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本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看我国汽车业的发展毕业论文.doc
15页核准通过,归档资料未经允许,请勿外传!核准通过,归档资料未经允许,请勿外传!从本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看我国汽车业的发展 目 录中文摘要(关键词)1前言2一、核心竞争力理论2(一)核心竞争力的来源2(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3(三)核心竞争力的内涵4(四)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看核心竞争力4二、本田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5(一)本田公司的背景5(二)本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探析71. 技术研发实力——核心竞争力之源72. 让顾客满意的营销理念83. 尊重人才的管理理念10三、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启示12结束语15注释15参考文献16致谢16英文摘要(关键词)17【摘要】:我国汽车业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成为了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但我国汽车企业应该如何做才能由生产大国变为制造大国,并继续保持这种持续的快速发展,是每一个汽车制造企业面对的问题,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本文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指导,根据我国汽车业发展现状,结合日本本田公司的成功案例,从技术研发实力、让顾客满意的营销理念、尊重人才的管理理念三个方面分析了本田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由此对我国的汽车行业今后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本田公司 技术研发实力 营销理念 人才观念前言汽车诞生已百年有余,而汽车业也已成为了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象征自建国后,我国汽车业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汽车生产的世界大国,但却不是汽车制造的强国我国汽车企业应如何保持这种持续发展的势头,并实现由大变强,这是我国每一个汽车企业都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企业注重培育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核心竞争力取得竞争优势从而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那么,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如何利用核心竞争力以取得竞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这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指导,并结合日本本田公司的成功案例,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点借鉴和启示一、核心竞争力理论(一)核心竞争力的来源企业核心竞争力最早来源于企业能力的概念在1959年,潘罗斯(Penrose)在《企业增长理论》中认为,企业的内部资源是企业的增长源泉而到了1971年,安德鲁斯(K.Andrews)在其《公司战略的概念》一书中提出了企业能力这一概念,并致力于探讨企业内部的成长问题到了80年代,在波特(M.Porter)提出竞争战略后,学术界逐渐开始将研究重点倾向于发掘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特殊泉源,并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够保持竞争优势是因为拥有独一无二、难以模仿的资源、能力、才能等。
到了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公司核心能力》的论文,最早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即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1此后,麦肯锡的三位咨询顾问对此概念又做出了进一步的描述,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群体或团队中根深蒂固的、互相弥补的一系列技能和知识的组合,借助该能力,能够按世界一流水平实施多项核心流程核心能力1核心能力2核心能力3核心能力4核心产品1业务单元1最终产品11最终产品2最终产品2最终产品1业务单元2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竞争优势,就在于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而这就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但是核心竞争力是一个比较模糊、抽象的概念,不好准确的把握,故而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形象的用“树型”模型(如图1所示)做了一个贴切的比喻,将企业比作一棵大树,最终产品是树的果实,业务单元是树的枝条,核心产品是树干,核心竞争力就是提供营养、水分和支撑的“树根”系统由此可见,核心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实物体现,也是核心竞争力与最终产品之间的纽带,企业的核心能力产生核心产品,由核心产品形成不同的业务单元,并发展出最终产品。
图1 核心能力树型图(二)核心竞争力的特征从本质上而言,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本质特征2: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必须有助于企业实现用户所看重的价值,它在为企业给消费者带来好处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应该是关键的,对企业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应具有特殊的贡献,其价值性主要通过市场检验来实现,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保值、价值升值、价值创新等因此,消费者是决定一种能力是否为核心竞争力的最终裁判,企业符合市场需求程度越高,核心竞争力价值越大,企业的竞争优势越显著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不同的企业其核心竞争力也不同,因而不易被同行模仿它是企业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逐渐积累的经验和智慧,是企业技术、组织和文化的整合,从而使得它具有独特性,不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或占有,是企业个性的产物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企业可依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将经营领域扩展到相关领域而衍生出众多的技术和产品,形成自已的系列产品,能够为自身复制和模仿,具有弹性效应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通用的技能专长,而不是对应于某一两种产品本身在企业的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体,是核心,通过溢出效应,可以使企业在原有的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竞争力进行相关的市场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路径依赖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经过时间、知识、技术和人才的积累逐渐形成的,是企业在长期生产技术实践中以特定的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道逐步积累起来的,它的建立一般需要5~10年,乃至数10年,并深深扎根于企业组织,具有较强的持久性和进入壁垒,因而它使竞争对手很难模仿,一旦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将获得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三)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由于学术界对于核心竞争力的认识各不相同,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观点,因此作者在这里对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几个主要观点进行综述现在学术界大致将核心竞争力综合归纳为四类,即“技术”中心论、“知识”中心论、“资源”中心论和“系统”中心论四类3基于技术中心论的核心竞争力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是这个流派的代表,最早是从技术和产品创新角度提出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从技术开发和生产活动的视角,提出并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的学识积累过程伴随在企业的核心产品与核心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产品和技术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学习和积累才能建立的通过核心竞争力的积累,企业可能发现创造新产品和新市场的机会,而不是简单的市场导向化。
这一种观点在目前的研究中用得最为普遍,而且相对于企业的其他能力而言,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也较易测度基于知识中心论的核心竞争力巴顿(Leonard Barton)是这个流派的代表人物,他从知识角度考察核心竞争力,通过知识能否为外部获得或模仿的角度来定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巴顿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不易交易,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拥有并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它包括四个维度:技巧和知识系统、组织的技术系统、组织的管理系统、组织的价值观系统这四个维度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知识,学习是核心竞争力提高的重要途径,学习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建立在知识基础之上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的源泉基于资源中心论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观点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提供企业在特定经营中的竞争能力和优势基础的一组相异的技能、互补性资产和规则,并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层次关系企业的基础是资源,资源是能力的载体,要强化企业的能力,首先必须获得优质资源资源数量不足或质量不符合要求,将直接影响高一层次的能力形成企业的能力主要是指企业的生存能力资源中心论强调资源和能力对企业获取利润回报和持续竞争优势的作用,认为企业是一组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资源、有形资产与组织能力,竞争优势正是构建在这些有价值的、难以模仿和替代的资源组合上的,这种资源异质性使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有更好的服务顾客,并因此创造出更多的顾客价值。
基于系统中心论的核心竞争力即将核心竞争力看做是一个层次系统技术能力是核心竞争力的第一个层次,它促成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是支撑企业竞争优势和市场地位的直接力量;第二个层次是企业知识和技能,企业技术能力根源于企业的知识,而技能则为知识的高效使用提供了决窍;第三个层次是企业价值观、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和制度等企业文化要素,它们是核心竞争力的最核心的部分,这种无形的精神资源是企业最有价值的潜能,它直接决定了企业知识积累的可能性、效率和效果这种观点认为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技术、知识、组织制度和文化、社会规则和背景的有机组合,正是企业的这专有系统使核心竞争力表现得独一无二、与众不同和难以模仿四)从竞争优势的角度看核心竞争力从起源来看,核心竞争力是源于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即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源于核心竞争力由此可见,对于不同的公司,不同的情况,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必然会不一样,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学术界对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如此众说纷纭同时这也就回答了为何核心竞争力会具备这样的一个特征——价值性因为它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作者认为,核心竞争力的表现形式是具体的、可以描述的,但核心竞争力却不能用精确的定义去说明它,而只能笼统的去概括它,就像方程式中的“X”、“Y”, 核心竞争力具体的表现形式取决于企业所在的环境,如行业、顾客、资源等因素,由于企业所处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因而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方法也是不同的,故其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也不会相同。
这就解释了核心竞争力的另一个特征——独特性的产生原因此外,由于取得竞争优势的方法是企业长期与环境相处的一种对策,世界观的反映,是长时间与环境互动后的结果,因而其核心竞争力必然是日积月累的沉淀,而不可能是一夜之间就可形成的以上对核心竞争力做了一个理论上的认识,接下来,本文将以日本本田公司为例,研究本田公司取得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以及本田是如何利用这一核心竞争力实现竞争优势的二、本田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一)本田公司的背景1946年10月,本田宗一郎在日本滨松建立了“本田技术研究所”,也就是本田公司的前身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各种物质都十分匮乏,由于交通不够发达,人们频繁来往使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都不堪重负,本田宗一郎看到这一点后,马上想到了将陆军在战争期间留下的许多无线电通讯机上的发电机安装到自行车上去做为动力,于是,他以低价购到一批通讯机后,拆下其上的小汽油机,并用水壶作油箱,改制成一架小汽油机后安装到自行车上,做成一种新型的“机器脚踏车”由于产品适销对路,马上成为抢手货,这成为了本田最早的产品到了1947年,本田宗一郎亲自动手研制了一种50毫升双缸的被称为“a型自行车马达”,这就是最早的“本田摩托发动机”,这也正式开始了本田a型摩托的批量生产。
由于这次的成功,本田宗一郎决定生产真正意义上的摩托车1948年9月,本田宗一郎正式组建了“本田技术研究工业总公司”并自任社长1949年,本田亲自主持研制了双缸98毫升、1.7千瓦(2.3马力)的“d型”发动机,并以此为基础推出了“本田-梦幻d型”摩托车,并取得市场上的巨大成功由于本田宗一郎认为自己在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两个方面相比更擅长于前者,于是,他主动联系了一个负责销售和公司管理的合股人-藤泽武夫,当藤泽于1949年10月以常务董事的身份加入本田后,公司的全部经营权就交给了藤泽,而本田则只埋头于技术开发正是两人几十年的合作发展壮大了本田公司,并使本田公司成为名震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