及经济合作的一个论坛,旨在配合欧盟东扩进程3 月 30 日,欧盟各国外交部长和中东欧首批 6 国外交部长聚会布鲁塞尔,正式开始了入盟谈判进程科素沃战争后欧盟明显加快了东扩步伐,同时决定对东扩战略进行调整1999 年 12 月,在欧盟赫尔辛基首脑会议上,欧盟宣布将于 2000 年同 6 个新候选国,即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开始人盟谈判,同时宣布给予土耳其入盟候选国资格,但暂不与之谈判。

      2000 年 2 月 14 日,欧盟外长理事会正式开始了同新 6 国的入盟谈判2002 年 12 月中旬,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 2004 年 5 月 1 日将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塞浦路斯、斯洛伐克、立陶宛、拉脱维亚和马耳他等 10 个国家加入欧盟,会议还对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入盟时间及土耳其的入盟谈判问题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2003 年 4月 16 日欧盟雅典非正式首脑会议期间,欧盟 15 国与上述 10 个申请国签订了加入条约东扩是欧盟世纪之交的重大事件之一,它不仅对欧盟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对整个全球的政治与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欧共体成立之初,就已经表达了将一体化扩展到整个欧洲的愿望《罗马条约》第一句话就是:“矢志为欧洲各国人民间日益紧密联盟奠定基础”,并“决心以共同行动消除分裂欧洲的障碍,确保其国家的经济与社会进步”就是说,欧盟将最终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代言人但是,在欧盟内部,民族、国家的边界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不可能消失的;在欧盟的统一体外,还有其他利益集团的存在,外部的不平衡与不协调同样会影响内部均衡这些都决定了东扩之后,欧盟的一体化之路不会一帆风顺。

      三)欧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发展前景欧盟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及其发展前景欧盟的建立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一方面,它会产生“聚集效应”,如今它不仅吸引了西欧的众多国家参与,而且吸引了许多中东欧转型国家这从经济上来看,主要是因为我们前面介绍的关税同盟效应;从政治上看,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影响远非单个成员国所能及另一方面,它会产生“扩散效应”这并非要求所有国家完全与欧盟一样,而是从一体化经济学角度来说,内部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自由贸易会取得不同程度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规模经济、投资刺激等效应欧盟的建立对于欧洲经济发展是有利的,但对非成员国向欧盟国家的商品和劳务出口、直接或间接投资就可能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欧盟内部生产要素、商品的自由流动所导致的生产的调节,也会出现各个集团利益的重新分配,从而使一部分企业和个人遭受损失但从长远来看,欧盟同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将很可能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扩大,内部也会采取有利措施来调节利益的分配可以预言,随着欧盟经济一体化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欧盟将在经济上持续走强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不断地向建立“大欧洲自由贸易区”迈进[编辑]二、二、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 (一)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生过程1。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