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大众文化的一般分析.doc

2页
  • 卖家[上传人]:bin****86
  • 文档编号:38483812
  • 上传时间:2018-05-0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7KB
  • / 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大众文化的一般分析大众文化的一般分析一、理论史的梳理作为一种历时性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最早产生于西方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大 众文化这一术语,但与我们今天所言的大众文化有本质差异,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在梳 理大众文化的理论史时,应从西方开始1.阿诺德、利维斯关于大众文化的正式研究,最早可上溯到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 (英)马修阿诺 德(Matthew Arnold)思想的中心是他关于文化的定义:文化即是对完美的追求 [1][p40]正因为完美,阿诺德认为文化具有使人类统一起来的潜力, 并帮助我们从困难当中解脱出来然而这种完美的文化却只能被受过高等教育的少数人掌 握,而大众只满足于不充分的思想:知识和真理的全部含义,不会被大众获得 [2][p364]大众文化是无政府主义的代名词,它的出现可能导致文化贵族的消失,文 化秩序的消解继他之后,F.R 利维斯(F.R.Leavis)成为厚古薄今的代表,他在《大众文明 与少数人文化》中宣称大众文化不过是消遣物,是传统文化的衰微和民间文化的灾难在 大众文明的冲击下,少数人的地位日益下降,岌岌可危,以前高雅文化的 中心地位也被低劣庸俗的大众文化所取代。

      面对日益成长起来的大众文化造成的威胁,他 呼吁少数人武装起来,主动出击,抵制大众文化泛滥成灾2.法兰克福学派明确提出并深刻讨论大众文化是从法兰克福学派开始的,其代表人物主要是霍克海默、 阿多诺、本雅明、洛文塔尔、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思想家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评 理论对西方文化价值危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晚期资本主义现实进行了意识形态和文化 的批判实践,体现了一种对晚期资本主义文明的强烈批判精神从总体上说,他们(本雅 明除外)对大众文化持否定的、激烈的批判态度,具体分三个方面:大众文化的意识形态本质的欺骗性西方马克思主义自始至终地主要关注文化和 意识形态问题[3][p100],法兰克福学派也概莫能外,他们认为,凭借现代科学技术 和大众传媒发展起来的大众文化彻头彻尾地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大众文化事实上成了 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可意识形态纯粹是谎言,这种谎言不是直截了当地说出来的, 而是用诱惑的方式和锤炼的方式表达出来的[4][p139]它导致的后果是,受欺骗的 大众却浑然感觉不到自己受骗了,他们坚定不移地相信统治阶级用来奴役他们的意 识形态[5][p125]大众文化的同一性和标准化的特征,限制了人的创造能力。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晚期资本 主义大众文化的商品性特征摧残了文化艺术的创造精神和自由本质的个性为了在市场上 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大众文化的运作方式就必然是批量生产、重复模拟、标准化和单一 性这种同质性的文化限制了人的思维想象能力,使人的创造力严重受挫大众文化对人之存在的消极作用法兰克福学派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无深度的 文化,由于为了维护特定统治集团的利益,大众文化宣传某些虚假的需要 (马尔库塞语),使大众在无穷无尽的符号、影像世界中找寻感官的享乐和满足,放 弃了理性的思考,把虚假的需要当作真正的需要个体在自我满足与舒适 的假象中销蚀了生命意志,成为商品拜物教的信徒,沦为文化工业的牺牲品同时,他们认为真正的文化是一块乌托邦天地,引导人超越现实的羁绊,向往一个更好的世界它既是对现实的批判,又是对未来的展望[6][p3] 它体现着对今天的批判和对明天的承诺它是人们进入日常生活王国、还能从中走出来的 参照系统,但是这种真实的文化今天也受到文化产业的威胁与排挤曾经是利维斯信徒的麦克唐纳(Dwight Mac-Donald)也接受了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在 1944 年撰写的《大众文化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大众文化应被谴责的观点,同时,悲观的 认为:文化远远不是变得越来越好,如果不再变得越来越坏,我们就万幸了。

      [7][p60]法兰克福学派立足于精英主义立场,对大众文化进行了深刻批判,同时笼罩着浓厚的悲 观主义色彩,因此发出了除了绝望能拯救我们之外就毫无希望了[8][p30]的 感叹3.后工业社会理论家(贝尔、豪瑟尔等)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一些理论家站在文化多元主义立场上,认为后工业社会的大众生 活是多层面的,因而其文化需求也是多样性的,大众文化只不过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化形 式,它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它以其通俗性、趣味性迎合了社会大众的一部分文化需 求,在后工业社会是完全必要的另一方面,自称是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贝 尔也固守精英文化意识,他虽然承认大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但从文化 审美的角度上讲,他又不赞成大众文化,认为大众文化缺乏艺术的本质,只不过是一种大 众性的快乐主义文化[9]4.文化研究学派的探索该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威廉姆斯、霍加特、汤普森、霍尔等大众文化的研究自他们开始 从总体上出现了一种对待流行音乐和通俗文化截然不同的态度,对 大众文化不再有丝毫的厌恶,相反他们觉得它有很强的吸引力[10][p93]与法兰克 福学派着眼于异化层面不同,文化研究学派更加关注文化与意义的关系, 着眼于大众文化的能动层面。

      他们在对大众文化文本批评的实践中,注意到了受众在文化 传播中的能动作用他们认为,受众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接受,他们与大众文化的生产 者之间,更多地体现为一种互动关系该学派同时认为,把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相对立的 二分法失之简单,而且也不是对当下现实所做出的一种明智反应,如威廉斯主张辩证的方 法看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主张少一些精英主义,要敬重一般民众的无文字传统, 要认识到劳动者的尊严,要认识到,工会及劳动阶级生活的其它组织是基于参与式民主来 形成共同文化的重要的文化机构承认普通民众对狂欢式传统的大众化满足 和僭越,甚至加以发扬光大[11][p196-197]在他们看来,大众文化代表生生不息 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生活,它具有沟通、交流及促进多样化和差异性的积极功能因 而,他们不象法兰克福学派那样站在居高临下的精英立场来排斥大众文化,而是站在民众 的立场接受和扩大文化内涵,解构精英与大众文化或雅 俗文化间的二元对立,提升大众文化的地位,倡导建立共同文化,让社会 文化在雅俗共济中得到整体水平的提高文化研究学派反对文化理论和实践中的精英主义 倾向,质疑文化领域中所谓特殊、权威和永恒 的性质他们拒绝法兰克福学派所尊崇的文化高雅品位(elitism) , 而去发掘通俗文化中的能动作用和解放主题。

      相对于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不 足的是哲学深度,但是富有的却是平民式的实践精神,弱势群体和边缘问题,这些在精英 文化中难觅踪影的领域,在文化研究学派那里被推出了历史舞台。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