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陡沟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docx
6页2021-2022学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陡沟中学高二化学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与氢氧根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A.F- B.Cl- C.NH3 D.NH2-参考答案:AD2. 下列关于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是否是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B. 物理性质是否有各向异性C. 是否是具有美观对称的外形D. 内部构成微粒是否在空间呈有规则的重复排列参考答案:DA.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A错误;B. 具有各向异性的固体一定是晶体,但向异性不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B错误;C. 美观对称的固体不一定都是晶体,如玻璃,C错误;D. 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内部粒子在空间上是否按一定规律做周期性重复排列,晶体具有固定的熔沸点,可以利用X射线鉴别晶体和非晶体,故D正确;答案选D.3. .已知298K时,Mg(OH)2的溶度积常数Ksp=5.6×10-12,现取适量的MgCl2溶液,加入一定量的烧碱溶液达到沉淀平衡时,测得溶液的pH=13,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所得溶液中由水离出的C(OH -)=1.0×10-13 mol·L-1B.所加烧碱溶液的pH=13C.所得溶液中C(Mg 2+)=5.6×10-10 mol·L-1D.在整个反应过程中,H2O的电离度在逐渐减小参考答案:B略4. 塑料的使用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由此也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下列对废弃塑料制品的处理方法中最为恰当的是( )A.焚烧 B.粉碎后深埋C.倾倒在海洋中 D.用化学方法加工成防水涂料或汽油 参考答案:D略5.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和苯都能使溴水褪色,褪色的原因不相同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C.苯不能使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D.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一氯甲烷和苯与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的反应类型相同参考答案:C略6. 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最终出现浑浊的是A.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B.苯酚钠饱和溶液C.醋酸钠饱和溶液 D.氯化钙饱和溶液参考答案:B略7. 在25℃、101 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 kJ/mol、285.8 kJ/mol、870.3 kJ/mol,则2C(s)+2H2(g)+02(g)==CH3COOH(1)的反应热为( ) A.﹣488.3 kJ/mol B.+488.3 kJ/mol C.﹣191 kJ/mol D.+191 kJ/mol参考答案:A略8.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仪器未画出)A.A装置用于检验溴丙烷消去产物 B.B装置用于石油的分馏C.C装置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D.D装置可装置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参考答案:C略 9. 1体积某气态烃和2体积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后,最多还能和6体积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由此可以断定原气态烃是(气体体积均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A.乙炔 B.丙炔 C.丁炔 D.1,3 -丁二烯参考答案:B10. 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H+、Cu2+、OH- B.H+、Cl-、ClO- C.Fe3+、Cl-、 D.Na+、Ba2+、参考答案:C略11. 向碘酸钠(NaIO3)的碱性溶液中通入氯气,可以得到钠盐Na2H3IO6.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该反应中碘酸钠作还原剂 B.碱性条件下,氯气的氧化性强于高碘酸钠的氧化性C.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反应中生成1 mol Na2H3IO6转移2 mol电子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A.因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在该反应中碘酸钠作还原剂,A项正确;B.该反应中I的化合价升高,Cl的化合价降低,则碱性条件下,氯气的氧化性强于高碘酸钠的氧化性,B项正确;C.由电子守恒可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项错误;D.反应中生成1 mol Na2H3IO6转移1mol×(7-5)=2mol电子,D项正确;答案选C。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基本概念,题目难度不大由向碘酸钠(NaIO3)的碱性溶液中通入氯气,可以得到高碘酸钠(Na2H3IO6)可知,反应中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升高为+7价,Cl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低为-1价,以此来解答12.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 )A. 2H++2e-=H2 B. Fe2++2e-=Fe C. 2H2O+O2+4e-=4OH- D. Fe3++e-=Fe2+ 参考答案:C13. 某同学为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常见的四种无机离子,进行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其中检验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由该实验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HC.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参考答案:B14. 最近医学界通过放射性14C标记C60,发现一种C60的羧酸衍生物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断裂DNA而杀死细胞,从而抑制艾滋病,则有关14C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12C的化学性质不相同 B.与12C的中子数相同C.是C60的同素异形体 D.与12C互为同位素参考答案:D略15. 2011年3月,日本发生特大地震,造成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核素131 53I的泄漏。
下列有关131 53I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电子数为78 B.质子数为53 C.中子数为78 D.质量数为131参考答案:A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有人设计了用无水酒精与钠反应的实验装置和测定氢气体积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供选用的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测量氢气体积的正确装置是______(填写编号)2)装置中A部分的分液漏斗与蒸馏烧瓶之间连接的导管所起的作用是______(填写编号)A.防止无水酒精挥发B.保证实验装置不漏气C.使无水酒精容易滴下(3)实验前预先将小块钠在二甲苯中熔化成小钠珠,冷却后倒入烧瓶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789 g·cm-3,移取2.0 mL无水酒精,反应完全后(钠过量),收集到390 mL气体,则乙醇分子中能被钠取代的氢原子数为______,由此可确定乙醇的结构式为______,而不是________5)实验所测定的结果偏高,可能引起的原因是______(填写编号)A.本实验在室温下进行B.无水酒精中混有微量甲醇C.无水酒精与钠的反应不够完全参考答案:(1)B (2)C(3)增大无水乙醇与钠的接触面积,使之充分反应(4)1 (5)AB解析:这是一道将实验、计算、确定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相结合,实验设计与实验原理相结合的综合性实验题。
解题时必须前后联系,分析题干与设问,尤其是设问(4)所创的情境、数据,即所取无水酒精的体积少(只有2.0 mL),使之充分与钠反应是本实验的关键;此外反应放出气体的体积数较大(390 mL),因此问题(1)的答案显然只能是B,C在收集方法与确定体积上都是不可取的,D、E中E是明显的干扰项,滴定管测量体积精确,容易误选,实际上本实验因放出气体体积达390 mL,又只需三位有效数字(密度数值限制),而滴定管没有400 mL的容量,中途续换将导致误差问题(2)导管使分液漏斗液面上方压力与蒸馏烧瓶内压力一致,可以使无水乙醇容易流下3)二甲苯不参与反应,但与乙醇互溶可以增大无水酒精与钠的接触面,使之充分反应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 ;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__ ;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1)O2和O3 (2) CH3CH2OH与CH3-O-CH3 (3)CH3CH3和CH3CH2CH2CH3 (4) 金刚石和石墨 (5) 氕、氘、氚 (6)2,2-二甲基丙烷与2-甲基丁烷 (7)与 (8) 参考答案:(8); (3); (2)(6)。
18. (7分) A、B、C、D是四种短周期元素,E、F是过渡元素A、B、C同周期,C、D同主族, 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是同周期除稀有气体外半径最大的元素,C的最 外层有 三个成单电子,E、F的外围电子排布式分别为3d54s1,3d64s2,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 ; (2)、B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C的最低负化合价为 3)、用轨道表示式表示D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 (4)、解释为什么E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54s1,而不为3d 44s2 ? ;(5)、F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参考答案:(7分)(1)、1s22s22p63s23p2(1分);(2)、Na2O、-3(各1分) , (3) (1分) (4) E的外围电子呈3d`54s1时,3d、4s轨道上的电子处于半满状态, 整个体系的能量最低。
2分)略19. 工业上采用乙苯与CO2脱氢生产重要化工原料苯乙烯其中乙苯在CO2气氛中的反应可分两步进行(1)上述乙苯与CO2反应的反应热△H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