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广东台的精神传递出去(编).doc
7页把广东台的精神传递出去把广东台的精神传递出去——访广东台台长曾国欢时 间:2011 年 7 月 5 日 地 点:广东电视台 采 访 者:《纪录》 (贾 佳 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本刊编辑) 被采访者:曾国欢(广东电视台台长)我们的国际频道,并不单是广东台的国际频道,它也是我们的国际频道,并不单是广东台的国际频道,它也是广东的国际频道,同时也应该是全国的国际频道广东的国际频道,同时也应该是全国的国际频道《纪录》:曾台长您好,作为广州亚运会的第九棒火炬手,您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说,要把“广东的精神传递出去” ,这是怎么样的一个战略?新开播的国际频道在这个战略里充当什么角色?曾国欢:相当一部分人对于广东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对广东的了解,还停留在经济层面,比如 GDP 全国第一啦,民企多,富豪多等等这些是事实,但并不是广东的全部经过 30 多年改革开放和财富积累,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是,广东也面临着经济转型、产业结构提升、环境污染、外来人口剧增、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让更多的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提出了“幸福广东”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围绕科学发展观,改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实现“财富广东”向“幸福广东”的转变。
这是一个包含了物质、文化、政治、经济、生态等丰富内涵的宏伟目标,作为时代记录的媒体人,有责任记录下这个伟大的转变过程,把广东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魄力真实呈现出来,传递给大家广东电视台从 11 年前开播的《今日广东》栏目开始系统性地对外传播广东形象,国际频道的开播,为我们的对外传播新增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前我们的对外传播主要就是给国外的电视台、频道提供新闻节目素材主要的观众也还是懂汉语的华侨华人开播国际频道之后,对外传播就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了,不单自己报道新闻,还可以播放纪录片、美食、旅游等服务资讯这对我们全面深入报道今日广东,客观真实传播中国,对于提升我们的国际传播力,构建国家良好形象增添了一个支点《纪录》:今年 5 月 16 日,广东电视台国际频道正式开播,它与之前各省级电视台的国际频道相比,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具体有哪些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曾国欢:2010 年 7 月,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我台开办国际频道,这是广东电视“走出去”工程的新突破,也开创了我国对外传播的新格局广东电视台国际频道的节目信号覆盖西方主流媒体、主流社区、主流网络,目标是让世界了解广东,了解中国,让广东走向世界,增加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为广东文化、经济走出去服务,也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打下坚实基础。
广东电视台国际频道已被列为广东建设文化强省的重点项目我们是国内第 9 家开通国际频道的电视台,在开播时机上并不占优,但是这让我们具有了后发优势,因为我们研究了国内电视台国际频道的优缺点,在博采众长之后,确立了频道定位,并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第一,我们的国际频道是国内第一家以英语为主、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主流社会观众为目标收视群体的省级国际频道,而其他省级电视台国际频道大部分都是普语为主,主要的受众还是海外华侨华人第二,每个电视台的国际频道都带有自己母台的印记,比如以娱乐为主的电视台,它的国际频道就有大量娱乐节目,以电视剧为主打的电视台,它的国际频道就播放大量的电视剧广东电视台针对海外观众需求和南派纪录片创作基地的特点,在节目内容形态上,确立了以“新闻资讯为主和纪录片为主”的定位《纪录》:作为在海外落地的一个电视频道,为什么会选择相对小众的纪录片作为频道播出主要节目形式?曾国欢:这个问题就要回到我们开设频道的本源上来开播国际频道是为了更好地向外传播广东、中国的形象但是,国外的观众,在语言、种族、兴趣爱好等方面跟我们有很大区别,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外的观众对中国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他们对我们的新闻资讯、历史文化很感兴趣,但是又完全不了解,或者停留在很浅显的层面。
我们的频道定位为“以新闻资讯为主,以纪录片为主”就是为了满足国外观众的两大信息需求:第一,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最新动态,第二,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新闻资讯节目,满足国外观众对今日广东、当下中国最新发展动态的信息渴求,也让海外华侨华人了解家乡的最新变化纪录片作为一种可以被世界所沟通和认同的国际性语言,最容易打破文化壁垒的媒介形式,理所当然是国外观众了解中国、了解广东的最好窗口同时,纪录片也是表现厚重历史和多元文化、蓬勃经济的最佳国际传播形式我们的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只有纪录片才能承载起这个宏大的文明传播使命,为中西文明的对话,提供一种超越语言文化差异,民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这是我们有别于其他国际频道的典型特征《纪录》:我们播出的纪录片将以何种题材、风格为主?如何与英美的纪录片进行收视竞争,从而赢得国际话语权?曾国欢:我们现在播出的纪录片绝大多数是我们台自己制作的,像《珠江纪事》等纪录片栏目,少部分是购买的国内外优秀纪录片我们的题材大部分是新时代下的普通人物 “小人物,大故事 ”以人作为切入点,以人作为表现的主体,以人作为叙述故事的主线人的命运折射着社会的命运关注人,表面好像是放弃了对社会的关注。
但实际上当你认认真真关注人时,你就在关注整个社会这体现了纪录片的人文关怀说到国际话语权,我们主要是通过新闻资讯节目来赢得国际话语权,纪录片是促进中西文明对话,增加相互了解,构建中西友谊的桥梁与英美纪录片竞争的问题,应该说,我们现在具有题材和资源的优势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许多敢为人先的感人故事和人物可供记录广东文化作为极具特色的中国南方文化,有许多充满浓郁珠江水乡味道和岭南文化气息的人文题材可供创作越是民族性的,就越有国际性我们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日新月异的时代为纪录片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题材和艺术灵感,激发大家来记录这个精彩的时代这,应该是英美纪录片所没有的优势《纪录》:《珠江纪事》等纪录片栏目作为国际频道开播后的先头部队,有哪些独特之处?曾国欢:一个栏目要形成自己的风格,势必有其鲜明的特质 《珠江纪事》的节目总能给人留下“珠江制造”的印象,自然与其特质密不可分 《珠江纪事》的选题,集中在新闻和专题节目不关心的小人物身上,选取的事件和人物,总是极具卖点的百态人生,看《珠江纪事》 ,仿佛是看自己身边的故事另外, 《珠江纪事》的解说坚持使用地道的口语化粤语,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观众与节目之间没有距离感。
《纪录》:纪录片在“走出去”的对外传播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压力,我们是否考虑过对全国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以求“重拳出击”?曾国欢:广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我们的国际频道,并不单是广东台的国际频道,它也是广东的国际频道,同时也应该是全国的国际频道” 在外国观众看来,广东电视台国际频道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形象我们除了让世界了解广东,同时也担负起传播中国的重任国内有很多电视同行在不同的节目类型方面做得比较好,这些优秀的,代表中国特色,有浓厚民族风情的优秀电视作品,都可以在国际频道播放我们是打开门办国际频道,在密切关注国外观众收视反应的同时,也会整合国内资源,博采众家所长,让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丰富国际频道的节目,满足国外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我们的新闻资讯报道选题并不局限于广东,纪录片也将在全国范围内选材,在制作上,我们将和央视纪录片频道合作,在全国的高度和平台,强强联合,共同推出精品力作《纪录》:长期以来,广东的电视纪录片创作氛围都非常浓郁,全省地级市以上的电视台大都有纪录片栏目, “南派纪录片”是广东对外传播的中坚力量,您认为“南派纪录片”有哪些独特之处?曾国欢:广东毗邻港澳,华侨华人众多,所以我们的外宣工作一直走在国内前列。
除了播放反映广东改革开放的新闻资讯之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从岭南大地上生发出来的南派纪录片,有着鲜明的地域标签和文化印记依山傍水的岭南兼具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的特质,因此跟中原文化呈现出不同的面目与传统中原文化重农抑商相比,岭南文化的商业性比较强广州是很早就对外通商的港口,在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都没有关闭第二就是开放性因为靠江通海,岭南人通过海洋走向世界,他们并没有把自己限定在岭南本土,很早开始就有人出洋,他们带回异域的文化,所以不会固步自封,思维、眼界都比较开放第三就是包容性这个就是跟前两个特点衍生出来的因为他能接纳不同文化特质的文明,包容并蓄、博采众长因为远离皇权,这里的平民意识很强,大家在追求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比较务实,不好高骛远同时,岭南文化又经常求新求变,善于吸收外界的新鲜事物和观念,不断自我更新所有这些文化特点,反映到文明的南派纪录片里,就是呈现了“小人物,故事化,平民性”的特点南派纪录片发展日趋成熟,以《珠江纪事》为例,近年来, 《珠江纪事》屡屡获奖,先后被评为“2009 年度全国 12 个创新创优电视节目形态”之一,中国电视纪录片“十佳栏目” 纪录片《龙吟水乡》 (又名《古老水乡奥运梦》 )获得 2007 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四个最高奖之一——“评委奖” ,纪录片《囚犯生死大转移》获得第 24 届中国电视金鹰奖“优秀纪录片”大奖。
《纪录》:广东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幸福广东” ,那么,广东电视台的各个纪实栏目和纪录片在创作中是否也会对此有所体现?如何体现?曾国欢:广东电视台始终与党同行、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呼吸,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广东电视台一直站在时代前列,密切关注时代、社会发展,用新闻报道和纪录片的形式来记录行进中的广东影像省委省政府在大力推进“幸福广东” ,这也是我们时代社会的发展主流,作为广东的电视媒体人,我们有责任记录下这个伟大的转变过程对于这个宏伟的工程,我们的纪实栏目在日常选题中会有大量的体现,记录大时代下工作、生活发生的改变,记录生活在南粤大地上人民的点滴变化同时,我们目前正在策划一个以珠江为题材的大型电视系列片,以改革开放 30 年巨变做坐标,以全球的视角重新发现珠江流域两岸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探求珠江三角洲流域这一中国最具代表性河流两岸的巨大变迁,呈现珠江三角洲对于了解中国所具有的示范意义《纪录》:一部优秀纪录片的产生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完成,投资大、见效慢,而当下节目的运作往往唯经济效益马首是瞻,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广东台如何取舍呢?曾国欢:在当下中国,很多电视台都面临你说的问题,纪录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何协调的矛盾。
广东电视台并不是以经济效益为唯一考核指标,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省份的电视台,我们对纪录片这种具有特殊价值的节目形式一直比较重视,在全国纪录片创作一片萧条,许多纪录片栏目因为收视不达标纷纷下马的时候,我们的纪录片栏目依然是茁壮成长,无愧于中国电视南派纪录片创作基地这一金字招牌相对于经济效益,纪录片的社会效益要宽泛得多,大得多长远来看,纪录片独特的文献史料价值、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使他们的生命力更强我们现在还能说出《望长城》《丝绸之路》 《话说长江》 《远在北京的家》 《沙与海》等大批脍炙人口的纪录片,他们当年万人空巷的盛况依然为人们津津乐道广东台一直非常重视纪录片的创作,这既是我们的传统,也将是我们今后的工作重点《纪录》:广东省与其它省份相比,有很特别的一点,就是当地的观众通过有线电视网家家户户都能看到 8 个境外电视频道,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电视曾经长期占据广东较大的收视市场份额,现在的状况如何呢?曾国欢:长期以来,境外电视在广东的市场份额一直领先,这种情况到了 2002 年开始颠覆性的改变那年的 6 月、7 月间,适逢日韩世界杯足球赛举行,电视界引发了由转播权争持而导致的电视转播大战,正是这次电视转播大战,使广州地区的电视市场份额来了一次急剧逆转,香港电视因未获得直播足球赛事的权利而导致收视份额一度跌至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